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潔
縱觀近些年來,中國搖滾樂的發展并不順利,以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為理想、存在反叛意識的中國搖滾由于不愿受到社會權利的制約使得它面臨國家主流媒體很少提供平臺,商業支持少,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等等困境,導致許多堅持走反叛道路的搖滾樂隊長期活動在“地下”,只有活躍在一些音樂節當中。本文試通過中國搖滾樂發展的興衰史,試圖揭示中國搖滾樂對權力的反叛、對自由平等的抗爭以及在無奈妥協當中體現的當前搖滾樂的發展困境。
一、中國搖滾樂的發展與困境
上世紀的80年代,經歷的文化大革命和計劃經濟洗禮后處在探索時期的中國被籠罩在一層巨大的迷霧之中,為了解除對過去和將來的困惑,許多受到過音樂學習或者一些受到流行文化影響的青年試圖以西方特立獨行的搖滾樂這種新的藝術形式為途徑尋求新的思考和答案。
隨著網絡技術逐漸發展,網絡音樂下載幾乎結束了唱片的生命,迫于經濟壓力和社會環境,許多搖滾樂隊紛紛轉入地下,中國搖滾樂也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甚至像竇唯所說,其實中國搖滾“從有過真正的輝煌,精品、輝煌這類詞很多時候是被編造出來的”。但無論搖滾樂的盛世是確實存在過還是被商業化的刻意編造出來的,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曾經的中國搖滾樂給音樂界甚至是社會大眾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它個性的服裝、寫實的歌詞和全新的表演方式沖破了傳統的束縛,將大眾帶入了更加自由、批判的世界。
雖然目前大眾媒介上搖滾樂還時不時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許多節目還不斷將”搖滾精神”掛在嘴邊,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搖滾樂還面臨著巨大的困境和阻礙。一方面,老一輩的搖滾音樂人漸漸淡出,秉承他們衣缽的傳統搖滾人卻由于不隨主流而顯得很小眾,一直處于地下的狀態;另一方面,一些搖滾音樂人為了生存逐漸向市場需求靠攏,受到商業化的影響,這類音樂朝著個人的理想追求的美夢和離經叛道顛覆的噩夢兩個極端發展,逐漸失去了搖滾原有的批判和反思精神。
二、權力視角下中國搖滾樂的反叛與妥協
1.對群體規訓性權力的反抗
福柯所強調的權力更多的是一種規訓的權力。這里所說的權力不僅存在于國家機器、商業機構中,更多地存在于社會關系、知識傳播、組織規則等等概念機制中。受一直以來集體經濟的影響,搖滾樂興起之前的中國民眾一直是處在一個被規訓的狀態,傳播權和話語權一直存在于權利階級的手中,導致受眾對于社會的認識甚至對于自我的認識也是長時間的處在一個較為封閉的狀態。久而久之,民眾都會產生一種監視的目光,“即使沒有軍隊、暴力或者其他有效形式,每一個人在注視的目光壓力之下,都會逐漸變為自己的注視者,形成自我監禁。”這種監禁使得民眾十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害怕孤立于群體,受到群體的批判。搖滾樂的形成其實也是對這種規訓權力的反抗,通過另類的衣著和披肩的長發挑戰傳統的審美觀念、對孤獨和寂寞的無所畏懼對傳統群體思想形成鮮明的對比。
2.對政治權力的反叛
搖滾樂的流入不僅開化了傳統的思想,其實更多地是使一部分搖滾歌者很大程度上掌握了話語權,個人的力量逐漸被放大。這時的搖滾音樂與之前的革命戲劇和樣板戲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不是再歌頌領袖,也不是一味的贊揚社會的美好,而是跟多的將社會黑暗的一面展現出來,以批判的視角來倡導一種新的社會關系。搖滾音樂與其他流行音樂最大的區別之處就是它敢于觸碰敏感的政治神經。追求自由與平等一直是搖滾音樂的核心內涵,但這樣的目標與管控社會的政治機制是很難完全同一的,所以許多真正具有反叛精神的搖滾樂會使用采用政治題材進行創作。痛仰樂隊所創作的《國家的需要》中有這樣一段歌詞:“宴席的茅臺,滾入統治的胃中、掌權的胃中,難道這就是這個國家的需要。”它將目前官場中的真實照赤裸裸的表達出來,凸顯出中國目前權力分配不均以及缺乏權力監督機制的問題,正也是許多流行音樂想做而不敢做的反叛。
3.社會經濟權力
搖滾樂不同于其他流行音樂還在于它雖然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但卻不以商業的目的進行流水線式的機械生產。因為不愿以商業為主導,同時以批判眼光對市場經濟下對金錢所具有的巨大權力進行反抗。何勇通過《垃圾場》這首搖滾樂反映了工業社會下人類爭權奪利、一切向錢看,社會兩級分化大、價值觀扭曲的黑暗面:“人們就象蟲子一樣,在這里邊你爭我搶,吃的都是良心。就有人減肥有人餓死沒糧,餓死沒糧餓死沒糧。有沒有希望?有沒有希望?有沒有希望?”一遍遍的吶喊和拷問是搖滾歌者不屈服于社會經濟權力,批判拜金主義和兩極分化的體現。
4.權力下的妥協
中國搖滾樂以看起來“簡單粗暴”但實則意義深刻的反叛所帶來現實“沖擊效應”事實上遠沒有別的國家那樣廣泛而深遠。由于越來越規訓機制中的主流文化背道而馳,也就讓它背負著“粗俗”“暴力”等名號難以走入通俗的大眾文化之中;對于政治的敏感觸碰使得它在體制內的傳統主流媒體中無法擁有一席之地;特立獨行,不進入生產流水線,堅持自我的音樂、主張拒絕商業化的反叛行為也使它難以到商業資助。這就使得一些搖滾音樂不得不向這些社會權利進行相應的妥協。為了迎合所謂的潮流,搖滾樂逐漸失去了反抗和批判精神,變得或粗俗或無痛呻吟,少了獨立自由的生命力。
三、當代中國搖滾樂發展趨勢及探索
中國搖滾樂作為西方的舶來品,其在新興之初就與西方搖滾樂有著不一樣的生存土壤。一方面,他帶著對權利階級的批判,但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依賴權利而存活下去。這導致真正的搖滾樂被限制在“地下”,而這些逐漸被邊緣化的地下搖滾才真正反映了中國當代社會所產生的一些問題。“搖滾的反抗沖動實際上源于精英文化與主流文化的暗中對峙和較量。”這種較量在如今看來已經十分稀缺了,人們更搖滾反叛精神的缺失最根本上是反抗意識的缺失,受制于權利、不敢質疑、不敢批判的民眾內心無法真正的接受,真正的搖滾也就不會得到發展。相較于挑戰腐朽,民眾更傾向于抱著輕松的心態朝著娛樂的方向靠攏。知名度、視覺沖擊、舞臺形式的力量有時遠遠大于音樂本身。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以另一種柔和的姿態被搬上大眾熒屏的確給了中國搖滾樂一線發展的生機,只有生存下來,才能前進。搖滾大哥崔健近些年來頻頻出現在電視,努力為搖滾和商業化社會尋求一個平衡點,從樂觀的方面來看這也是搖滾樂人積極嘗試和探索,是值得積極響應的。
參考文獻:
[1] 網易娛樂專稿·竇唯稱不怕得罪搖滾希望王菲注意身體,http://ent.163.com/0 6/0420/23/2F6ILMHO00031H0O.html.
[2] 米歇爾福柯·權力的眼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趙勇·崔健的搖滾樂與反抗的流變史[J]·書屋,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