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恬
【摘要】家庭醫生制度的構建是上海醫改的一項重要舉措,家庭醫生制度是以全科醫生為主要載體,以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全面健康管理為目標,通過契約服務的形式,為家庭及其每個成員提供連續、安全、有效、適宜的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的模式。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本文將通過對于家庭醫生制度下全科醫生工作積極性現狀分析為基礎,從而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家庭醫生制度;全科醫生;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GP)團隊
【中圖分類號】R1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2
引言
當前我國醫療體制正處于轉型階段,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青年全科醫生工作滿意度總體水平不高,對工作的總體滿意度明顯低于三級醫院中青年專科醫生。社會地位、報酬、工作條件、成就是導致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工作滿意度差異的主要因素[1],如何有效的提升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儼然已經成了全面推行家庭醫生制度中的重要問題。
一、家庭醫生制度下的全科醫生工作積極性現狀
影響全科醫生工作積極性下降的原因其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家庭醫生制度下的全科醫生工作積極性低的主要問題及原因表現如下:
1.缺乏職業自我認同感:社區全科醫生職業認同感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全科醫生人才培養方式影響其職業形象、全科醫生社會認可度低、全科醫生福利薪酬水平低等[2].其中全科醫生社會認可度低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問題:
A.全科醫生實際在分級診療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分量”不夠:按照設計的分級診療體系中,全科醫生應當作為醫療保險的“守門人”,醫保病人應當通過社區全科醫生接診后,將確實需要轉上級醫院的病人,通過轉診平臺轉往上級醫院就診。但實際操作中,因平臺號源有限,無法及時轉診,或經全科醫生評估需要在專科住院治療時,卻因床位緊張無法及時住院等原因,造成社區居民對全科醫生的轉診“能力”產生不信任感。
B.全科醫生在日常門診中“責任心”不夠:在當今大醫療環境下,全科醫生淪為“點菜員”,社區居民經上級醫院明確診斷為慢性病后,長期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點菜”配藥,全科醫生為節約時間及減少糾紛,有求必應后造成社區居民對全科醫生“接診”水平產生不信任感。
綜上原因,造成全科醫生缺乏職業自我認同感。
2.家庭醫生制度下的全科醫生薪酬滿意度低
A.全科醫生對薪酬滿意度低:在美國,全科醫生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職業之一[3]。國外全科醫生的待遇水平相對較高,通常是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兩倍以上;而國內全科醫生待遇水平與社會平均收入水平基本一致,但服務居民數較高[4],相對工作強度打。
B.福利待遇同比差:相比較二三級醫院的專科醫生,單位中各項津貼,補充公積金,社保基數的繳納等各種隱形福利,均大幅度低于二三級醫院專科醫生。
綜上所述,國內全科醫生薪酬待遇滿意度普遍較低。
3職業規劃前景不明朗:全科醫生的職業規劃前景較窄,按照目前執業醫師注冊相關法規,全科醫生的執業地點只能局限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科醫生轉為全科醫生通過轉崗培訓或職稱考試后即可,但從全科醫生通過培訓轉為專科醫生目前仍存在許多制約因素,從專科轉為全科成為一種單向選擇。
二、提高家庭醫生制度下全科醫生工作積極性的對策
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方面
工作內容體現了對于醫務人員的能力需求,同時也體現了醫務人員的價值,在對于工作內容的優化上,本身醫務人員的工作就是循環反復、枯燥乏味,但通過工作環節的優化設定,可以積極的調整工作內容與醫務人員自身工作技能水平的匹配度,從而優化實現工作積極性的提升。同時強化工作過程中的授權,授權并不是簡單、機械地賦權,而是要將分配責任、授予權利和監督檢查上各環節有機地整合起來,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感受到對自己的重視和信任,提升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5]。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自身方面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抵制不良風氣。首先來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雖然等級上低于大型醫院等機構,但其作用都是服務于大眾的衛生服務,在當前的醫療改革過程中,如何處理好自身利益、醫療機構的效益與醫德醫風之間的關系,成為了一個現實存在,不可回避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避免改革過程中出現各種歪風邪氣、唯利是圖、目光短淺的根本手段[6]。其次,在工作的過程中,醫務人員應當提升自身對于工作的重視度,嚴守醫德行為規范,在工作的具體開展過程中,通過自身的積極性工作行為,實現對于其他醫務人員的影響,從而有效推動整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3、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培訓晉升體系
主要需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首先,科學制定培訓內容,做到學有所用,在對于課程內容的設定上,不僅需要對于醫療技術手段內容的強化,同時也需要對于科學價值觀以及服務理念等方面的完善,從而實現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其次是對于培訓形式的多樣化把握上,不能一味的以授課的方式進行,采用實踐與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形式進行,降低醫務人員在培訓過程中的抵觸性情緒或是行為;最后建立雙向轉崗的培訓體制,專科醫生轉全科和全科醫生轉專科,盡量解除制度上的制約,以及適當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中高級職稱名額,增強全科醫生未來職業規劃信心。
4、政府方面
調查顯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六大類成本中勞務費一般占到60%以上,在總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反映出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成本消耗在人力資源上[7]。政府可以通過宏觀引導的角度進行醫務人員薪酬待遇提高:
首先,政府通過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整體薪酬實行標準化工作單位,各單位提前預算,總量控制的前提下,通過績效考核的方式,更好的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通過具體的指標作為引導以及約束,強化醫務人員的工作重視度以及優化積極性。在具體的考核指標設定上可以通過廣泛意見的征詢為基礎進行,同時也要符合當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內容現狀以及發展趨勢。
其次,政府可以通過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整體福利優化;例如改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環境、優化全科醫生休息區域,通過工作環境的優化,提升醫務人員的工作心情,從而推動工作積極性的提升。此外還可以通過定期的關懷,增加工作人員群體性休閑活動,或是聯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活動、競賽等形式,優化社區醫務人員的業務生活,從而提升醫務人員的工作向往度,推動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
三、結語
工作積極性是制約醫務人員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價值體現的決定性因素。優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僅是應當代醫療體制改革需要,同時也是健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在對于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的提升過程中,可以通過科學的工作內容設定、加強思想教育、持續改善工作環境、完善晉升培訓體系以及以及增加薪酬福利等多方面實現對于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青年全科醫生工作滿意度及與專科醫生的比較[D].復旦大學,2014.
[2]張冬瑩,鄭嬋嬌,黃翔,等.全科醫生職業認同感影響因素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1):1836-1838.
[3]徐靜,錢東福.國外全科醫生的薪酬支付方式探討[J].中國衛生人才,2015(1):28-30.
[4]徐靜,周亞夫,葛運運,等.國內外全科醫生的覆蓋范圍及待遇和相應支付方式[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24):2787-2789.
[5]梁海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如何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J].山東衛生,2011(8)
[6]劉展旭.國有三甲醫院醫務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6.
[7]王巒.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政府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投入研究[D].復旦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