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省委黨校第一期領導干部進修二班五組
諸暨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實踐與啟示
□2017年省委黨校第一期領導干部進修二班五組
諸暨市通過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提升總量,強勢推進襪業、珍珠業、金屬加工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工作,從依靠低價競爭和數量增長的“規模紅利”轉向以內涵提升和質量增長的“生產率紅利”轉變。經濟總量規模與效益同步提高,市場主體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以襪業、珍珠和金屬加工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迸發新活力
諸暨是浙江省工業大市,塊狀經濟特色鮮明,傳統產業面大量廣,且市場占有率較高。但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諸暨市傳統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發展整體水平不高,“大而不強”的瓶頸亟需突破。諸暨市緊緊抓住全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的有利時機,通過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提升總量,強勢推進襪業、珍珠業、金屬加工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工作,從依靠低價競爭和數量增長的“規模紅利”轉向以內涵提升和質量增長的“生產率紅利”轉變。經濟總量規模與效益同步提高,市場主體數量和質量同步提升,傳統產業迸發新活力。襪業脫胎換骨邁向中高端,從日用品走向時尚品,“襪業之都”變身“襪藝小鎮”,形成“差異化、時尚化、個性化、精品化”的多元產品結構,成為全國襪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全球襪業制造和創新創意中心。珍珠養殖開啟標準化“綠色養殖”和高端定制模式,養殖面積和產量減少,但科技含量及產品附加值提升,煥發出“珠光寶氣”的經濟生機,并在G20峰會中大放異彩。金屬加工占領制高點打通產業鏈,以海亮、眾城等一大批企業為代表的銅材加工業企業,成為全國銅加工業的領跑者;發端于傳統金屬加工業的萬安、全興等企業,積極轉型發展;泓源電動汽車整車、萬安剎車集成、全興電控轉向、露笑節能電機、華緯汽車彈簧、楓橋貨車汽配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諸暨市充分抓住和利用市場倒逼機制,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四兩撥千斤”的智慧,通過新舊動能大轉換、實體經濟大投入、創業創新大平臺、改革舉措大落實等途徑,打好組合拳,全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一)堅持“兩仗”齊打,以新舊動能大轉換倒逼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以全省首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為契機,著力做好落后產能淘汰與環境綜合整治的結合文章,推動新舊動能的大轉換。
打好落后產能殲滅仗。通過“六大整治”、“三年提質增效”等專項行動,按照“符合關停的一戶不留,必須淘汰的一家不?!钡脑瓌t,堅決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產出低的落后產能。近兩年來全市累計關停和整治“低小散”問題企業(作坊)1萬余家,其中僅大唐6500多家襪企徹底關停3203家,驗收復工3143家。2016年關停存在問題的襪業、珍珠、紡織服裝、五金管業等行業小微企業662家。同時,強化“以畝產論英雄”導向,健全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制度,將全市12800家企業全部納入綜合評價,優化資源配置。
打響劣Ⅴ類水體剿滅戰。將剿滅劣Ⅴ類水體與“三改一拆”、“四邊三化”、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滅Ⅴ減Ⅳ增Ⅲ”要求,以珍珠養殖污染治理為重點,全面推廣珍珠智能大棚循環水養殖和自動化清水養殖技術,全面推進珍珠養殖業大整治大提升,推動珍珠養殖業“減污提質”,實現“既要珠光寶氣,也要碧水清波”,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域剿滅劣Ⅴ類水質水體、主要河渠保持在Ⅲ類水質及以上的治理目標。同時,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構建綠色制造示范體系,全力打造環境執法最嚴城市,倒逼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二)堅持“兩資”共引,以實體經濟大投入支撐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以全省首個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為契機,著力構建以市場為導向,多層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體制等內容,引導資本反哺、資金流入實體經濟,支撐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引導資本反哺實體經濟。扎實推進“三個一批”(推進一批融資平臺轉型升級、培育一批上市企業、設立一批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專項基金和軍民融合產業引導基金),培育壯大多層次資本市場,著力推動“個轉企、企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市做強”,推動企業上市融資、兼并收購,做大做強資本市場“諸暨板塊”,提升上市企業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示范引領作用。將市政府下屬12家國有投資公司資產整合成總額達613.5億元的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資產,提升資本市場融資能力;建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以20億元母基金撬動多個子基金。大力拓展IPO、發債、銀行間市場、私募等等直接融資渠道。2016年全市共實現直接融資247億元,其中銀行間市場118億元、股權再融資45.6億元、企業債57億元,處置銀行不良貸款78億元,綜合融資成本從6.6%下降到4.5%,新增貸款投向實體經濟的比重達70%以上。
