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恒毅
【摘要】目的:觀察中晚期喉癌患者臨床以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術的有效性。方法:對我院2008.7-2017.1期間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喉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48例行環舌骨吻合術治療,52例行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術治療,對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嗓音功能進行比較。結果:以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術者吞咽能力、嗓音功能恢復好,P<0.05。結論: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術用于中晚期喉癌治療,患者嗓音功能、吞咽功能恢復效果較好。
【關鍵詞】乳腺炎;區段切除術;非哺乳期;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喉癌是外科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手術治療仍是患者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最為有效的方式,但近幾年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喉癌的治療由早期根治轉變為在根治性切除腫瘤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患者發聲功能,以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在不降低患者生存率的情況下,保留患者喉功能最為有效的術式為環舌骨吻合術(CHP)、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術,本文通過對我院2008.7-2017.1期間收治的100例以上述兩種術式治療的中晚期喉癌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兩種手術方式對術后患者嗓音、吞咽功能恢復的影響,具體情況見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我我院2008.7-2017.1期間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喉癌患者,患者入院時表現為呼吸困難、喉痛、不同程度的聲嘶、痰中帶血等癥狀,經CT、喉鏡檢查于雙側聲帶均可見腫塊,腫瘤局限于喉內,經病理活檢,確診為喉鱗狀細胞癌。經檢查患者未有手術禁忌癥、嚴重心、肝、腎等功能障礙,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CHP組48例,年齡51-74歲,平均年齡(60.8±4.5)歲,男25例、女23例,病理分型:III期29例、IV期19例;部分切除組52例,年齡53-75歲,平均年齡(61.2±4.7)歲,男27例、女25例,病理分型:III期31例、IV期21例,喉癌患者資料(性別、病理分型、年齡)組間比較差別無意義,P>0.05,可行比較,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CHP組患者在確定腫瘤位置后,于頸前做弧形切口并對頸部淋巴結進行頸清掃術,將淋巴結送病理檢查,后為暴露喉體沿白線做切口,并對喉上血管神經蒂進行結扎。保留梨狀窩外側壁黏膜、切除部分咽下縮肌束、喉上神經,對環甲關節進行脫位操作,注意避免操作過程中損失喉返神經,切開甲舌膜進入咽腔,分辨患者病灶范圍,并按由上至下的方向沿杓會厭皺襞切開至腫瘤安全緣后方。切開環甲膜并將聲帶、會厭等腫瘤連同甲狀軟骨板切除,但注意需保留一側杓狀軟骨,最后對杓會厭皺襞黏膜進行修復,將舌骨、環狀軟骨、舌根拉縫。
部分切除組確定患者腫瘤位置后,選擇頸前U行切口入路,與CHP組相同進行頸清掃術、病理檢查,后對患者胸骨舌骨肌進行分離。按自內向外方向于舌骨下緣0.5cm處切斷胸骨舌骨肌一半,注意保留胸骨甲狀肌,對病變的聲門區甲狀軟骨外膜進行分離至甲狀軟骨后緣處為止,健側分離上半部,對舌骨下緣甲狀舌骨肌肌膜進行切斷。對舌骨體后部組織進行游離至舌根為止,為暴露會厭前間隙上翻舌骨,同時對舌骨大角、甲狀軟骨上角進行切斷,對患者喉上動、靜脈行切斷、結扎操作。為暴露梨狀窩將健側咽下縮肌分離,并由此進入患者咽腔、喉腔,對病變聲帶、室帶、會厭、喉室、杓會厭皺襞、杓狀軟骨等進行切除,同時對健側甲狀軟骨切除3分之一,最后修復杓會厭皺襞黏膜,以舌骨肌瓣修復聲門區。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放療,劑量50-60Gy。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嗓音功能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15.0系統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吞咽功能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嗓音功能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或卡方檢驗,結果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術后患者吞咽功能評估 部分切除組吞咽能力恢復好,P<0.05,見表1。
2.2 嗓音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部分切除組嗓音功能恢復好,P<0.05,見表2。
3.討論
目前臨床對惡性腫瘤根治性治療多為完全切除病灶,但對于中晚期喉癌患者由于腫瘤可能存在擴散、轉移等情況,需要對患者喉室、聲帶、會厭等進行切除。這便造成術后由于聲帶等損失導致患者喉功能嚴重受損,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失語、吞咽困難等情況,給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質量造成影響。故臨床對于喉癌治療重點在于如何在根治性切除腫瘤的前提下,有效保留患者發聲功能,以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有學者提出使用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術,能有效保留患者喉功能,減輕術后吞咽困難情況[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部分切除組吞咽功能1級所占比例為65.4%,明顯高于CHP組47.9%,部分切除組患者術后吞咽功能恢復較好,P<0.05。同時部分切除組Jerrer、Shimmer、NNE改善效果優于CHP組,P<0.05,結果提示中晚期喉癌患者行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術治療,術后患者喉功能、吞咽功能恢復較好。這可能與CHP組手術切除組織范圍較大,導致喉腔解剖形態學、發聲共振體發生較大改變,故而導致患者術后嗓音功能恢復較差。而部分切除術較CHP,術中多保留了患者健側大部分甲狀軟骨、聲帶,并以舌骨肌瓣修復患側聲帶,因此部分切除術者術后能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聲門,從而嗓音功能恢復較好[3]。有學者發現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術,只適合T2期腫瘤(癌細胞侵及聲門上全區、一側聲帶,但杓狀軟骨未固定)、T3期腫瘤(癌細胞侵及聲門上全區、患側杓狀軟骨固定、局限性侵犯梨狀窩)以及T4期腫瘤(癌細胞侵犯范圍在T3期的基礎上,局限性累及會厭)[4]。但對于癌細胞累及甲狀軟骨、會厭前間隙以及前連合者,只能使用適用范圍較廣的CHP治療。
綜上所述,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術用于中晚期喉癌治療,患者嗓音功能、吞咽功能恢復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嚴景輝,王豪,韋業通等.環狀軟骨舌骨吻合術和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術對中晚期喉癌患者術后嗓音及吞咽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5,(22):3314-3317.
[2]莫運.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術對中晚期喉癌患者術后嗓音及吞咽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7,37(5):93-94.
[3]李曉明,邸斌,陶振峰等.復發性喉癌挽救性手術保留喉功能初步臨床分析[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47(7):532-535.
[4]邵淵,張少強,白艷霞等.喉部分切除術252例療效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13,21(10):2207-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