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榮
摘 要:從電子檔案袋的創建、評價方式和評價意義等層面來探討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問題,要避免單一盲目的評價方式,使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客觀,激發起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力求為高校美術教學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學;電子檔案袋評價;評價意義
[本文系山東省菏澤學院教改項目“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電子檔案袋評價研究(2015022)”的主要成果之一。]
現代大學教育新理念對高校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挑戰。就高校美術教學中學生學習情況評價環節而言,長期以來,教師一直沿用傳統的以考試成績來考核學生的終結性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使學生的眼光過多地聚集在考試分數上,從而忽視了繪畫本身所蘊含的樂趣,其創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很難發揮出來。
電子檔案袋評價是基于學生創建的電子檔案袋之上的評價。學生創建的電子檔案袋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記錄其學習成長軌跡的個人學習資源袋。它和以往的紙張檔案袋資料相比,具有存儲更方便、實用更便捷、交流更及時和分類更合理等優點。
沒有足量學習資料的積累總結,電子檔案袋評價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學生充實自己的電子檔案袋資料是做好下一步教學評價的關鍵。
一、電子檔案袋資料的創建
開學之初,教師要求每位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建立起自己的電子檔案袋。封面統一要求,包含個人的基本信息:學校、系(院、系)、專業、班級、課程名稱和學習者姓名等。
電子檔案袋資料有五大模塊組成:學習資源庫模塊、教師授課模塊、學生學習模塊、班級學習平臺模塊及學習測試模塊。
學習資源庫模塊收集、整理藝術家海量的經典作品,使學生得以賞析交流,提高認知水平。學習資源庫由共性化和個性化材料組成。共性化材料是指教師推薦收集的資料;個性化材料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認知期待、審美取向和課程內容而自主選擇的學習材料,這些材料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化和個性化學習。
教師授課模塊存放課程教學大綱、教師教案、課件、每節課的重難點等資料,此模塊創造了一個便捷的數字化教學環境。教師平時的創作練習及繪畫筆記隨時上傳。學生可以針對這一模塊內容隨時反饋自己的見解,教師綜合學生建議及時增添調整教學內容。
學生學習模塊和班級學習平臺模塊創造了生動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可以實現遠程學習、在線互動。如教師可根據教學過程的需要,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將預習任務借助班級學習平臺發送給學生。學生既可以借助電子檔案袋中的學習資源庫和互聯網資源完成預習任務,又能夠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班級學習平臺發出,跟老師和其他同學進行探討交流,實現師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學習測試模塊有理論測試和技能測試兩部分構成。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階段性測試。理論測試以藝術理論為主,也可以讓學生針對某一作品寫賞析性文章。技能測試是對學生實踐性創作進行考量。
二、電子檔案袋的多重評價
電子檔案袋資料能夠體現學生在本學科的學習中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水平。學生是電子檔案袋真正的“主人”,教師不要作過多干涉。教師可以建議學生把檔案袋資料按題材分門別類地整理,并最大限度地把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在及時溝通中提升繪畫水平。
電子檔案袋的評價方式呈多樣化,可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也可以是教師評價。
(一)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可以分為總結和修改。總結自己的階段性成果,對積累的他人作品、自己繪制的作品和學習到的繪畫技巧歸納梳理。修改是讓學生再次走入作品,審視畫面形象,反思繪畫過程,修改不當之處,記錄新的藝術感受。
學生可以自行制定評價標準,這一標準可以包括“這一階段我的繪畫目標設置是否合理,要做哪些改進”“我的繪畫目標是否完成”“這一階段我最滿意的作品是什么”“這一階段我遇到了哪些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我有何收獲”等內容。學生自評的過程也是對電子檔案袋材料整理反思的過程。一位學生比較喜歡莫奈的作品,他在學了“色彩”這一單元后,以“校園生活”為題進行創作,描繪了一個朝氣蓬勃、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世界。在對電子檔案袋材料自我評價后不久,又再一次進行了拓展補充。在他的評價文字中有這樣一段:“莫奈作為一位藝術家,他用閃爍不定之光、透明無礙之影、五彩繽紛之色對日光照耀下的自然之景進行了獨特的描繪,這為每一位藝術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繪畫借鑒?!苯又謱懙溃骸安幌胱屟酃庵煌A粼谀愕淖髌飞?,我想在一個月夜,在花間,備下美酒,和你促膝對飲。高山流水,弦弦訴盡心曲,你的理想,我想用畫筆再次詮釋。”從這些文字中能夠看出學生對喜歡的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電子檔案袋自我評價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與反思,讓學生看到自己在學習中的收獲,看到自己的成長軌跡。他們欣喜,往往充滿了成就感。
(二)學生互評
