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瑩+朱玲玲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一些大醫院陸陸續續購買移動設備,其中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和移動護士站(Mobile Nursing Station)在臨床應用中優勢明顯,越來越被臨床護士所接受。PDA機身小巧,攜帶方便,運用快捷,同時移動護士站里的物品一應俱全,操作性和實用性也極強,在規范護理行為的同時保證了安全護理,提高了護理質量[1]。筆者所在醫院在2013年順利通過了國際聯合委員會(JCI)的評審認證,在2011年開始的迎評征途中,我們醫院廣泛推廣應用PDA和移動護理,在2012年實現了全院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所有病區護理單元配備PDA4~8臺,移動護士站3~4臺,極大地促進了優質護理服務。本文從臨床護士的眼中談談應用體會。
1.PDA在臨床中的應用及分析
臨床護士可在無線網絡范圍內任何區域進行數據讀取,查詢與執行,不但可以通過掃描患者的腕帶條碼實現醫囑的執行確認,而且還可以自動準確記錄實際執行人、執行時間,充分體現了醫院護理的信息化。當臨床護士完成某項工作后,計算機將自動記錄執行時間和操作者,并將執行醫囑的情況通過無線網絡即刻回傳到醫囑系統,及時為醫生提供患者的治療情況,保持了工作的平穩順暢。
利用PDA可以進行條碼掃描發放藥物。無論是靜脈滴注、微泵靜推、肌肉注射還是口服給藥、霧化給藥等等,用藥前均使用PDA掃描,先掃患者腕帶上的條形碼,再核對患者的姓名及病案號,最終將藥物準確無誤地用到病人身上。我們醫院還建立了口服藥裸片外觀彩色照片查詢系統,臨床護士在給藥時假如發現某口服藥醫囑被停止,護士可通過PDA方便快捷查詢到裸片外觀,正確無誤地從口服藥餐包中取出被停止的藥片(圖1)[2]。倘若此時未到用藥時間或者超過用藥時間,亦或者該藥物已停止,它會立即提示該臨床護士,有效阻止了護理差錯的發生,進一步提高了臨床護理質量,也有效及時地阻止了醫療糾紛的發生。我院護理部、藥劑科、質管辦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從2012年上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護理給藥差錯發生件數從143件/半年下降到64件/半年,下降幅度達60.9%,差錯發生率從0.338%下降到0.13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我們稽查發現,提高PDA條形碼掃描的執行率對正確給藥非常關鍵。在2012年下半年,PDA掃描的執行率僅為50%,但通過培訓教育、PDA維修保養、無線網絡信號的改善、PDA掃描操作規范化文本的制定,2013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PDA掃描執行率分別為76.7%和87.4%,明顯高于2012年第二季度的50%(P<0.05)[3]。我院對于靜脈用肝素、靜脈用胰島素、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以及化療藥品的給藥,需要執行獨立的雙核對機制,即“兩名工作人員同時來到病人身邊,各自獨立完成給藥所需的核對步驟,確認無誤,記錄后,方可給藥”。利用PDA,可以方便記錄兩名給藥者的身份信息。
注:圖中包含了裸片外觀查詢界面、PDA外觀、口服藥餐包、腕帶、用藥成功提示、藥品與病人不匹配的警示。
可利用PDA進行條碼掃描檢驗標本。無論是傳統的手工檢驗單模式還是標本容器條碼化,均不能解決標本采集容易出錯的問題,但自從有了PDA后,采集標本前臨床護士先進入檢驗醫囑界面,接著用PDA掃描患者腕帶識別身份,再是掃描即將要采集的標本的條形碼,省去了人工對照的麻煩,同時也保證了患者與標本信息的一致性。
可利用PDA進行臨床護士基礎護理的工作量統計,現在我們醫院給若干個基礎護理制作了唯一的二維碼,比如:刮胡子、洗發、剪指甲、口腔護理、翻身扣背等等一系列的基礎護理,那么臨床護士在給患者操作之前,先進入基礎護理操作界面,接著用PDA掃描患者腕帶識別身份,再是掃描對應的基礎護理的二維碼,這不但可以統計臨床護士所做基礎護理的工作量,而且大大提高了護士工作積極性,從側面也體現出了我院對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視。
2.移動護士站在臨床中的應用與分析
移動護士站配有電腦,可隨時登錄護理系統和醫囑系統,而且還配有治療操作臺、醫療廢物處置桶、各種治療用物儲物空間及護士工作椅(圖2)。這種移動護士站配備了可以攜帶病人醫囑用藥、靜脈用藥、消毒及注射用針具的抽屜,以及滅菌敷貼和留置針框格、一次性手套框格、盛放尖銳利器的盒框等。桌面還可以放置物品。另外,可按照醫療規定盛放分類的醫療垃圾及廢物,實現即時廢物處置功能。
