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奕
摘要:在網絡科技迅猛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之下,基于網絡科技的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第三方支付方式由此產生。第三方支付提高了交易時資金的安全性,其低手續費、便捷的操作更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近年來,第三方支付業務多樣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并在大眾市場中占了很大的份額,對商業銀行的業務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將從第三方支付的業務特點入手,討論第三方支付業務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和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商業銀行;影響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獨立機構與各大銀行簽約,通過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對接,促成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網絡支付模式。隨著網絡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越來越迅猛,第三方支付因其操作更為便捷的特點,深受大眾喜愛,使用得越來越多。因此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出現走入我們的平常生活中。
一、我國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發展現狀
1.第三方支付的市場份額
第三方支付業務最開始的業務范圍是小規模的資金交易,客戶群體主要是個人,大規模的資金交易主要還是依托商業銀行業務完成。
自2010年起,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額的增速放緩,但其市場占比仍然不可小覷。2015年,市場交易規模已達31.2萬億元。預計至2020年,市場交易規模可高達48.27萬億元。
2.第三方支付的業務發展
2013年,第三方支付平臺進入金融領域,通過其強大的數據、用戶數量和技術的支持將互聯網帶入金融領域,使互聯網金融得到快速發展,對傳統金融業造成的沖擊不言而喻。并且,隨著第三方支付企業經營的合法化,第三方支付業務逐漸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如生活日常費用的繳納、學生卡充值、校園網充值等便民服務都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中完成。
3.第三方支付的監管
商業銀行對于第三方支付一開始采取了寬容的應對政策,因為第三方支付帶動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帶動了商業銀行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并且為了促進新興的業務發展,國家監管也較為寬松。
而最近,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態勢讓商業銀行感受到了威脅,出現了來自各監管部門各方面對于第三方支付合規經營的管理制度要求,然而并沒有撼動其前景。
二、我國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特點
1.操作便捷,節省成本
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支付中介,它可以將多家銀行的金融支付服務同時管理,讓交易者不用去多家銀行開卡辦理業務,大大節省了人們的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
2.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
第三方支付的業務經營模式較為靈活,利用大量客戶數據,掌握客戶需求與喜好,為客戶提供多元化與個性化的定制服務。這是大型的商業銀行很難以做到的,而這種能夠適應客戶情況、滿足其業務需要的服務是被客戶青睞的。
3.提供交易擔保,信用有保證
如今的第三方支付管理規范,平臺會設立虛擬的賬戶,一般買方在購買所需物品后將款項匯入虛擬賬戶中,這筆交易在得到買賣雙方的認同后方可通過買方確認匯入賣方賬戶。這一舉措使得買賣雙方之間出現不良風險的可能性降低的同時還提升了買賣雙方的信用度。
而且很少發現第三方支付平臺很少向不良信用者提供支付服務的情況,平臺只向合法的企業提供關聯支付服務,這樣的業務模式增強了客戶使用的信心,極大程度避免了非法交易出現的可能性。
三、第三方支付業務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分析
1.第三方支付業務與商業銀行業務類似
第三方支付業務在結算、支付、零售、轉賬業務與商業銀行類似,這些業務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收入來源也同時是銀行收益的主要來源。在這些業務上,商業銀行選擇同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使得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夠完成在不同銀行之間零手續費轉賬的服務。隨著第三方平臺日益蓬勃的發展,已經能實現繞開商業銀行直接轉賬的服務,這給商業銀行業務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2.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多元化業務更吸引客戶
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框架固定,顧客通常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業務,很難找到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業務。而第三方支付平臺利用大量的客戶數據能夠迅速抓住客戶偏好,制定出符合客戶需要的業務。并且利用網絡的便利和活動等能快速發展新業務。相較之下,由于商業銀行很難推出新業務而被第三方支付平臺占據的新興市場數量越來越龐大。
3.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監管不利,商業銀行業務開展受到影響
現在,大多數第三方支付平臺利用自己創建的模擬網關,直接獲取客戶資料而不需要通過傳統商業銀行的渠道,這使得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客戶數量悄然增加,嚴重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地位。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息監管不是特別到位,可能發生洗錢套現的非法行為,風險極大且易于對銀行造成風險傳遞,最終干擾銀行業務的開展。
四、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1.加強網上銀行建設和金融創新力度
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包括很多,而實際客戶使用得頻繁的只有轉賬匯款,很顯然網上銀行的業務不能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并且相較與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登陸更為便捷,業務更豐富,所以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客戶數量遠多于商業銀行網上銀行的。
在銀行網絡基礎建設完成的當下,各銀行應在原有的網上銀行業務基礎上,拓展各種支付渠道和網上的運營范圍。
2.挖掘大量潛在客戶
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相比,信譽更加有保障,中國人口眾多,不使用第三方支付的人群還是龐大的一部分,商業銀行可以利用自己的高信譽挖掘大量潛在客戶。商業銀行還可以在客戶辦理業務時,大力宣傳其網上銀行業務并調查用戶需求,增加其網上銀行業務的用戶數量和業務多樣性。
3.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實現雙贏局面
商業銀行能以控股的形式參與第三方支付領域的服務,補全自身的劣勢短板,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開展業務。如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客戶資信的評定機制還不完善,很難杜絕信用不良的客戶用平臺進行非法操作。而商業銀行在客戶資信評定方面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系,第三方支付平臺可憑借商業銀行的資信系統掌控客戶的信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方式和結算業務需要放置在商業銀行進行托管,此時商業銀行可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吸附更多社會閑置資金。
參考文獻:
[1]陳影.第三方支付發展及其對商業銀行影響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4.
[2]張立偉.商業銀行應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策略研究[J].創新,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