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拿出檔案袋內最為滿意的材料展示交流。成員間既可以收藏別人佳作,也可以針對學習中共同出現的問題合作探討,然后把收獲(如需要借鑒的繪畫技巧、得到的啟示)重新整理,放進檔案袋內。教師要經常督促與激勵學生,這對維持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尤為重要。在定期檢查中,建議學生把自己電子檔案袋中的作品帶到課堂,分成幾個小組,資源共享。小組成員首先陳述這段時間內的學習情況,并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然后將記錄卡和自我評價表交到小組長處。小組長針對每個組員的情況給出評價等級,納入電子檔案袋中。
學生互評量規可以參看以下幾個方面:
1.能否積極主動參與小組評價活動,討論是否熱烈。(0~15分)
2.評價態度是否端正,能否有個性化見解。(0~20分)
3.收集的資料是否豐富,對其他同學的繪畫作品是否認真地點評。(0~20分)
4.依據小組評價結果分出繪畫等級,按等級賦予分值。(0~20分)
5.能否畫出有個性化的作品。(0~25分)
(三)教師評價
學生自評和互評給教師提供了很多學生的學習信息,這有利于教師較為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自評和互評情況,教師評價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清晰明了的評價標準,如從繪畫態度、繪畫目標制定、能否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獲得新知情況等,并將評價細化、量化,賦予一定的分值,便于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在繪畫中的優勢和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師評價應避免套話,可操作性要強。
教師要站在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上評價學生,把評價定位在激勵、肯定學生的進步上,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繪畫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繪畫的快樂;另一方面,學生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在評價過程中,通過各種學習活動的反饋使教師進一步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并不斷進行調整與改進。
教師評價量規可以參看以下幾個方面:
1.是否喜歡繪畫,電子檔案袋內是否收集了經典繪畫作品。(0~10分)
2.欣賞大師經典繪畫作品后,是否在電子檔案袋中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是否收集了與作品有關的文字資料,是否和同學就作品進行了在線交流,是否對自己以前的感受進行了及時補充。(0~20分)
3.是否有一定數量的臨摹和寫生作品,這些作品有沒有在線互動,是否有足夠量的在線點評,對臨摹作品有沒有修改。(0~20分)
4.是否有自己個性化的創作,創作之后是否有反思,是否有對自己作品的二次創作,在線交流的人數和點評量也在考慮之內。(0~25分)
5.以一月為單位,對電子檔案袋內的所有資料進行階段性評價,劃出等級,此評價占學期末成績的一定比重。(0~25分)
交流分享是電子檔案袋評價中富有激勵作用的一個環節。交流分享能帶來成功的愉悅和被認可的幸福,增強學生的自信;交流分享也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在比較中認識自身的不足,在切磋中人格與學識得到升華。每學期組織“檔案袋交流周”活動,觀摩電子檔案袋,評出等級,將優秀電子檔案袋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展示,學生之間可以互贈作品,也可以將作品上傳至網絡。電子檔案袋資源的共建共享反映了學生對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的積累、掌握和應用情況。
三、電子檔案袋的評價意義
電子檔案袋的建設,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從課堂內延伸至課堂外,把現實課堂與虛擬課堂連為一體,隨時隨地都可支持和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在“互聯網+”時代,電子檔案袋評價給學生搭建起微信、QQ、博客等班級平臺,學生能夠在電子平臺上相互欣賞繪畫作品,或轉發,或點評,交流探討感受,從而能夠判斷自己的創作水平。
從實踐和理論層面總結在現行教育環境下高校美術教學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和應遵循的原則,積極地進行電子檔案袋評價工作。電子檔案袋收集了學生全程學習的多元信息,它不僅見證了學生成長過程及所取得的成就,而且還包括學生對“成長”、對“作品”的自我見解和反思。它既能幫助學生克服隨看隨忘、隨看隨丟的毛病,又能幫助學生形成繪畫體系,為深化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
電子檔案袋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自信心、自我評價與自我反省能力的培養,還能加強學生的學習管理,并且能夠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為綜合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提供依據,避免對學生造成的誤判,從而有效促進教學與評價的有機結合,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梢?,電子檔案袋評價讓師生在“創建—探討—反思”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和提高。
高校美術電子檔案袋的設計、應用與評價對美術創新型人才培養和高校美術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芬,趙德成.檔案袋評價在中小學教師中的應用[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1,(04).
[2]黃光揚.教育測量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朱小石.呼喚富有創新教育內涵的現代評價制度[J].創新教育,2004.
[4]劉志軍.走向理解的課程評價[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菏澤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