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楓林 通訊員 羅玲玲
樣本
“黨建+”到“黨建家”
□本報記者 王楓林 通訊員 羅玲玲
看點
如何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激發兩新組織活力,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陜西省漢陰縣從平臺建設入手,建立起了非公企業黨群服務中心、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這兩大平臺,以區域化黨建為引領,探索出了從“黨建+”到“黨建·家”的新路徑,實現了兩新組織黨建由“短板”向“樣板”的轉變。

“接下來,我們馬上要在全縣40個貧困村開展‘精準扶貧’主題文藝巡演活動,太令人期待了!”眼前這位氣質端莊的女士叫孫遠秀,是漢陰民間文藝家協會黨支部書記。
漢陰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于2014年,起初協會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成員都分散在各地,直到今年,他們終于能聚在一起辦公和策劃活動了。這一切令人欣喜的改變得益于一件事——2015年,漢陰縣通過區域化黨建引領,陸續建立了非公企業黨群服務中心和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這兩大平臺,此舉不僅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激活了黨建工作整盤棋。
“黨群服務中心不僅為我們協會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區域,還協助我們成立了黨支部,如今我們在策劃活動時會更注重突出政治引領作用,主旋律、正能量的活動比以前多了。”孫遠秀說。
漢陰縣月河工業集中區是陜西省2009年確定的首批重點建設縣域工業園區和中小企業創業基地。2015年10月,漢陰投資100萬元,依托月河工業集中區建成500平方米的區域化非公企業黨群服務中心,并于2016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在前期調研中,我們發現123戶的非公企業里有65%是中小型企業,黨組織活動場所不健全、黨員活動不規范、黨員管理不嚴格……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縣委組織部、縣非公黨工委相關負責人透露。
電子閱覽室、黨群工作室、談心接待室、信息管理網、電化教育網、服務熱線網、公告宣傳欄、主題展覽欄、黨員電子信息庫……建成后的非公企業黨群服務中心不僅設有“六室三網兩欄一庫一窗口”,同時,通過積極對接企業,不斷拓展各項“上門服務”,為企業解決難題。
陜西高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今年新落戶的一家企業,在最初協調修建廠房時,就遇到了諸如水、電、路等實際問題。黨建指導員在一次下企業走訪時,了解到了他們的需求。“服務中心為我們協調了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幫助我們完善報建手續,還積極和一些村鎮聯系,為我們尋找合適的種植基地,為企業順利落戶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公司負責人高飛說。
“對于我們黨員來說,就像多了一個‘家’,原來我們要搞大型的活動都得跑到縣城去租會議室,現在中心能免費提供場所,特別方便。”盛發魔芋制品有限公司黨員成靜告訴記者,自中心建成使用以來,不僅黨組織活動多了起來,連公司業績也提升了不少。“原先企業之間的交流甚少,現在有了這個平臺,會經常組織不同的企業開辦主題培訓班,大家互相交流業務水平,對公司發展還是很有幫助的。”
2016年4月,漢陰這一做法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等領導的高度評價。
如今,黨群服務中心已經逐步成為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今年第一季度,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33.79億元,園區的聚集優勢不斷顯現。
繼非公企業黨群服務中心被大家“點贊”后,漢陰縣又將目光聚焦在了服務社會組織上。
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交流培訓洽談中心、多媒體會議中心、智慧黨建展示中心……今年4月,漢陰縣投資550萬元,建成總面積800平方米的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通過有效整合黨政群資源,集聚各類有利要素保障,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構建起了“1+X”共建模式。“1”是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發揮綜合協調管理作用;“X”即宣傳、教體、衛計、文廣、民政、工青婦組織、新城社區等多個部門負責參與建設、多個群團組織負責黨群服務中心活動策劃、多個公益性社會組織入駐中心開展活動。
“博元公益”成立6年來,不僅每年籌資100萬元實施“精準扶貧·環保先行”項目,先后發放環保餐具1.2萬余套,還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的職教中心培訓平臺,與人社、民政、電商等部門合作成功舉辦7期專業培訓,參訓人員達1000余次。
“通過‘1+X’共建模式,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將黨建工作與群團工作、社會管理服務等深度融合,形成了集黨務、服務、商務、事務‘四務合一’的綜合服務體系,為各類人群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漢陰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非公黨工委書記沈關志說。
71歲的老黨員李傳文自退休后就在老家五一村修建了一間書屋,并申請組建了“傳文書屋·彩虹花讀書會培訓部”。轉眼10年過去了,從起初的他1個人到現在的7名成員,“傳文書屋”的影響力也逐漸擴大。
“以前來書屋閱讀的人平均每天就20來個,現在可以達到600號人,導致辦公場地都很緊張。這兩年我們又將重心放在了‘精準扶貧培訓’上,想在全縣進行推廣,走出村鎮。”李傳文坦言,一開始找了很多部門協調辦公場所的問題,但不是人力不夠就是沒有合適的場地,始終無果,直到遇到了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
“中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場所,還有桌椅等辦公設備、水電網絡等配套設施,還與共建單位聯系,在更多的鎮(村)里協調出活動室讓我們開展培訓,教授農業實用技術,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李傳文雖然已年逾古稀,但一提到自己熱衷的公益事業時還是底氣十足,聲音洪亮。
隨著中心的規范化運行,中心還探索出限時辦結、信息溝通、接待咨詢等10項工作制度,針對不同人群,提供黨組織孵化、業務對接、組織活動等30余項服務。
感受
為破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隊伍建設難、活動保障難、作用發揮難等三大難題,我們打破以單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為著力點的傳統黨建工作思維,按照『大黨建』思路,創新推行以區域化黨建引領發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為主要內容的『黨建+』模式,初步打造了集『創新、服務、共享』為一體的『黨建共同體』,有效激活全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
——陜西省漢陰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何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