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奕
摘要: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全球國家都在進行信息化的改革,中國也位列其中。從2013年以來,網絡金融開始廣泛應用于我國金融業的各個領域,并對傳統金融的運作和監管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將從傳統金融業與網絡金融的特點、功能入手探究傳統金融今后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網絡金融;傳統金融;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引言
傳統金融,主要開展存、放、匯三大傳統業務。金融是與貨幣和信用相關的經濟活動總稱,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廣義的金融則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涵蓋金銀買賣。
網絡金融,即電子金融是以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為基礎的金融服務,其中包括了多項內容,如電子支付、網絡銀行、網絡保險、網絡證券以及網絡金融的安全、管理和政策等。
一、傳統金融業與網絡金融的特點
(一)傳統金融業涵蓋以下五個特點:1.指標性。指標數據多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狀況;2.壟斷性。金融行業具有高風險性,政府對該行業有著較為嚴格的監管。通過中央銀行審批的機構和個人才有權利開設金融機構;3.高風險性。巨額資金經由傳統金融業務集散,這些業務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如若處理不好,將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4.效益依賴性。國民經濟總體的效益和國家經濟政策對傳統金融業效益影響很大;5.高負債經營性。
(二)新興的網絡金融業有著較為現代化的特點,從以下五點可見:1.去中介化。無需經過傳統中介機構,資金供需雙方直接進行交易,優化資源配置;2.產品以用戶為導向。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多量身定制的服務;3.平臺開放,信息對稱性強。相關信息更新及時,用戶可隨時查看,信息透明程度高;4.交易成本低。無需實體經營場所,低手續費用,用戶可隨時隨地進行操作,從時間、空間上降低了成本;5.大數據作用突出。利用大數據挖掘大量潛在客戶,降低信息搜集成本。
二、網絡金融的功能
與傳統金融相比,網絡金融具有以下四點特殊功能:
(一)平臺功能。網絡金融平臺可以供客戶自行選擇適宜產品進行購買,經營者還可以由平臺購買數據隨時掌握市場需求,制定出更符合客戶需要的產品。
(二)資源配置功能。在網絡金融模式下,企業與客戶能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深入分析各類數據,充分掌握對手信息,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
(三)支付功能。網絡金融發展中產生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時間短,0手續費,使得商家和客戶之間的支付更為方便、快捷且成本更低。
(四)信息搜集和處理。網絡金融模式下,人們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便利數據使用。
三、傳統金融業未來發展戰略
(一)調整發展方向
在網絡金融快速發展的狀況下,傳統金融要想發展,就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其中之一就是調整發展方向。以下就銀行業為例闡述方向調整。
1.深化對實體經濟的服務。銀行業務不是虛擬業務,是與實體經濟的狀況是緊密聯系的實際業務,銀行業的長期發展應是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上的發展,并且隨著實體經濟的多樣化而多樣化發展,銀行業的金融活動也必然會更加豐富、活躍。
2.經營模式的差異化加大。傳統銀行業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在,面臨各種金融機構的各種挑戰,銀行業要想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就迫使自己進行轉型發展,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務,其中可以發展網絡金融,與網絡聯合。
3.面向國際化發展。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不可能離得開全球經濟,所以應中國服務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的要求,面對銀行業日益嚴峻競爭,我國的銀行業必要努力融入國際市場。
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傳統金融中占很大比重的銀行業都要在發展方向上進行調整,更不要說的其他類型的金融服務,所以,面對網絡金融的發展,傳統金融一定要把握時機,適時進行發展方向的調整。
(二)調整產業結構
面對網絡金融的沖擊,傳統金融除去發展方向的調整外,也可以加速產業結構性調整,在此,就以金融中的保險業為例,來闡述結構性調整。
1.加速保險業與其他金融業的融合,從而使保險業的服務范圍擴大,不在局限于傳統的壽險、非壽險,還是會經營再保險、銀行證券經紀等服務。
2.對險種進行結構性調整,加強險種創新力度。傳統的險種大都缺乏彈性,所以在電子的時代,保險業就要不斷創造新的保險產品,從而改善險種的彈性問題;為與其他金融產品接軌,還可以突出新產品儲蓄和盈利方面的特性,這可以擴大保險產品的發展前景。
3.調整經營和管理方式,這不僅僅是保險業的調整,其他傳統金融業都多多少少存在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在保險業中大量運用高新技術,就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管理效率,如電話直銷、網絡銷售等新營銷方式就是在網絡的幫助下產生的。
(三)戰略選擇的創新
1.提高新興企業的行業集中度是必然。網絡金融占有網絡的優勢,那么傳統證券業就要利用有限的產品、客戶和技術資源迎接愈發激烈的競爭。提高金融行業集中度,將有利于行業從分散低效的模式轉向以創新型為主流的強調競爭的模式上來,這就是證券業面對新挑戰下應做出的戰略選擇。
2.業務的多元化發展。這點在發展方向與結構轉變中都有涉及,不管哪個行業,發展多元化都是很必要的。在證券業中,可以利用直投業務、集合理財業務和融資融券業務等,將傳統的經紀業務向全面的理財顧問式業務轉移,從而體現出證券業自身的優勢。
3.加強與外資企業的合作。我國的證券業基本上是屬于自我摸索的發展模式,由于沒有相關經驗,在很多方面存在較大的缺陷。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開發,證券業要加緊與外資的合作,從中借鑒管理模式、治理結構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有利經驗,提高我國證券業的國際地位。
在戰略創新選擇中要重點放在網絡金融還很難實現的行業,但不能與網絡金融完全脫離,只有加強與網絡金融的合作,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陳自潔.《網上支付與結算》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改革[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5).
[2]李立仿.我國金融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中國市場,2010(22).
[3]王新民,馮靜生,馬飛,鞏浩.商業銀行網絡金融創新探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