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明
摘要:力求通過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開發核心課程、創新人才培養考核機制、服務產業發展等內容的研究,探索出一條"專業、企業、行業"深度融合的應用人才培養之路。
關鍵詞:動漫設計專業;“三業合一”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J218.7-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一、動漫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背景
1.本地影視文化產業異軍突起
本地區影視傳媒產業由小到大異軍突起,體現出規模擴大、速度增快等向好發展態勢。
2.動漫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需要將計算機與藝術結合,尋求技術與藝術能力俱佳的教師時卻犯了難,更不要說要求教師自己有優秀制作經歷。
3.在人才培養階段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1)專業師資匱乏。動漫設計是一個在文化創意快速發展中新興的行業且它是多個學科的復合。具有這樣素質的教師可謂是鳳毛菱角。
(2)課程設置不合理。這種不合理表現在基礎性課程內容所占比例較大,應用型課程的數量及質量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
(3)培養目標不明確。眾所周知掌握優秀制作技術的機構通常都會超前于學校的專業教學至少三到五年。專業教學定位的偏差導致學生很快會疲于應付。
(4)教學與產業、行業沒有形成真正意義的結合。很多學校都與企業建立校外與校內實訓基地,然而大多數的學校在教學環節中卻忽略了教學本身與產業的結合。
二、探索“三業合一”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在當下,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優勢明顯。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面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使學校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進行對接。
三、“三業合一”動漫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設計
“三業合一”動漫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目標:
1.構建“專業-企業-行業”人才培養模式
此模式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體,以現場教育有機結合發揮學校、企業各自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2.探索“三業合一”動漫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和方法
包含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課程的創新、評價機制的完善、行業協會的介入等引領發展帶動產業發展等具體舉措。
3.培養服務地方文化產業建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通過教學,培養出具備扎實專業基礎、良好職業素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動畫和影視制作公司的設計及制作崗位培養具有相應專業能力。
四、“三業合一”動漫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內容
1.“三業合一”動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研究
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行業協會的介入有效的提升了專業的引領作用及固定企業式培養的局限性。
2.“三業合一”動漫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方法研究
“三業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分析職業院校動漫設計專業的現狀,形成理性認知)。
(2)訪談法(對學生、行業、企業等多方的了解、咨詢,了解社會需求、明確培養目標)。
(3)調研法(開展動漫專業相關崗位調研,了解企業需求)4.制作流程分析法(與技能專家、一線技術人員、行業協會開展工作任務分析,創新專業課程設置)。
3.“三業合一”動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思路
邀請文化產業、行業專家、教育專家、企業技術骨干等研討專業發展對策。經過商議,從行業發展現狀和企業崗位實際需求出發,服務整個文化創意大產業的發展。
從專業發展和校、企、行業聯動三項主體工作環節入手,通過課題研究分別形成具有特色和可操作性的"三業合一"動漫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校、企、行業聯動教學模式。
五、“三業合一”動漫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1.動漫設計專業人才總體培養目標
面向媒體制作行業服務第一線工作,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創作方法、現代技術手段以及相關軟件應用技能,具備二維與三維動畫的設計與制作應用能力,能在影視、傳媒、網絡與游戲等相關行業企業從事數字影像、互動媒體、視頻創作與制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明確動漫設計專業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
邀請中國微電影協會理事、馬鞍山微電影協會會長金進先生擔任專業顧問,并由他牽頭組織本地媒體制作企業專家開展了任務與職業能力要求分析會制定典型工作任務。
六、“三業合一”人才培養的具體做法
1.梳理學校資源吸引名企合作
學校和企業間的合作要能長久、深入,必須要有互利點。通過科學的分析,我們梳理出一些作為職業學校能吸引企業的優質資源和合作項目。
2.依托產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
通過與安徽博美文化傳媒、卓越傳媒等本地企業合作及時了解人才需求市場的變化,共同確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發揮行業協會的指導與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共同實施教學過程,共同完成人才培養質量的考核與評價。
七、“三業合一”人才培養模式今后的設想
我們確實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經驗形成了一些實質性的成果,但在這些嘗試的過程中我們也碰到了很多的困難,尤其是在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利益的協調上如何突顯學生利益至上的理念同時又能讓企業和學校在合作中獲得發展和提升,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的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