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動端平臺建設是老年遠程教育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本文對移動端老年遠程教育市場進行了概念界定,基于需求端和供給端分析了市場發展現狀,從社會資源供給、移動平臺建設、課程內容設計、線上線下交互四個方面提出建議,以期為移動端老年遠程教育市場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老年遠程教育;移動端;市場分析
中圖分類號:G728;TP39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一、概念界定
基于移動端的老年遠程教育市場,是指教學對象為老年人群、使用移動互聯網為傳播媒體的教學模式。老年遠程教育市場是養老產業中的細分市場之一,屬于“養老產業三大板塊”(養老住宅市場、養老服務市場、養老日用品市場)中的“養老服務市場”,屬于“養老產業細分市場”中的“老年教育市場”,屬于養老產業的“衍生產業”中的“教育培訓”。另外,老年遠程教育市場也屬于“智能養老產業新業態”的“智能文化服務”中的“網絡教育”。
二、現狀分析
(一)需求數量
我國移動端老年遠程教育市場需求量大。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人口增長態勢明顯,且還應考慮60歲以下退休或下崗的人群,預計,2014-2053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由2.12億增長到4.97億,老齡化水平將由15.5%提升到34%,是同期全球老齡化平均速度的約兩倍[1]。在知識型社會中,接受教育成為老年人的重要追求之一,這意味著我國老年教育有較大的潛在需求。
(二)需求類型
老年教育學大師麥克拉斯基基于西方社會老年人的生活體驗,在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五種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一是應付需求;二是表現需求;三是貢獻需求;四是影響需求;五是超越性的需求。另外,也可將老年人學習的動機分為五點。第一,補文化課,圓“大學夢”;第二,學習知識,與時俱進;第三,學習保健知識;第四,學習教育孫輩的方法;第五,結交朋友,減少孤獨感;第六,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
(三)需求內容
一是學習目的,包括有學習群體相互交流;學習多方面知識技能等。二是學習內容,包括健康知識課、電腦培訓課、器樂課、文藝課、攝影課、書法課、繪畫課、太極課等。
(四)抑制因素
1.認知程度不足
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對手機感覺陌生,畏懼心強,自學能力低。多數老年人擁有手機和網絡,但上網時間特別是上網學習時間少、花費少。詹霞等(2016)的調研顯示,40%的老年學習者會使用網絡交流工具,60%的老年人不會使用網絡交流工具;25%的老年人經常上網學習,20%的老年人偶爾上網學習,55%的老年人不會上網學習[2]。柳華盛(2017)的調研則顯示,大部分老年人聽說過移動端學習,超過40%的老年人已經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使用[3]。
2.健康狀況不佳
一方面是身體原因,老年人普遍視力、聽力下降,看手機屏幕的文字比較吃力,存在使用移動型學習設備的客觀障礙;另一方面是心理原因,部分老年人對手機、無線網等新生事物具有排斥心理,不易接受新型學習方式。
3.資源整合度低
目前我國基于電視、電腦的遠程教育已得到初步發展,網絡上的學習資源也比較豐富,但是尚未整合至手機平臺,加之適合老年人的、且適用于移動端的“微課”較少,造成老年人學習的搜尋成本較高。
(五)供給分析
較之于傳統的面授教育模式,老年遠程教育具有開放式、普惠式等特點,且具有覆蓋面廣、便捷、質量有保障、個性化等優勢。然而,目前,存在抑制移動端老年遠程教育市場的市場供給的因素。
1.社會資源供給不足
一是社會網絡環境;二是課程學習內容;三是老年群體的參與教育活動的機會。目前,隨著無線網覆蓋面推廣,社會網絡環境已大大優化;但課程學習內容和老年群體參與教育活動的機會不足,特別是與移動端相結合的課程活動偏少。老年教育具有公益性的特點,政府財政的補助尤為重要。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市場活力欠佳,是資源供給不足的主要原因。
2.移動學習設備缺乏
雖然可供老年人學習設備看似種類繁多,如電視、電腦、PAD、手機、收音機等,但真正為老年人學習提供專門服務的電子產品較少。就移動設備而言,普通智能手機的定位人群多為青年人、中年人,各方面均不適宜老年人使用;而“老人機”更似“傻瓜機”,設計單一、操作簡單,但犧牲了作為學習設備的功能。
三、結論與建議
(一)社會資源供給
一是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加強移動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整合現有資源,如老年開放大學課程,將移動平臺與相應的課程、活動對接,建設基于移動網絡的老年教育資源庫;三是生產適合老年教育的移動設備,破解目前老人機功能不足、智能機對老人友好程度較低的尷尬局面。
(二)移動平臺建設
一是提供移動端平臺的交流溝通的渠道,如微信公眾號、微信群、手機APP等;二是建立友好的操作界面,如設計簡潔清爽的界面,提升視頻的音質效果,將字體調整為大號;三是提升平臺的實用性和反饋的及時性。
(三)課程內容設計
一是有健康養生的系列課程,如健身知識、養生知識;二是有滿足興趣愛好的內容,如琴棋書畫、養花垂釣、電影電視等。三是整合學習資源,不僅要加強建設移動端學習資源,更重要的是整合、推廣,確保老年群體能夠對信息有充分的了解。
(四)線上線下交互
一是與老師的互動。不少接受遠程教育的老年人希望能有老師的當面指導,因此可采取“線上授課、線下答疑”的教學模式。二是與同伴的互動。基于微信的移動微型學習平臺本身具有社交功能的優勢,有利于滿足老年人與同齡人在知識和情感上的互動需求。
參考文獻:
[1]龐濤,朱勇.中國智能養老產業發展報告(201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2]詹霞,周海明,朱旭陽.老年e學習機制及其開發策略——基于老年開放大學視角[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1-4.
[3]柳華盛.寧波地區老年群體推進移動微型學習的實證研究——基于FRAME模型的研究調查分析[J].當代繼續教育,2017(2):39-46.
作者簡介:胡靜怡(1996-),女,漢族,江蘇南京人,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主要從事貨幣金融、宏觀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