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琰
摘要:遺產稅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漸漸普及,但也仍存爭議。在我國近年提出稅制改革的情況下,遺產稅在我國的征收問題也成為各界關注的議題。本文就遺產稅在外國的發展和我國征收遺產稅的歷史及現狀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征收遺產稅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遺產稅;貧富差距;財富分配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伴隨著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果,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也隨之出現,貧富差距過大便是其中之一。而稅收自古以來就是政府調節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利器。但如今隨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縮小,資產增值在居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增大,以所得稅為主要調節工具的稅收體系顯然已經難以滿足如今調節收入再分配的需要。這種情況下,遺產稅自然就映入眾人的眼簾。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下,人們對稅制改革的討論更是如火如荼,似乎已經真的到了開征遺產稅的最好時機。縱然如此,何時開征,如何開征,征收起點等仍是值得探討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國外遺產稅發展概況
遺產稅并不是一個新興名詞,早在古羅馬時期,就出現了遺產稅這一稅種,今天,在世界范圍內,其已成為一個普遍稅種,尤其是在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其普及范圍更為廣泛,征收歷史也更為悠久。但即使在這些已普遍征收遺產稅的國家,對于遺產稅征收利弊的探討也從來沒有停止過,甚至一度出現廢除和再征收遺產稅的現象。
就以美國為例,自其1797年開征遺產稅以來,經歷了“三廢三征”。最近一次關于遺產稅存廢之爭起源于2001年小布什總統簽署的減稅法案,法案規定自2001年至2010年暫停征收遺產稅,但在反對派的努力下,又在法案上增加了一條“到2011年重新回到2001年的征稅水平”的“夕陽條款”。自此,支持取消遺產稅的派系多次在兩院提出把暫時取消遺產稅變為永久取消,但都未經通過,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永久取消改為縮減,最后這場爭論以奧巴馬總統在2010年簽署恢復征收遺產稅的法案而告終。
二、我國征收遺產稅的歷史與現狀
在我國,遺產稅也并非近年才被提起,從1950年稅政實施要則中提出但未實施到1957年正式被取消,再到1997年在黨的十五大上再次被提出,國內關于是否要征收遺產稅的討論從來就沒有中斷過,直到最近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稅制改革,遺產稅仿佛真的已經開征在即,而此次對遺產稅的巨大關注也來自于對我國目前社會公平、貧富差距的擔憂。
從歷年的基尼系數來看,我國的指標一直在國際警戒線之上。這說明我國的貧富差距十分巨大,少數人掌握多數的社會財富不但影響社會公平也降低了資源的使用效率,社會財富分配不公也會逐漸引發階級固化等其他的社會問題。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縮小貧富差距成為了迫在眉睫的議題。而遺產稅的征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三、征收遺產稅所需解決的問題
雖然征收遺產稅是調節社會分配的有效措施,但政府之所以這么多年一直是箭在弦上卻懸而不發,是綜合考慮我國現狀和遺產稅所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的結果。遺產稅要想在我國正式開征,以下幾點問題不容忽視:
1.防止資產向海外轉移
如關聯公司以向避稅天堂轉移利潤的手段來規避所得稅一樣,一旦我國開始征收遺產稅,遺產稅的征收對象很有可能將自己的資產向那些沒有遺產稅的國家轉移,以此來規避遺產稅,從而導致資本外逃,使大量資金流向國外。
2.降低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里,掙下的家產不僅是為了滿足這一代人的生活需要,更是為了庇蔭子孫,如果遺產稅征收不當,使更多的人認為努力工作創造更多的價值并不能充分的留給后代,就很有可能打消人們工作的積極性,降低工作效率,更甚者產生消極怠工的情況,最后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3.財產劃分不清使稅基難以確定
由于我國的特殊情況,很多資產共屬于家族,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資產劃分不清,因此界定遺產稅的征收范圍也十分困難,加之國內對個人財產的監控與評估的手段并不十分完善,很容易使遺產稅的稅基遭到侵蝕,從而使遺產稅的征收達不到目的,反而浪費大量稅務機關的人力物力,最后卻得不償失。
四、關于開征遺產稅的幾點建議
1.加強政策宣傳
曾有調查表明,近六成的受訪者反對遺產稅的征收,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源自于民眾并沒有真正理解遺產稅征收的目的與方式。如果能夠讓人們理解這部分稅收在政府手中的作用更大于在個人手中的作用,并使群眾受益無窮,那么遺產稅的推廣就不會舉步維艱,也可以有效地遏制因此而產生的資本外逃和消極怠工的問題。
2.加強對個人財產的監管
加強對個人資產的監管的意義不僅在于方便遺產稅的征收。讓個人的現金流入和流出透明化,對于整個社會的法治建設也有重大意義。如今隨著電子支付方式的普及,現金流動的日益減少,這種生活習慣的改變更有利于政府的監管,政府也應該完善相應的監管制度,使個人資產的監管與評估更加便利化,透明化。
3.合理遺產稅的稅制建設
遺產稅,說到底是一種“劫富濟貧”的稅種,如果起征點、稅率的標準不適當,會增加整個社會的稅負,那么很容易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遺產稅的征收對象應是少數掌握著大量財富的富人階級而非作為社會中流砥柱的中產階級。而且過度的征收遺產稅也會打亂社會本身的秩序,使大多數人對其產生抵觸情緒,最后很可能導致遺產稅的征收弊大于利。
五、結語
遺產稅的征收可以調節社會財富的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但其所可能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所以其所制定的征收制度、時機等都需要慎重考慮??v然還有種種問題亟待解決,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征收遺產稅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我們應該加快完善各種制度,使能夠征收遺產稅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參考文獻:
[1]彭燕麗.試論遺產稅在我國的建立[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9).
[2]王寧郎.關于開征遺產稅的幾點思考[J].中國財政,2009(12).
[3]熊偉,葉金育.謀定而后動:遺產稅開征的理想與現實[N].東方早報,2013-12-29.
作者簡介:張 琰(1995-),女,研究生在讀,主要從事會計(公司治理與理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