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劍玫
【摘要】目的:中醫辨證治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可行性。方法:將已經確診的100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隨機分為中醫組和西醫組,每組各50例。中醫組的治療根據中醫辨證標準分型后進行桑菊飲加減或銀翹散合白虎湯加減的方式,西醫組進行磷酸奧司他韋的方式治療。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和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改變情況。結果:對患者治療情況的觀察之后,接受治療前這兩組患者的病情差異毫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臨床癥狀主要分為中醫組為(1.39±0.86)分,西醫組為(2.91±1.3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中醫組和西醫組發熱平均時間分別為(3.69±1.11)d與(3.81±1.79)d,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中醫辨證治療甲型H1N1流感與西藥比較在退熱方面療效具有相似性,對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效果相對顯著。
【關鍵詞】中醫辨證治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可行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R51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流感爆發出現了比較龐大的患病人數,對疾病控制和醫療救治等方面產生了一定壓力,流感疫情發生的情況下,經過具體的分析研究,逐漸發現這種病毒基因對人類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同時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筆者在臨床工作中采用以中藥為主的治療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成效,對收治住院的100例患者進行中醫辨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并和用西藥奧司他韋的治療方式進行治療的患者情況加以對比,中藥治療下的患者癥狀并使得退熱時間縮減方面具有比較好的成效,由于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容易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爆發,需要致力于將中醫藥治療甲型H1N1流感經驗推廣。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接收治療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100例,并且隨機將患者分為中醫組和西醫組兩個部分內容,每組各50例。中醫組包含有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26.92±12.79)歲。西醫組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齡(24.92±11.40)歲。兩組性別和年齡中的差異止無統計學意義的。
1.2 治療方法 中醫組的治療主要參照《診療方案》,并且針對患者的二聚體情況進行調整,其中主要包含的癥狀類型包括風熱犯衛型和熱毒襲肺型,其中風熱犯衛型患者渾身乏力,周身酸痛,咽喉會有不適感,無汗。其主要治法是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疏風清熱。對風熱犯衛型患者基本用藥是用桑菊飲加減其他藥物的方法:其中包含的成分主要有桑葉、菊花、桔梗、連翹和車前草等中藥成分各10克,同時需要牛蒡子、薏苡仁各15克,還含有淡竹葉和薄荷以及生甘草各6克,蘆根30克,白茅根20克,將這些重要成分加以配比而形成基本的治療藥方。其次是熱毒襲肺型主要表現為患者咳痰呈現黃或白的現象,咽紅咽痛,目赤。對這一癥狀的治療基本方藥是將銀翹散合白虎湯加減其他成分藥物的方式:其中金銀花和桔梗各15克,連翹和淡竹葉以及杏仁各10克,荊芥6克,生石膏30克,生石膏使用前需要進行煎制,還需要添加知母10g,薏苡仁15g,生甘草10g等進行配比用藥。加減應用的主要方法是當患者的癥狀中具有便溏的現象時就可以在本來就具有的藥劑中加藿香和法半夏適量劑量;患者如果伴有便秘的情況就需要在藥劑中加入生大黃。這些藥物的服用方式主要是煎服法,主要是水煎服,每天2劑,療程是5d。
西醫組的治療方式主要是給患者服用磷酸奧司他韋膠囊,每次75mg,每天兩次,療程同樣為5d。
1.3 療效判定 經過治療患者發熱緩解的現象比較明顯,患者的腋溫已經在7.3℃以下,而這種現象能夠保持24h或以上,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 對中醫辨證治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可行性研究主要使用SPSS16.0的方式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可以使用x-±s得方式加以描述。每組治療前的患者情況和治療之后的患者情況都需要進行樣本的配對和采集。經過研究其結果顯示P<0.05,說明兩者之間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的具體對比,兩組的結果之間存在差異,其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需要對中醫組與西醫組治療的臨床癥狀實際情況進行比較,經過具體對比之后兩者之間存在差異,其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甲型H1N1流感發病比較快,人群很容易就會受到感染,同時其傳染速度是比較快的,西醫治療主要采用奧司他韋藥物治療,但是長期的藥物使用容易導致患者耐藥性現象的出現,容易限制藥物治療的療效通過必要的實驗研究和具體的臨床觀察,中醫藥的治療方式已經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方面的成績逐漸凸顯,明確了重要在流感治療中的重要作用。甲型H1N1流感在早期正盛的時候,更加適宜采用以辛涼清解和宣肺透邪的方式,以比較快的速度對病毒進行驅邪外出。甲型H1N1流感和發病地域、季節變化以及人的體質差異有關,臨床應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療。經過研究可以證明在中醫辨證治療甲型H1N1流感中,桑菊飲和銀翹散等中醫藥物在退熱方面的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和西藥的治療效果具有明顯的趨同現象,而其對臨床癥狀的改善確實是更加明顯的。中醫治療的方式對甲型H1N1流感治療而言,對人整體抗病功能增加具有比較明顯的效果,同時重視對人體的整體機能狀態加以有效調整,促使治療能夠得到顯著的結果。本研究的病例總體病情處于比較輕微的階段,選擇桑菊飲加減的治療方法和以銀翹散合白虎湯加減來清肺解毒等兩種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法,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邱雨晨.甲型H1N1流感中西醫診療研究進展概述[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5.
[2]王宇芳,過建春,王薇薇,石偉珍,施軍平,陳學奇,王真.中醫辨證治療甲型H1N1流感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09):2483-2485.
[3]周紅.中醫辨證治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方法和思路(附2015例病例分析)[A].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2012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2012:1.
[4]周紅,黃宏強,張忠德,陶蘭亭.中醫辨證治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2015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1,(0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