移動護士站的運用可優化工作流程,減少醫院文件的輸入時間,降低人力資源的投入和耗材成本。自從有了移動護士站,臨床護士書寫病歷全都在這完成了,這能夠使護士從病歷書寫工作中解放出來,省去了以往由于書寫不整潔導致重復抄寫的大量工作,不但節約了時間,而且降低了相關的成本,減少紙質病歷紙的浪費。移動護士站的建設與實施提高了工作效率,這就讓臨床護士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患者的其他需求。現在,患者及家屬需要幫助時,第一時間就能看到護士,因為護士每天就在患者身邊,這樣就方便多做心理疏導和醫患溝通。這樣護士與患者的溝通時間多了,自然而然拉近了醫患距離,從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同時還可以激發臨床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通過床旁患者信息查詢以及生命體征錄入,優化信息采集流程,臨床護士在病房內就可以完成對病人各項護理信息的采集和記錄,采集后數據會自動存儲于數據庫。完成單一生命體征的記錄后,系統可自動生成趨勢圖。醫生下達醫囑后,護士可在無線網絡覆蓋的范圍內的任何區域進行數據讀取與執行,以便醫護人員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采取相應措施,同時,假設臨床護士在工作中對患者的某一項必要的評估遺漏了,移動護士站的電腦上會給予提醒,告知你哪些項目需要重新補填。
3.結語與展望
我們的實踐表明,PDA和移動護士站的應用可促進護理工作向患者床邊的擴展和延伸。從護士站、治療室走到病床邊,從簡單地完成護理工作到提供更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這不僅是護理信息應用模式、護理工作流程的改變,更是護理信息化、護理模式的探索轉變。我們深切感受到,自從實施移動化以來,降低了人力資源投入和耗材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護士滿意度,增強了“優質護理服務品牌”意識,促進了護理管理水平和競爭力。但PDA和移動護士站應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醫療信息存儲容量大,每次切換模塊時速度較慢,無論是PDA還是移動護士站都依附于強大的無線網絡,只有無線網絡覆蓋的區域它們才可使用。一旦網絡斷掉,那么PDA和移動護士站上的PC終將無法使用,這給臨床護士也著實帶來困擾。實際工作中也會存在PDA網速慢,響應慢,并且導致PDA耗電量增加、待機時間縮短。還有在繁忙的護理操作中可能會發生PDA丟落和碰撞,對無線終端設備造成損壞。所以,信息部門需要定期對無線網絡、移動設備進行維修保養;設備科確保臨床護理有足夠的性能良好的PDA。當給藥標簽條形碼破損或無條形碼時,護士需要手工規范記錄。因此,無論護理的信息化建設程度有多高,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規范操作、安全意識和應急預案仍是必需的。
參考文獻
[1]袁慧穎,翁盛鑫,羅晶等.移動護士站的開發與應用.中國醫療設備,2013,28(7):32-34,42.
[2]Lan MJ,Zhu LL,Zhou Q.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errors made by nurses reflect the level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hospit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J Clin Nurs.2014;23(5-6):894-5.
[3]Wang HF,Jin JF,Feng XQ,Huang X,Zhu LL,Zhao XY,Zhou Q.Quality improvements in decreasing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errors made by nursing staff in a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 hospital:a trend analysis during the journey to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and in the post-accreditation era.Ther Clin Risk Manag.2015;11:39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