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民
【摘要】目的:探討CT診斷肺結核合并肺癌的價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6月間收治的100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研究組;并同時選擇同期到我院進行檢查治療的100例單純肺結核患者,作為本次研究中的常規組,對照分析兩組CT影像學診斷結果。結果:研究組棘狀突起、肺不張、分葉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等發生率,明顯高于常規組,結果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CT影像學技術,檢查肺結核合并肺癌,價值較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
【關鍵詞】肺癌;肺結核;CT;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近兩年來,我國肺結核病例人次呈上升趨勢,加上吸煙、環境污染、空氣質量下降等諸多因素,而導致患肺癌的人數不斷上升,肺癌與肺結核具有較為相似的臨床表現[1]。臨床診斷肺結核時,在鑒別診斷肺癌時不夠重視,進而引起較高的誤診或是漏診,使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特別是發生血性胸水時,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2]。本次研究特此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CT診斷的價值。現將CT診斷結果作如下報道: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00例單純肺結核患者,收治時間為2015年06月-2017年06月,參照我國疾病中心提出的結核病標準予以確診,結合菌素、抗酸桿菌表現為陽性,將單純肺結核患者100例納入本次研究中的常規組,其中有41例女性研究對象,有59例男性研究對象,年齡35-65歲,平均(60.36±8.67)歲。而后按照術后穿刺活檢、術后病理以及纖維支氣管鏡等,選擇同期到我院治療的100例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組,其中有50例男性研究對象,有50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33-70歲,平均(62.33±8.32)歲,有7例胸水脫落細胞檢查,有31例手術確定,有20例痰找癌細胞,有42例纖維支氣管鏡活檢。對比兩組臨床資料,結果無差異(p>0.05),組間可比性較強。
1.2 方法 X線檢查胸部正側位,應用CT掃描儀器,為患者實施平掃以及增強掃描,從肺尖部一直掃描到膈肌,并在此期間,觀察肺窗、縱膈窗,并同時對軟組織進行探查,便于合理調整窗位、窗寬,薄層掃描部分區域,而后通過多平面重建、容積再現、表面遮蓋等技術,將上述掃描所得的數據傳送到工作站,予以相應的處理。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組間比較應用 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肺結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學表現
肺結核合并肺癌100例患者中,有44例周圍型肺癌,有35例中心型肺癌,有21例不典型肺癌;有37例Ⅳ型肺結核,有63例Ⅲ型肺結核。結核病灶多集中在肺尖下葉背段以及上葉后段,癌灶位置與結核病灶的好發部位一致。結核病灶與肺癌不同側,占比13%;結核病灶與肺癌不同葉但同側,占比30%;結核病灶與肺癌不僅同葉又同側,占比67%。肺結核合并肺癌以陳舊性為主,占比70%。經CT影像學診斷,呈結節腫塊、纖維條索裝陰影等,肺癌病灶表現為分葉、胸膜凹陷征、肺門淋巴結腫大、毛刺,而大片云絮狀陰影則為活動性肺結核的主要CT表現。
2.2 對比兩組CT影像學特征
從表1中可知,常規組的單純性肺結核患者,在棘狀突起、肺不張、分葉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等發生率方面,明顯低于研究組的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結果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結核病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一旦感染則引起機體器官病變,比如肺部,病原體為結核分歧桿菌[3]。傳染性較高,是肺結核疾病的主要特點,故而人們在面對肺結核患者時,有著嚴重的抵觸心理,加上患者不夠重視治療,而使得病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4]。
近兩年來,肺結核患病率升高趨勢十分明顯,加上環境、空氣的改變,使其患上肺癌的可能性大大升高,抗結核治療期間,由于抑制免疫細胞生成,而加快疾病進展速度,為臨床診斷治療肺結核合并肺癌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兩者具有高度相似的臨床表現,所以臨床容易發生漏診或是誤診[5]。若是予以規范性抗結核治療之后,有新的結合病灶發生,則應當考慮是否有肺癌,若無法確定時,可利用PPD、痰培養等方式,進一步確定。
X線片觀察肺結核合并肺癌,難以觀察到典型的癥狀,故而采用CT予以診斷。從本次研究結果中,我們發現,研究組的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棘狀突起、肺不張、分葉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等發生率,顯著高于常規組的單純性肺結核患者,經統計分析,有差異意義(p<0.05)。由此可知,利用CT影像學技術,對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予以診斷,臨床意義重大,能夠幫助患者良好預后,減輕治療費用。
總之,針對長期行抗結核治療,效果欠佳的肺結核患者,應當考慮肺癌存在的可能性,臨床診斷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應用高度重視CT診斷的作用,避免漏診、誤診。
參考文獻
[1]石德峰,鮑天萍,劉沖,王淑梅,李敏.多層螺旋CT對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診斷價值[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06:1106-1109.
[2]胡勝相.CT在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4,31:30-31.
[3]溫琳峰.肺結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學特征對診斷的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02:17-18.
[4]肖遠華.CT影像學檢查在肺結核合并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6,33:4691-4692.
[5]郭周中,劉特.探討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診斷[J].中外醫療,2014,19: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