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懌



摘要:目前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組織方式主要有公司制、信托制和有限合伙三類,本文主要探討不同組織方式下的私募股權基金內部治理結構特色,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更好的達到激勵和約束平衡,促進私募股權基金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關鍵詞:內部治理結構;私募股權基金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2
一、私募股權基金組織形式介紹
私募股權基金,一般簡稱為PE,具有私募性、投資的股權性和基金性質三個基本特點。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是PE最核心的架構設計,將直接關系到基金的治理結構、運營效率、出資人和投資人權益、稅收、利潤分配等核心事項。目前PE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公司制、信托制和有限合伙制三種。
公司制PE是指以公司作為組織形式,基金本身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公司制PE相比有限合伙或信托制而言,基金投資人一般在公司的經營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
信托制PE不是法人,基金出資人與管理人以委托人的身份,委托信托公司將資金投向目標公司,并建立權利和義務的制約、平衡機制。
有限合伙制PE由投資人和基金管理人共同申請組建,投資人為有限合伙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不負責具體基金運營,基金管理人為普通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二、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分布現(xiàn)狀
截至2015年末,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xié)會登記在冊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共6471只,管理規(guī)模17979億。從組織形式看,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數量和資產規(guī)模為5011只和14383.35億元,占比分別為77.44%和80.0%;信托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數量和資產規(guī)模分別為1069只和1509.08億元,占比分別為16.52%和8.39%;公司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數量和資產規(guī)模為381只和2051.45億元,占比分別為5.89%和11.41%;其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數量和資產規(guī)模為10只和35.15億元,占比分別為0.15%和0.2%。從上述數據看,目前合伙制私募股權基金占據主導地位,這一組織形式也是被國外投資機構普遍認可和使用。
三、公司制PE內部治理結構特點及建議
1.公司制企業(yè)內部治理特點
公司制企業(yè)內部治理途徑一般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形成治理體系,解決兩權分離后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jiān)督和制衡機制。具體而言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的權利設置和監(jiān)督關系;二是董事會與總經理的權利設置和制衡關系。
公司制內部治理架構可概括為如下四種關系:
(1)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委托代理關系
(2)董事會和經理層的決策與執(zhí)行關系
(3)所有者和監(jiān)事會的委托受托監(jiān)督責任關系
(4)監(jiān)事會與經營者的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關系
2.公司制PE內部治理結構建議
公司制PE內部治理結構遵循一般公司制企業(yè)的治理框架,但同時由于PE業(yè)務性質和從業(yè)者素質要求等特點決定其與一般公司內部治理有所不同。私募股權基金運作上有如下特點:
(1)業(yè)務為高度不確定的資本運營。PE并不像傳統(tǒng)產業(yè)一樣局限于某一行業(yè)或領域,而是涉及多行業(yè)或多領域的研究和經營,因此其業(yè)務是高度不確定性的資本經營。
(2)合格投資者人數不會太多。公司制PE相比有限合伙或信托制而言,基金投資人會直接參與公司經營管理,資金和管理的雙重要求使得公司制PE的合格投資者人數相對較少。
(3)從業(yè)者均為專業(yè)精英。PE跨行業(yè)投資和經營特性要求其從業(yè)人員具有扎實的財務、法律和行業(yè)背景知識,故私募基金的從業(yè)者都是行業(yè)精英。
