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要】探討臨床路徑(CNP)護理應用于踝關節骨折病人的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順序,將57例踝關節骨折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給予臨床路徑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比較兩組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水平、焦慮程度、平均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和護理工作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出院前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程度、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住院費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踝關節骨折病人應用CNP護理,可降低患者焦慮程度,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縮短平均住院時間,提高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臨床路徑護理;踝關節;骨折;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是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最先提出的,是由醫護人員對某一種疾病的檢測、治療、康復和護理工作制定的適當、有序和嚴格執行的計劃,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整體的護理工作模式,該路徑有利于滿足病人在疾病發生、發展、轉歸中的健康教育需要,可以幫助病人盡早獲得康復從而減少住院時間,避免護理資源的浪費,并且使病人可以獲得最佳的護理質量[1-2]。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縮短病人住院日期和提高患者滿意度勢在必行,而臨床護理路徑是醫療管理者用來改善服務質量及控制醫療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踝關節由脛骨遠端、腓骨遠端和距骨體構成。在日常生活中踝關節骨折較易發生,多由間接暴力引起。踝關節為負重關節,壓力在關節面上呈較大載負并保證均勻分布、若骨折后對位效果不理想,易造成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會出現傷踝僵硬、行走困難、疼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及生活。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到我院治療的75例踝關節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為25-69歲,平均年齡(42±3.2)歲,現隨即將其分為觀察組38例,對照組37例。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各項醫學指標經對比后均無明顯差異(P>0.05),二者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將整體護理作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護理基礎。首先在入院以后,在觀察組患者的病歷夾上做好”臨床路徑”的特殊標簽,并對有負面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宣傳與治療相關的知識,使其充分了解整個治療過程,便于治療的有序進行。
經臨床路徑護理學習和訓練以后的護理人員將臨床路徑表格交予患者,并依次為患者講解介紹表格中得各種指標,詳述護理期間會出現的各種狀況,以此獲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護理期間各個值班護理人員閹割依照護理路徑表格的內容密切關注患者病情,待完成飲食、檢查、護理、檢測等工作后及時用符號標記,注重患者的主體地位,切實深入細致的進行臨床護理。
值班護理人員按照臨床路徑表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效果評估、病情查看時,一旦發現異于常規的現象,均需要在表格中作出區別于常規的錯號標記,并第一時間向護理組長及責任醫師進行匯報。護理組長與值班護理人員應當不定期對日常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對患者護理工作的實際狀況,若出現異常應當聯系主治醫師等進行認真的探討研究,找到有效可行的解決措施。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回病房臥床靜養,同時,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做好傷口開裂以感染等不良情況的預防工作;另外,若患者出現負面情緒,應立即與患者進行交流,并予以消除,以便患者積極配合康復訓練。患者出院前,確認患者的心理狀態良好,身體康復程度較大后,方可批準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同時,囑咐患者及其家屬,出院后,嚴格按照康復內容,控制訓練量,避免訓練過重而造成再次骨折,另外,在康復期間,應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正常作息,不可過度勞累,爭取早日恢復正常行走。對照組實施傳統的骨科常規護理。
2.結果
2.1 所有患者的焦慮、認知水平、滿意度對比
2.2 所有患者的住院時間對比情況
2.3 兩組患者住院費用比較
因兩組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其所選用內固定的種類、材質不同,而內固定物在整個住院費用中占相當大的比例,故兩組患者的住院費為6734.32~19855.24元,兩組患者住院費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 護理臨床路徑的實施縮短了住院日,緩解了患者的焦慮情緒,在對患者實施期間護士把已經完成的用勾打好,這讓下一班護士對患者的情況了解更清楚,可及時地解答患者疑問,進行健康教育,并將健康教育貫徹于疾病治療的整個過程當中,使患者對疾病治療、功能鍛煉等有正確清晰的認知,從而使焦慮情緒明顯得到緩解,同時對患者的各項治療和檢查都能合理地進行安排[4]。
3.2 護理臨床路徑的實施不僅提升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還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臨床路徑護理的實施,規范了護士行為,護士清楚地知道所有護理內容和具體執行時間,從而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提供個性化、人性化、優質的服務。以人為本,與病人建立指導、參與、合作的新型護患關系,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使病人參與到自身的護理中來。護理人員更加注重病人的感受和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溝通,滿足了病人的健康需求,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結束語:對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能夠使護理行為更具規范性,醫院的整體護理質量也會一定提升[3-5]。護理人員不再針對醫生的要求完成任務,而是針對臨床護理治療進行規范化的護理,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做好監測、記錄以及分析,針對性的實施健康宣教,減少差錯發生率[6-7]。綜合上述分析,實驗組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以及焦慮程度、治療效果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證明,對踝關節骨折患者實施骨科護理臨床路徑,具有較好的療效,患者的焦慮程度減輕,提升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臨床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張紅,孫文星,曲俊玫等.骨科護理臨床路徑在治療踝關節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2):76-77.
[2]郝海燕.臨床護理路徑在踝關節骨折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8):99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