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霞
【摘要】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大多發生在30歲到50歲的婦女群體中[1]。盡管絕大多數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但是隨著育齡女性年齡的增長,子宮肌瘤有可能增大、增多,還有可能發生惡變,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藥物治療手段適用于圍絕經期有癥狀子宮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療和生育期婦女的術前準備。目前手術治療仍是有癥狀肌瘤病人的最佳治療方法。目前采用的術式包括全子宮切除術、次全子宮切除術、肌瘤挖除術等。
【關鍵詞】子宮肌瘤;藥物;手術治療
【中圖分類號】R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2
子宮肌瘤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對于它的治療也眾所熟知,除了傳統的手術治療外,近年來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亦逐漸開展。由于患者個體情況不同,為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及遠期影響全面考慮,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是有必要的。現從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進行綜述。
1.藥物治療
子宮肌瘤目前普遍認為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依賴性腫瘤。雌激素能誘發并促進肌瘤生長。藥物治療的目的并不是根治子宮肌瘤,但可以使子宮肌瘤縮小,減少子宮肌瘤的血流量,控制由子宮肌瘤引起的貧血等癥狀。
1.1 適應證:①對有較大子宮肌瘤并因此而引起嚴重貧血的患者,如在術前用藥可獲得糾正嚴重貧血等癥狀的機會,減少手術負荷和手術失血,避免術中輸血和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癥。②對需要保留子宮而肌瘤較大的患者,用藥后子宮肌瘤縮小使肌瘤剝除手術得以成功。③對因子宮肌瘤而引起不孕的患者,用藥后子宮肌瘤縮小,能夠減少癥狀、暫緩手術,改善受孕條件,增加受孕的機會。④對有合并癥而不宜手術治療的患者可采用藥物保守治療,緩解貧血及壓迫等癥狀,尤其是對近絕經期的患者可促發早絕經而免除手術之虞。
1.2 常用的藥物:①米非司酮:米非司酮為受體水平抗孕激素藥物,與孕酮競爭受體而達到拮抗孕酮的作用。適用于術前用藥縮小瘤體,糾正貧血,減輕盆腔充血,特別適用于絕經前的子宮肌瘤患者,不僅可控制腫瘤生長而且可促發提前絕經而使瘤體繼續縮小。②內美通:可用于術前用藥或治療不宜手術的子宮肌瘤。服用內美通后子宮肌瘤可縮小,停藥后至子宮肌瘤再復長大的維持時間較米非司酮長。③三苯氧胺TMT:TMT競爭性地與靶細胞胞漿中ER結合,干擾細胞的生物代謝,抑制腫瘤細胞增生,明顯降低血漿E濃度,抑制胞漿ER的補給和利用。因此,可用于肌瘤患者的治療,但TMT具有微弱的E作用,長時間應用,個別患者可誘發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內膜癌,故應加強監護。④中藥治療:目前中藥治療子宮肌瘤主要包括辨證施治、中成藥治療、外治治療。⑤其他藥物:如抑那通、諾雷德、達必佳等。
2.手術治療
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的有效方法。目前認為必須根據年齡、生育要求、癥狀、肌瘤大小等情況綜合考慮,提倡治療方法的個性化選擇。對年齡在40歲以上,無生育要求及合并其他癥狀者,原則上行子宮切除術。對于手術治療的方式,術前應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嚴格掌握術式的適應證,從而改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2.1 全子宮切除術:適用于患者無生育要求,子宮大小相當于孕>12周;月經過多伴失血性貧血等。全宮切除術的途徑包括:腹式、陰式及腹腔鏡協助下子宮切除術。其優點是可以完全將病變的子宮全部切除,無肌瘤復發及殘端癌之憂。
2.2 次全子宮切除術:亦稱陰道上子宮切除術,宮頸上子宮切除術。術中并發癥如出血、鄰近器官損傷發生率低。適應證與全子宮切除術相同,適用于<40歲且宮頸檢查正常者,手術途徑也有腹式和陰式兩種。子宮次全切除術與全子宮切除相比,術式相對簡單,手術時間短,并發癥少,可保持盆底結構的完整性,有益于術后生活質量。而宮頸存在雌、孕激素受體,對保持女性內分泌功能有重要作用;對性生活影響少,宮頸分泌的黏液對保持宮頸、陰道的酸堿度,防止局部感染起到良好的作用。
2.3 子宮肌瘤挖除術:鑒于子宮切除術(全切或次全切)所帶來的異端,近年來人們對子宮肌瘤保守性手術的興趣日漸增高,肌瘤挖除術就是這種保守性手術的典型代表。該術式適用于<40歲、未婚或已婚未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或無生育要求愿保留子宮者。但存在著妊娠和分娩時子宮破裂的危險。多發性子宮肌瘤有遺留小肌瘤導致復發的可能。手術的途徑有經腹、經陰道、宮腔鏡及腹腔鏡下肌瘤剔除術。
2.4 子宮肌瘤的內窺鏡手術:近年來婦科手術已從經典的剖腹術轉向“最小損傷”的內窺鏡手術。包括宮腔鏡粘膜下肌瘤切除、子宮內膜切除和腹腔鏡子宮切除等。
2.4.1 宮腔鏡粘膜下肌瘤切除術:宮腔鏡手術的優點是:①不開腹,縮短了術后恢復時間;②子宮無切口,對未生育者,大大減少了以后剖宮產機率;③對出血嚴重又不要求再生育的婦女,可同時行子宮內膜切除術。缺點是:①手術技術要求高,目前尚不能在基層普及;②對于無蒂肌瘤,手術常需分期進行,一次難以切除干凈。對于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無能為力;③手術有一定的并發癥,可導致子宮穿孔及引起腸管、膀胱的損傷;④術中應用膨宮液,液體吸收導致體液超負荷,可能引起肺水腫和電解質紊亂(低鈉血癥)。
2.4.2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目前采用腹腔鏡下子宮切除的報道日漸增多,一些不適于陰式子宮切除的病例可借助腹腔鏡完成手術。手術類組包括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陰道上子宮切除術及腹腔鏡筋膜內子宮切除術;腹腔鏡手術的優點是避免了局部大切口。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恢復快。缺點是:①此術對手術者技術要求高,手術時間長、費用高;②對手術不熟練者腹腔臟器扭傷發生率高;③要求子宮小于10周妊振。
2.4.3 放射治療:若患者年齡較大、有嚴重合并癥而不能進行手術,可采用照射卵巢人工絕經,從而達到肌瘤隨子宮萎縮的目的。
2.4.4 其他方法: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微創治療子宮肌瘤等。
綜上所述,子宮肌瘤的治療要采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是根據癥狀、體征及個人的具體情況,因人而定。選擇治療方式也各有不同,必須具有針對性、注意具體化、個體化。盡量將治療的利弊詳情告知患者以利于心理調適、解除顧慮、樂于接受治療。
參考文獻
[1]王宗鈞.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50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8):55-56
[2]尚麗新,陳震宇,孫靜莉,等.子宮肌瘤2597例擇期手術治療的臨 床 研 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