根據《公司法》的相關規(guī)定,如果公司股東較少或規(guī)模較少時,可以不設董事會而設執(zhí)行董事。執(zhí)行董事主要承擔審查性的職責,如聘用會計師、托管銀行選擇等。鑒于以上特點,公司制PE更適合采用一種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弱化董事會職責,具體業(yè)務可由投資經理為核心的經營層完成,由投資經理負責并直接向股東會報告,精簡董事會后,將大大提高私募股權基金的運作效率。
四、信托制PE內部治理結構特點及建議
1.信托制企業(yè)內部治理特點
信托是通過信托合同這一載體,將信托財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管理或處分信托財產,但產生的利益歸屬于受益人。信托制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內部治理結構的特殊性。
信托關系中,受托人即信托公司是核心主體,與委托人、被投資企業(yè)、托管銀行等共同構成信托的合同架構,并按合同內容履行各自職責和義務。其內部治理結構核心是基于信托合同,其架構如下:
2.信托制PE內部治理結構建議
在信托制PE中,投資人即是委托人又是受益人;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即是資金募集人,同時又是投資管理人。信托制PE采取這種特殊的模式對基金進行管理、處分、分配收益,信托制PE內部治理架構設計建議通過《信托合同》、《資金保管合同》等文件實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為:
(1)明確以受托人為核心的信托合同
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投資人作為委托人,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間簽署《信托合同》,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根據法律法規(guī)和信托計劃管理集合資金,向未上市公司的股權進行投資并退出,最終向委托人分配收益。委托人向受托人支付投資管理費的義務。
(2)受托人和基金保管人的權利義務確定
信托計劃存續(xù)期間,信托公司應選擇經營穩(wěn)健的商業(yè)銀行擔任保管人,只有受托人遞交符合信托合同的付款申請,托管銀行才能允許劃撥資金,基金保管人承擔對信托資金保管、監(jiān)督和檢查的責任和義務。
(3)切實履行受益人大會制度
受益人大會制度由全體信托基金的收益人組成,當出現(xiàn)延長信托期限或提前終止信托合同、提高受托人的報酬比例、更換受托人時,由受益人大會審議決定,確保受益人權利。
五、有限合伙制PE內部治理結構特點及建議
1.有限合伙制企業(yè)內部治理特點
有限合伙企業(yè)是國內新出現(xiàn)的一種組織形式,由普通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和有限合伙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組成。其內部治理的核心機制是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在“胡蘿卜加大棒”游戲規(guī)則下達到企業(yè)和投資管理者共贏的局面。
2.合伙制PE內部治理結構建議
在有限合伙制PE中,一般普通合伙人出資只占資本總額的1%,但分享20%左右的投資收益和相當于風險資本總額2%左右的管理費,全權負責基金的托管、投資、退出等一系列管理工作,而有限合伙人無權干涉普通合伙人的經營行為。即有限合伙人沒有經營權,只保留一定的監(jiān)督權。
為平衡普通合伙人與有限合伙人的權利,有限合伙制PE應形成獨特的內部治理結構,一般可通過如下形式使有限合伙人相對能參與到基金的投資決策中。
(1)合伙人會議
PE合伙人會議是由合伙人組成的議事機構,合伙人享有相同的投票權,而不論投資額比例。合伙人會議一般由負責基金運營的普通合伙人召集,一半以上合伙人出席方為有效會議,同時會議商議事項一般需經全體合伙人投資額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生效,除法律或合伙協(xié)議硬性要求需經全體同意的除外。
(2)決策委員會
一般PE的重大事項決策由決策委員執(zhí)行,決策委員一般由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法律專家、外聘行業(yè)專家等專業(yè)人士構成。PE決策委員會削弱了普通合伙人的自主決策權,從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有限合伙人的利益,同時外聘專家參與重大事項決策,使決策更具有客觀性和專業(yè)性,防止有限合伙人濫用權利。
私募股權基金的組織形式極其重要,因組織形式的不同必然會引致管理模式的核心差異。而組織形式和其管理模式一定是PE最核心的架構設計,直接關系到基金的治理結構、運營效率、出資人和投資人權益、稅收優(yōu)惠、利潤分配等核心事項,進而關系到PE的長遠發(fā)展。故投資人在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時因根據投資目的和自身架構選擇和設置合適的基金組織形式,形成有效的內部治理結構,推動PE的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田小芳.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基金中的適格主體——以公司作為普通合伙人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0(11).
[2]王琳.設立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之法律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