王金秋+陳瑜毅
【摘要】目的:探討兒童抗N-甲基-D天門冬氨酸受體(NMDAR)腦炎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及預后特點,為抗NMDAR腦炎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回顧性分析10例確診為抗NMDAR腦炎患兒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10例患男5例,女5例,年齡為1歲6月至14歲。首發癥狀中精神行為異常4例,驚厥發作2例,感覺異常3例,椎體外系運動1例。10例患兒腦脊液抗NMDAR抗體均為陽性,血清抗NMDAR抗體7例為陽性。腦電圖慢波增多6例,局灶性棘波、尖波等異常放電3例,正常1例。均未發現存在腫瘤證據。9例給予了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及甲基潑尼松龍治療,其中1例給予環磷酰胺治療,1例放棄治療。隨訪至6個月,4例完全恢復,6例不全恢復。結論:抗NMDAR腦炎臨床表現形式多樣,免疫治療療效顯著,提高對該疾病認識,早期診斷及治療可改善預后、降低致殘率。
【關鍵詞】抗N-甲基-D天門冬氨酸受體腦炎;臨床特點;免疫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腦炎是一種新型自身免疫性腦炎,屬于邊緣葉腦炎的一種常見類型,主要表現為嚴重的精神行為異常、抽搐發作、運動障礙、記憶力減退、通氣不足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嚴重者可至死亡。2005年Vitaliani[1]等在一組伴發良性畸胎瘤的年輕女性腦炎患者中發現一種不明抗原,2007年Dalmau[2]等在此類患者中發現了抗NMDAR抗體,此后首次命名了抗NMDAR腦炎。本病見于任何年齡,男女均可發病,以兒童和年輕女性為主。本文對10例確診抗NMDAR腦炎患兒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小兒神經科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例確診抗NMDAR腦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5例,年齡為1歲6月至14歲。其中3歲以下患兒2例,其余均為6歲以上患兒。就診時病程4天~1月。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1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與隨訪研究,包括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及隨訪情況。
1.2.2 診斷標準
根據文獻報道[3][4],確診抗NMDAR腦炎診斷標準:臨床表現上出現下述6項癥狀中1項或多項:a、異常行為(精神癥狀)或認知功能障礙,b、語言功能障礙(連續的無法被打斷的強制言語、言語減少、緘默),c、驚厥發作,d、運動障礙、異動癥或肌強直/異常姿勢,e、意識水平下降,f、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或中樞性通氣不足,且抗NMDAR(GluN1亞基)IgG抗體陽性,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即可診斷(抗體檢測應包括腦脊液,如僅有血清樣本,血清抗體檢測陽性后需再做驗證檢測方可認為自身抗體結果陽性)。
2.結果
2.1 臨床表現
2.1.1 前驅癥狀 2例患者在發病前有明顯前驅癥狀,2例均為發病前有明確病毒性腦炎病史,均在腦炎癥狀逐漸恢復過程中出現精神行為異常、錐體外系癥狀等自身免疫性腦炎癥狀,1例為病毒性腦炎發病后1月出現,1例為發病后1個半月出現。
2.1.2 精神行為異常 10例患者均有精神行為異常,其中4例為首發癥狀。10例均有煩躁不安,其中1例有攻擊行為,4例有胡言亂語,2例有反應遲鈍、淡漠。
2.1.3 驚厥發作 6例有驚厥發作,其中2例為首發癥狀,1例為驚厥持續狀態。
2.1.4 意識障礙 4例有意識障礙,2例為淺昏迷,2例為醒狀昏迷。
2.1.5 椎體外系癥狀 6例有錐體外系癥狀,表現為四肢不自主運動、口面部異常動作、肌張力不全表現,其中3例表現為四肢不自主活動明顯增多,2例口面部異常運動表現為咬牙或面肌抽動、表情異常,1例肌張力不全表現為陣發性四肢無力。
2.1.6 其它 3例有感覺異常,表現為肢體麻木感,4例有睡眠障礙,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減少或長時間睡眠不易喚醒。
2.1.7 既往史 1例發病前3年有腦干腦炎、繼發性癲癇史,腦炎恢復期后無癲癇發作,2例發病前1~1.5月前有病毒性腦炎史,1例發病前1周有闌尾炎手術史。
2.2 檢驗及檢查
2.2.1 NMDAR抗體檢查 10例患者腦脊液抗NMDAR抗體均陽性,其中7例患者血清抗NMDAR抗體陽性。
2.2.2 頭顱MRI及CT檢查 8例患兒病程中完善頭顱MRI檢查,其中1例為左側枕葉病灶,1例為右側放射冠病灶,均表現為T1長信號、T2長信號,2例表現為廣泛性腦萎縮及軟化,其余4例正常;2例患者完善頭顱CT檢查,均正常。
2.2.3 腦脊液檢查 大多數腦脊液壓力在正常范圍內,只有1例患者腦脊液壓力增高。腦脊液常規、生化大多正常,其中1例有細胞數增高,1例蛋白增高,其余均未見明顯異常。10例患兒腦脊液單純皰疹Ⅰ型DNA均陰性。
2.2.4 腦電圖檢查 多數患者腦電圖異常,以慢波增多居多。其中表現為慢波背景6例,右側額、中央區起源臨床下電發放1例,慢波背景并醒睡各期多導尖波、尖慢波、多棘波發放1例,1例前頭部棘波、棘慢波發放,右側著例,正常1例。
2.2.4 腫瘤標記物 其中3例完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腫瘤標記物篩查,均陰性。
2.2.5 胸腹部影像學檢查 其中7例患者配合完善超聲、CT等胸腹部影響學檢查,均為發現腫瘤。
