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從教案設計,教學課堂組織,學法指導,學生評價以及教學模式創新和改革過程中都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時刻圍繞學生樂學、好學、會學、學會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關鍵詞: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改革日新月異,由封閉向開放轉化,由重知識向能力發展轉化,由培養尖子人才向普通綜合型人才轉化。盡管素質教育開展近三十年了,各地就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有不同的發展和看法,究竟采取哪幾種合適,還需因人、因學科、因教材內容來確定,自己對素質教育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的看法是:
1、教案設計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操作、自主活動的時間與內容,根據兒童的學習心理與學習規律,培養指導學生注意掌握和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以養成良好自主 學習習慣。如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有學生提出疑問:“鳥的天堂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教師沒有解答,而是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去尋求答案,興趣濃、效果好。學生有了疑問,教師不急于回答,而是通過“懸疑”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閱讀,去思考,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自行解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語文的樂趣。
2、課堂教學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地位。
教育教學要根據課前準備的教案面向全體學生,靈活的開展自主教學。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盡可能多的提供服務與幫助,真正做到教為學服務。
①課堂教學,注重認知過程,發展思維能力。知識的認知過程,包括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由已知到未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使學生成為認知的主體,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啟發學生思維、激發情感、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認知過程時,要讓學生自主的充分的發表意見,減少暗示,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或保留有爭議的意見(因為同樣的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得到不同形狀圓)以激勵和保護學生開拓創新的精神。
②加強學法指導,培養會學能力。要體現學生自主學,就要體現教師創新精神,打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與方法。現在的社會已進入信息發展的時代,教育亦應跟上時代的形勢。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知道學會自主學習的人,不懂信息技術的人。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掌握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指導學生向信息技術領域發展的潛意識。如教學《誠實的孩子》一文,當講到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有個細心的女孩提了個問題:“為什么姑媽在問花瓶是誰打碎的時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嘆號,而列寧回答‘不是我卻用的是句號呢?”這個問題提得好,我沒有馬上直接回答,而是做了個小實驗,我指著一塊本來已經破碎的窗玻璃問一學生:“是你打碎的?”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我!”這時學生明白了文中感嘆號表示表兄妹沒有打碎花瓶的語氣十分肯定,列寧的回答用句號,表明他撒了謊,語氣不十分肯定。這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出問題與自己解決問題的樂趣。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創新思維潛能。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責任不僅僅在于教會學生一些知識,而在于教會學生知道怎樣去學習、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德國的第斯多惠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眾多事實說明,教學方法的重要性。重視學法是教學觀念的根本轉變,學法指導的改革,是高層次教學方法的革新,這也是教師教育思想觀念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3、對學生綜合評價,體現合理性、科學性、針對性,有利于學生健康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從當前看,主要學科的考試成績已不再是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人們已充分認識到正確合理的評價對學生一生的發展是多么的重要,過去教育管理中最普通、最簡單的教學方法,如體罰學生、言語刺激、好壞對比等方法都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以此來壓迫學生按照教師評價的標準塑造發展自己的個性,現在想來是多么的失敗,現行的教學評價提倡:一是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已有的特長;二是針對缺點不足,采取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促使學生自我調解,發揮特長,克服缺點,糾正不足;三是改革考試制度與檢測手段,要求學校改變過去一張卷定終身的評價方法,推行“三三制”學業評價方案,即口試、筆試、試驗操作三試結合,平時、期中、期末三結合,百分制、等級制、評語制三結合。強化了學生素質評價的全面、全向、公平與合理。
4、充分考慮各學科的特點,在組織教學時打破課本與課堂的限制。
語文課,要考慮其基礎性、綜合性特點,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現狀,一方面要逐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實行開放閱讀,允許學生將課外讀物帶進課堂,豐富學生視野,擴大知識與信息的了解量。另一方面是打破課堂的限制,將課堂教學靈活的引向課外,校外,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野外實踐。如數學教學、自然教學等學科都可以把課堂與課外教學結合起來開展,通過觀察自然、社會,體驗勞動與生活,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感悟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真實、自然的把握自然、社會中有規律的東西,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與運用知識能力及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
5、任何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均取決于教師。
在教《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我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把春雨的色彩,聯想得五彩繽紛:孩子們,聽了他們的爭論,你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我們也一起爭論一番吧。孩子們紛紛舉手,積極發言。有的說春雨是白色的,你看,雨點落在梨樹上,梨花白了;有的說不對,不對,春雨是綠色的,你看,雨點落在草地上,小草都綠了;還有的說不對,不對,春雨是彩色的,你看,雨點灑在花園里,各種顏色的花都開了……孩子的妙語連珠,是那樣讓人快慰,孩子美好的想象思維也足以令人贊賞。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取決于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與更新;取決于教師教學經驗的豐富程度和對已有教學模式駕御的嫻熟程度;取決于教師素質和敬業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