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詠梅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舒適護理在耳鼻咽喉術后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進行耳鼻咽喉手術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予以傳統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舒適護理干預;護理結束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心理焦慮程度、疼痛程度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VAS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值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耳鼻咽喉術后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干預措施,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焦慮情緒,緩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加速患者康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耳鼻咽喉;術后;臨床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耳鼻咽喉疾病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疾病之一,當前對該病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近年來,隨著耳鼻咽喉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同時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手術患者對術后護理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護理要求,舒適護理干預應運而生[1];為此,本文研究舒適護理在耳鼻咽喉術后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進行耳鼻咽喉手術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下:對照組:40例,男性 22例,女性18例,年齡分布在29~72歲之間,平均年齡(51.2±2.3)歲;觀察組:40例,男性 25例,女性15例,年齡分布在25~68歲之間,平均年齡(48.5±2.4)歲;對兩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進行統計,對比差異值P >0.05 ,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傳統護理干預措施。
1.2.2 觀察組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舒適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舒適環境護理: 保持病房空氣清新、衛生、溫濕度宜人,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嚴禁傳染性患者出入病房;(2)舒適心理護理: 向患者熱情介紹醫院環境、科室分布,幫助患者早日融入陌生的治療環境,有效緩解患者緊張、害怕、焦慮等不良情緒;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診療的全過程以及術后注意事項;通過與患者進行親切交流,充足了解患者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安慰及疏導,緩解或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等情緒;鼓勵家屬多多陪伴患者,并給予患者關愛。(3)疼痛的舒適護理: 根據患者自訴的疼痛情況并進行仔細觀察,并合理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時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以免患者產生焦慮情緒,并協助醫生對患者的疼痛進行有效處理,術后鎮痛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鎮痛和藥物鎮痛。(4)對溝通障礙患者的舒適護理: 由于實施氣管切開術的患者術后不能說話,造成了護患溝通障礙,患者通常會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這時護理人員需予以患者人文關懷,與患者進行耐心的交流,告知患者的恢復情況以及拔管時間等,并準備好筆、紙,以利于患者表達訴求,有效緩解其負面情緒。(5)鼻飼營養的舒適護理: 針對術后需實施鼻飼營養的患者,術前需在飲食中增添牛奶,增強患者的適應性。鼻飼前30分鐘,對患者實施徹底吸痰;吸痰時,護理人員動作需輕柔、操作需規范,盡可能減少刺激,避免嘔吐和嗆咳。在實施鼻飼營養后1至2小時內,需將患者的床頭抬高30°至45°,以防反流;鼻飼量需遵循從少到多、慢慢加量的原則,而且每次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并仔細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有不適,將量減半;如有必要,進行藥物輔助治療。
1.3 評價指標 將兩組患者的心理焦慮程度、疼痛程度以及護理滿意度作為評價指標。其中,心理焦慮程度采用SAS評分法進行測量;疼痛程度采取VAS評分方法,分值為0至10 分,分值越高說明疼痛感越強。
1.4 統計學方法 將收集整理后的兩組患者數據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P<0.05,具有差異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的SAS評分、VAS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VAS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附表。
3.討論
耳鼻咽喉手術極易引發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應激反應,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術后的康復,同時引發患者不良情緒的產生[2];近年來臨床護理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患者術后的舒適度,進而提高治療效果[3]。舒適護理是近年來推廣新型的護理模式,以其特有的“以人文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并將護理人員熱情周到的態度貫穿于護理的每一細節中,使患者在治療中獲得尊重并構筑融洽的醫患關系,促進患者早日康復[4]。
本研究對耳鼻咽喉術后患者實施了舒適環境護理、舒適心理護理、疼痛的舒適護理、對溝通障礙患者的舒適護理、鼻飼營養的舒適護理等一系列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取得較理想的護理效果。研究結果表明:采用舒適護理的觀察組,其SAS評分、VAS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采用傳統護理的對照組患者(P<0.05);由此可見,舒適護理是科學有效的。
綜上所述,將舒適護理干預融入耳鼻咽喉術后患者的治療中,明顯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顯著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促進護患關系更加融洽,值得臨床護理借鑒。
參考文獻
[1]吳春平.舒適護理在耳鼻喉術后患者的臨床應用分析[J].安徽醫藥,2015,19(12):2428-2429.
[2]張銀霞.舒適護理在耳鼻喉術后患者的臨床應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28-229.
[3]吳小紅,王霞,何淑波.舒適護理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43( 8):1006-1008.
[4]李夢云.人性化護理在耳鼻喉手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大家健康,2013,7( 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