2.3 治療及預后 1例放棄治療,9例患者給予一線免疫治療。接受一線治療患兒均給予丙種球蛋白2g/kg沖擊治療(1g/kg.d),同時予大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沖擊治療(15-30mg/kg.d,最大量1g/d),連用3天,間歇期4天改足量潑尼松片口服(2mg/kg.d,最大量60mg/d),沖擊療程為3-6周,其中1例患者沖擊3天后明顯好轉,家屬不同意再次沖擊激素治療,沖擊結束后繼續予口服潑尼松片治療,逐漸減量至停用,口服激素療程3-6個月。其中1例患兒病情較重者,一線治療效果欠佳,予二線藥物環磷酰胺沖擊治療,8~12mg/kg.d,連續2天,每2周重復1次,累積總量達150mg/kg時停用。經上述治療后,患兒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轉,出院后6個月對患兒進行隨訪,4例完全恢復,6例不全恢復,其中1例患兒存在癲癇后遺癥,需長期口服抗癲癇藥物治療,并存在智力損害,2例前驅有病毒性腦炎感染病史患者,1例存在語言功能障礙,1例存在運動功能障礙,1例存在認知障礙。
3.討論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腦炎是一種新型自身免疫性腦炎,NMDAR屬于突觸后膜陽離子通道,是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受體,具有調控中樞神經系統突觸傳遞、參與學習和記憶等重要功能[5][6]。抗NMDAR腦炎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主要表現為嚴重的精神行為異常、記憶力減退、抽搐發作、運動障礙、通氣不足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嚴重者可至死亡。目前國內外多該疾病進行了多項研究,部分患者中可發現腫瘤[7],本研究10例患者均為發現腫瘤,考慮患者為兒童及隨訪時間段有關。10例患者均有精神行為異常,其中4例為首發癥狀,部分伴隨意識障礙、驚厥發作、錐體外系動作等表現,腦電圖多數出現慢波及癇樣放電,未見穩定報道特異性δ刷表現[8]。頭顱影響學檢查中2例存在廣泛腦萎縮,考慮與前驅病毒性腦炎感染有關。腦脊液檢查多數未見明顯異常[9]。抗NMDAR腦炎確診后需立即予免疫治療,一線治療包括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及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沖擊治療,必要時可予血漿置換,如一線治療無效時可予二線治療,包括環磷酰胺、利妥昔單抗等治療[10][11]。本研究接受治療的8例患者病情均有好轉,1例存在繼發性癲癇及智力損害,考慮與病程長、發病后存在明顯意識障礙及未配合規范治療有關。本研究中,2例前驅有明確病毒性腦炎病史患者,確診后予積極一線治療,病情好轉明顯,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兒童抗NMDAR腦炎并不少見,掌握該腦炎臨床特點,及早診斷,規范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良好。
參考文獻
[1]Vitaliani R,Mason W,Ances B,et al.Paraneoplastic encephalitis,psychiatric symptoms,and hypoventilation in ovarian teratoma[J].Annals of neurology,2005,58:594-604.
[2]DalmauJ,TuzunE,WuHY,etal.Paraneoplastic anti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 associated with ovarian teratoma[J].Annals of neurology,2007,61:25-36.
[3]GrausmusF,TitulaerMJ,RamaniBalu,etal.A clinical approach to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encephalitis[J].Lancet Neurol.2016.15:391-404.
[4]陳向軍,鄧波,自身免疫性腦炎的診斷標準及其臨床指導意義[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6,24(3):336-340.
[5]MalenkaRC,NieollRA.Long-term potentiation-a decade of progress?[J].Science,1999,285(5435):1870-1874.
[6]DalmauJ,GleichmanAJ,HughesEG,et a1.Anti-NMDA-receptor encephalitis:case series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antibodies[J].1ancet Neurol,2008,7(12):1091-1098.
[7]Titulaer M J,McCrackenL,GabilondoI,etal.Treatment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long-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J].The Lancet Neurology,2013,12(2):157-165.
[8]Schmitt SE,PargeonK,FrechetteES,etal.Extreme delta brush:a unique EEG pattern in adults with 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J].Neurology,2012,79(11):1094- 1100.
[9]鄧波,陳向軍,李翔,劉小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腦炎患者的腦脊液指標異常及其與病程相關性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6,24(5):528-534.
[10]季濤云,張月華,吳曄等,兒童抗N-甲基-D-天門冬氨酸受體腦炎17例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4,29(7):515-519.
[11]張紅鴨,何方園,王文秀等,抗N-甲基-D-天門冬氨酸受體腦炎39例臨床特點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7,33(4):60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