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摘要】目的:探討艾滋病實施心理護理及同伴教育對其抗病毒服藥依從性的作用意義。方法:以2016年4月21日至2017年1月14日我院54例艾滋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以平均、完全隨機為基本原則。對照組實施心理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同伴教育。觀察兩組服藥依從性、病毒載量、CD4-T淋巴細胞。結果:觀察組干預后病毒載量、CD4-T淋巴細胞數據更具優勢,分別為(2.25±0.13)、(376.15±5.05),P值小于0.05;觀察組總依從概率96.30%,相比對照組而言更高,P值小于0.05。結論:心理護理聯合同伴教育應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中,效果確切。
【關鍵詞】服藥依從性;艾滋病;心理護理;同伴教育
【中圖分類號】R93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2
艾滋病作為傳染性疾病,主要為免疫缺陷病毒侵染所致,病毒可損害機體多種免疫細胞,導致惡性腫瘤、感染發生風險增高。臨床目前無徹底治療方法,患者在承受勝利折磨的同時,也存在一定心理障礙[1]。為保證生活質量,盡可能挽救患者生命,予以基礎抗病毒治療的同時,有效的護理干預也極為必要。本文旨在探討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中予以心理護理聯合同伴教育的臨床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從我院2016年4月21日至2017年1月14日的艾滋病患者中抽取54例進行此次研究,依據完全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
對照組:平均年齡(40.21±3.03)歲,27例男女比例為16:11,病程(3.53±1.71)年。
觀察組:平均年齡(40.35±3.11)歲,27例男女比例為15:12,病程(3.67±1.90)年。
兩組艾滋病患者各項資料相比而言,對比性不強,P值大于0.05,兩者可以比對。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心理護理,予以個體化疏導。
觀察組在上述操作下,配合同伴教育,選擇病程為3年以上,同時溝通能力強、心理素質佳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取得其同意后,進行針對性培訓,選為固定艾滋病同伴教育人員,采用一對一方式,于隨訪時提供咨詢服務,幫助護理人員引導患者正確用藥,重點強調藥物相關注意事項,加強心理疏導、健康教育,針對信心不足者,應及時為其展示成功案例,增強其信心,促使其積極配合,針對生活困難者,可協助其進行取藥、醫療保險辦理等操作,對于服藥時期全面信息及時了解、記錄,并定期匯總,根據結果適當調整治療及護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病毒載量、CD4-T淋巴細胞以及服藥依從性。
服藥依從性以我院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分為高度依從、基本依從以及不依從,以基本依從以及高度依從概率之和為服藥總依從概率。
1.4 統計學處理
將兩組艾滋病患者的病毒載量、CD4-T淋巴細胞、服藥總依從概率,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包括病毒載量、CD4-T淋巴細胞,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包括服藥總依從概率,采用卡方檢驗,以P值小于0.05表示兩者數據之間具有高度對比性。
2.結果
2.1 兩組病毒載量、CD4-T淋巴細胞水平對比
結果可知,兩組干預前各項指標對比價值不大,P值大于0.05;干預后,觀察組病毒載量、CD4-T淋巴細胞數據分別為(2.25±0.13)、(376.15±5.05),較對照組而言明顯更優,P值小于0.05,具體結果見表1所示:
2.2 兩組服藥依從性對比
研究發現,觀察組總依從概率96.30%,較對照組明顯更高,P值小于0.05,具體結果見表2所示:
3.討論
艾滋病患者因歧視、不理解、疾病認知不足等因素,極易產生消極、焦慮、悲觀等心理,甚至喪失生活勇氣,產生輕生念頭,治療配合度不高[2],有效的護理干預則能夠改善上述情況。
本文觀察組予以心理護理聯合同伴教育,收獲效果較為滿意,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加強隨訪,接待訪談工作應由固定護理人員于接待室進行,保證私密性,尊重患者隱私,如實做好相關記錄,了解不同用藥階段心理變化情況[3-4],制定針對性心理疏導措施,并及時調整具體方法,部分患者認為艾滋病無藥可醫,傳染風險較高,且無法正常結婚生子,極易產生自卑、焦慮等情緒,護理人員應及時安撫患者,并向其詳細介紹疾病最新治療進展[5],告知其抗病毒治療的重要意義,便于減少心理負擔,介紹成功案例,有效治療后即可具有正常生活及壽命。
本文結果中,兩組干預前病毒載量、CD4-T淋巴細胞對比性不大,P值大于0.05;干預后,觀察組數據更具優勢,分別為(2.25±0.13)、(376.15±5.05),P值小于0.05;觀察組總依從概率(96.30%)明顯更高,P值小于0.0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聯合同伴教育應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中,可有效改善其服藥依從性,利于病情控制。
參考文獻
[1]徐六妹,吳寶紅,陳素青等.心理護理結合同伴教育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8):587-590.
[2]曾祥麗,馬紅昌,王曉等.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病人同伴教育干預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3):646-648.
[3]韋柳迎,杜麗群.心理干預及同伴教育對艾滋病手術患者手術前焦慮心理的影響[J].內科,2013,8(3):335-336.
[4]寧小玲,鄧顯群,章培愉等.同伴教育對女性艾滋病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9(4):43-45.
[5]徐艷,柏春琴.同伴教育對抗病毒治療HIV/AIDS患者依從性、心理狀態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5,55(41):9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