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艷
摘 要:中國的城鎮化最核心和最根本的目的是實現人的城鎮化,是其身份、權利、價值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全面轉變。現有的農民職業培訓缺乏對人的發展的關注,有必要通過創新、改革農民培訓課程體系和模式,確立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的職業培訓體系,有助于減少農民融入城鎮化的各種成本,有助于中國城鎮化的健康有序推進。
關鍵詞:城鎮化;農民職業培訓;研究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由之路。”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持續有效發展,必須將新型城鎮化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積極推進我國“新四化”的同步發展。職業培訓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培養了大量面向社會生產、管理與服務一線的技術人才,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一、基本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可以說,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長期繁榮穩定發展,必須努力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平穩、積極的開展,這是建設我國“新四化”的必然需求。而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民職業培訓問題異常重要。積極發揮農民職業培訓的作用,不僅為城鎮化提供了新市民,還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人口新紅利。
澄城縣隸屬陜西省渭南市,位于陜西關中盆地東部,總面積1121平方公里,共有9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2萬人。 澄城縣屬于黃河流域的古老縣市,至今已發展有五六千年的歷史。澄城縣人口增長緩慢,在上個世紀改革開放尤其是市場經濟發展起來之后,澄城縣率先進行城鄉結合統籌就業,勞動力大規模的輸出,很多農村人口流入城市。但是,隨著澄城縣的城鎮化發展建設,縣政府積極采取勞動力回遷政策,并對該縣的農民進行職業培訓。
二、農民職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查問卷發現,超過2/3的澄城縣農民愿意參與到職業培訓中來,這表明大多數澄城縣農民已經意識到參與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即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讓自己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能以促進再就業,就必須要通過掌握更多的職業技能才能增加收入。但是,農民職業培訓的參與度不太高,其中有一半的人認為農民職業培訓并不能滿足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而且一半以上的農民認為相關的職業培訓情況和他們當時的參與意愿不符合。從上述調查中可以發現,農民職業培訓的參與需求和農民職業培訓供給之間是失衡的。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澄城縣的農民職業培訓情況和農民自身的需求相脫節。
三、農民職業培訓的對策建議
1.提高農民認識,確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
任何學習都建立在一定的興趣之上,如果農民對職業培訓沒有興趣,即便政府采用多少外力資助也毫無用處。因此,為了加強職業培訓的有效性,必須轉變農民思想,培養農民主動學習的意識,而當務之急即提高農民的認知,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提高農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即讓農民從心里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這種認識是發自內心感悟的,而不是外力施壓的,表現為農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培訓機構以及政府在宣傳時注意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從知識、情感、意念、行為等方面入手,調動農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具體來說,從“知識”角度來看,注意培訓的內容不要詰屈聱牙,硬把復雜的理論知識“灌輸”給農民,而應該從農民平時的生活入手,找尋農民熟悉的話題和知識,盡量在教學上通俗化、本土化;從“情感”角度來看,讓農民感受到政府和培訓機構對自身的關心和重視以及對農民群體就業的關注性;從“意念”的角度來看,應該培養農民“市民”的意識,讓農民認識到時代的變化推動著個人情感價值觀的變化,為了融入城鎮建設和發展中就必須要改變原來的小農思維,從生活方式、理念價值等徹底融入城鎮當中,這樣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腳步;從“行為”角度來看,政府和培訓機構應該以實踐促進理論,保持對農民職業培訓的高度關注性,做好農民職業培訓的發展規劃和協調規劃,與此同時可以樹立“學習典型”,比如“金牌月嫂”、“金牌管家”等典型先進人物事跡,讓農民們明白能力本位的重要性,這樣才能進一步轉化農民思維,讓農民主動學習、熱愛學習。
2.采取激勵措施,發揮農民參與培訓的主觀積極性
農民生于土、長于土,思維傳統而保守在所難免。一方面政府應該讓農民從自身入手,認識到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采取激勵措施,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到職業培訓中來,調動這一群體參與職業培訓的積極性。第一,政府可以適當加大農民參與職業培訓的補貼。農民這一群體非常務實,陜西省澄城縣的農民更是這樣,他們的收入用于維持家庭用度已經非常勉強,倘若讓農民感到參加職業培訓既浪費時間又花費錢,而學來的知識對于再就業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農民們肯定覺得這是“賠本的買賣”,既沒有眼前的收益也沒有長遠的利益,因此他們沒有參與職業培訓的積極性也非常正常。 所以,政府除了加強職業培訓的宣傳服務功能外,還應該適當加大農民參與職業培訓的補貼,比如發培訓優惠券、減少農民務工開支等等,這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民因參與職業培訓而付出的經濟代價,間接提升農民自我參與職業培訓主動性。第二,政府構建覆蓋農村的網絡,加強農民網絡學習的能力。現階段,手機等高科技產品已經逐漸普及。在農村,手機也幾乎成為每一位有務工能力農民的標配。但是,出于金錢上的考慮,農民對除手機之外的IPAD、電腦等并不感興趣,從而使農民在接受遠程教育方面信息匱乏,網上一些優質教育資源也搜索不著。所以,為了在家更好地尋找就業機會,農民會利用手機進行信息搜索。政府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建立覆蓋整個農村的網絡信號。同時,政府應該加強手機APP、微信上的農民職業培訓信息宣傳和相關技能學習,讓農民不再認為交網費或流量費是一件浪費錢的事情。這樣也可以從側面提升農民參與職業培訓的積極性。
3.建構農民職業培訓的公共信息網絡平臺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網絡融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而且,現階段辦公、職業培訓、就業招聘信息化數據化的趨勢越來越突出,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民職業培訓,政府可以和培訓機構以及企業聯手,共同構建農民職業培訓的公共信息網絡平臺。具體來說,澄城縣政府可以本著“因地制宜、注意效率、聯合參與”的原則,和企業、培訓機構寫手共同構建公共信息平臺,讓農民職業培訓、農民再就業發展結合,這樣可以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提供完善規范、合理有效的信息服務網絡平臺。在這里,澄城縣政府可以借鑒2013年山東省政府發布的《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農民工工作的意見》,該《意見》表明以鄉鎮、行政村(社區)為單位,建立“公共服務網絡服務圈”,通過網絡信息化建設,在公共服務平臺上設置培訓項目版塊、企業和政府答疑版塊、市場就業版塊等。澄城縣政府也應該以城關鎮、馮原鎮等為半徑設置公共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尤其要加強職業培訓服務窗口的反饋功能,讓企業和培訓機構真正實時和農民群體對話,解決農民們培訓的顧慮和擔憂,讓他們真正融入到網絡這一大環境中來,用網絡提升農民職業培訓的便捷性、時效性和有序性。
參考文獻:
[1] 馮飛龍.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教育思考[J].社會科學家,2014(6):118-122.
[2] 吳兆明,鄭愛翔.新型城鎮化下農村轉移勞動力職業教育與培訓研究[J].成人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