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轄區五區兩縣,面積2122平方公里,人口198萬。地貌兼具平原和丘陵兩種特點,山大但是海拔普遍不高,因地處平原的原因,登高即可觀覽到全市的美景。淮南“三山鼎立、三水環繞、三城互動”,形成了湖光山色相輝映,山、水、城融為一體的獨特城市風貌。八公山、上窯山、舜耕山、“三山鼎立”;淮河、瓦埠湖、高塘湖“三水環繞”;中心城區、西部城區、山南新區“三城互動”,而其中“三山”是指上窯山、舜耕山和八公山。而這“三山”綠化森林植被茂盛,古生物化石造型各異,數量繁多。
淮南市橫跨淮河兩岸,不僅物產豐富而且風景秀美。在淮河水系中,淮南的高塘湖背倚上窯山,環境清雅空氣清新,觀賞價值高。瓦埠湖湖水中魚的種類豐富,并且水域遼闊特別盛產銀魚及瓦魚,早在古時銀魚就被當作貢品,現在銀魚作為淮南的一種土特產也遠銷各地。淮南,有秀峰、怪石洞穴、涌泉、古潭、古樹等自然景觀以及古寺廟遺址、古建筑、古戰場遺址、古墓群、革命活動遺址、日本碉堡群等人文景觀。還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燈,推劇等。
我們常說“旅游發展文化先行”“文化是旅游業的靈魂”這是國內外旅游業成功發展的經驗,旅游業應充分借鑒和發揚這種概念,但大多數人常常會忽略了旅游對群眾文化發展的作用。
淮南市金牌節目“大地歡歌”文化惠民演出,作為獲得文化部“群星獎”項目獎,《大地歡歌》自2011年起,這項既是民生工程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不僅是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和增強群眾文化素養的要求,也是搞好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大地歡歌”系列演出也可以作為淮南市的一張名片,既做惠民演出又是旅游項目。
但是作為民生工程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其演出特殊性也有著諸多限制。如天氣外因,室外演出天氣是主要因素,夏季炎熱,冬季酷寒,大風大雨等這樣的天氣不適宜在戶外舉辦節目演出。參加演出人員年齡偏大,參加演出的大多是50歲左右的中年人,表演節目大多為廣場舞等,這樣的演出對年輕人缺少吸引力。演出節目缺少創意,大多以廣場舞,大合唱,獨唱、戲曲等這樣的節目。節目缺少創意不能吸引游客及群眾的眼球。演出設備設施陳舊,舞臺設計和搭建多為剛架結構,可能存在安全隱患,且有些音響設備設施陳舊效果不盡如人意。最主要的是淮南市在群眾文化舞臺上有著一塊“硬傷”——沒有固定的專業戶外演出舞臺、劇場。
想要治療“硬傷”首先需要政、文化部門、社區等支持,搭建出一個固定的專業戶外演出舞臺、劇場。確保每次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安全有質量的完成。堅持政府主導,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扶持力度。在做好“大地歡歌”參與式預算管理項目實施、考核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經費投入,滿足活動開展需要。同時,配齊配足示范項目各項建設工作經費。
其次做好“兩微一端”兩微一端是指微博、微信及新聞客戶端,如今快閱讀低頭族已經是大勢所趨,廣泛利用網絡電視等媒體,對信息發布活動安排進行及時公告,并且利用互動平臺和群眾溝通,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緊扣時代發展,適應百姓需求,精心策劃群眾文化活動項目,以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其中。由政府聯合宣傳部、旅游局、文化部門等多家單位共同搭建手機公眾平臺由專人管理,及時發布旅游信息,旅游產品、旅游快訊旅游交通路線等等一系列信息。才能使淮南市的旅游文化產業走上正軌。
再次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快旅游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是旅游活動順利進行的后勤保障,淮南旅游業要吸引更多的游客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加快旅游項目及其基礎設置建設,首先,政府要重視旅游業的發展,統一規劃設計建設旅游基礎奢侈和重點景區,景點。
在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景區景點的建設上要有市場營銷意識,以更好地滿足游客的需求為出發點,要能意識大游客才是旅游業發展的市場保障,如何讓游客更便利,更舒心,更滿意座位建設規劃的前提。其次,政府要積極招商引資,給與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參與開發旅游產業。開發旅游產品可以與其產業有意識地融合,形成旅游與文化、農業、購物、娛樂于一體的設施建設,以增加旅游景點的競爭力。最后,政府要加大對旅游業開發的財政投入,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旅游產業規劃,基礎設施和重點景區、景點的建設,把景區的歷史文化通過有形的景觀展現出來,增加旅游景點的可觀性,促進淮南旅游業的發展。
最后加強中高層人才隊伍建設,啟動“基層文化提升工程”。組織文化志愿者開展基層服務,加強群眾文化輔導員隊伍建設,培訓群眾藝術人才、指導基層活動開展、提升群眾藝術創作水平,打造群眾文化精品。
旅游業是由無數旅游企業組成,而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要想做好旅游企業必須將吸納培養旅游人才作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如外聘旅游高層專家,為淮南市旅游經濟戰略做指導,為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提供計劃和方案。盡可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以奇致勝”引用現今的科技技術、理念打造創意型旅游產業。
綜上所述本著共同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則,適時調整產業結構,集中開發和促銷,集合人財物,鼓勵社會各方面集資入股共同建設景區景點、基礎設施、結合當地群眾文化單位,抓住發展旅游之勢,推動群眾文化發展,面向基層,貼近群眾,將“文化惠民”活動品牌化、系列化、經常化。打造淮南優質旅游整體形象。打開淮南這座資源型城市的“繁榮發展”局面。
作者簡介:吳嘉法(1989-),女,漢族,安徽淮南人,研究生,職稱: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