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提出“工業強市三十條政策”,以重大政策為引領、重大項目為依托、重大工程為抓手、重大平臺為基礎、重大產業為載體,并設立總規模為20億元的PPP項目基金,引導資金有效注入實體經濟,切實發揮注入到實體經濟中的資金活絡經濟的作用?!笆濉逼陂g已儲備重大項目(工程)105只,總投資4082億元。2016年,全市完成工業投資326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和新興產業投資分別達到280億元和91億元,新上3000萬元以上工業投資項目389只。全市一批好產品破繭而出,在G20杭州峰會上諸暨共有9家企業的產品成為指定產品。
(三)堅持“兩創”共驅,以創業創新大平臺引領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以創建創新型試點城市為契機,通過搭建創新創業大平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著力搭建萬眾創新平臺。全力打造大唐襪藝小鎮、山下湖珍珠小鎮、店口智造小鎮等襪業、珍珠、金屬加工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平臺,以供給側培育特色小鎮經濟。搭建塊狀經濟行業公共創新平臺,建成襪藝研究院、諸暨創新發展研究院等服務傳統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公共服務科技平臺。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和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促進成果轉化提升傳統產業。全市已有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6家,國家、省創新型示范(試點)企業6家,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120家。加大財政資金對產業改造提升和科技創新的投入,設立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專項資金,引導襪業、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向產業鏈高端發展。
著力搭建大眾創業平臺。全省縣(市、區)首個編制小微企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專門出臺鼓勵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兩創園區政策,啟動百家創新企業成長計劃,新建或利用閑置場地改造建設一批創業園,著力改善發展環境,小微企業呈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勢頭。截至2016年底,全市小微企業共26771家,新增小微企業4352家,其中,新增七大產業數為1210家,新增科技型小微企業150家。同時,涌現出了一批小而精、小而新、小而美、小而特的小微企業,全市已有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658家,增強了全市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發展后勁。
(四)堅持“兩改”聯動,以改革舉措大落實保障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堅持問題導向、績效導向,精心謀劃改革舉措,狠抓改革落地,著力構建有利于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體制機制。
組合出拳確保改革任務精準度。錨定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瓶頸制約和矛盾問題,以攻堅破難最迫切、轉型升級最棘手、動能轉換最需要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突破口,每年精心謀劃20多項重點突破改革任務。通過“三去一降一補”、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投融資體制、行政審批制度等系列改革組合拳,諸暨市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初步實現了“除舊立新換出好產品,壯士斷腕換出新產業,移花接木換出大空間,創育并重換出高成長”的目標,最大限度釋放了改革紅利。據省委改革辦組織的群眾公眾滿意度評估結果顯示,諸暨市的綜合滿意度比全省和紹興市分別高出1.14分和4.22分。
打造鐵軍增強改革任務執行力。堅持實干導向和好干部標準,通過制定出臺科局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規程、政治品質考察評價辦法、問責清單和問責辦法、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領導干部實施辦法、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實施意見、鎮街和部門主職工作交流會制度等一系列的舉措,著力打造一支絕對忠誠、干事擔當、干凈自律、充滿活力的諸暨鐵軍。同時,出臺鼓勵改革創新支持履職擔當免責辦法、在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中實行容錯免責實施意見和責任追究實施辦法,構建以面上統一的“問責清單”和免責辦法為引領,專項領域問責實施細則發力為支撐的“1+X”精準問責免責制度體系,形成“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的良好導向。
諸暨市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生動實踐,是浙江面臨新常態,履行新使命,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持續深入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的一個縮影,對修復傳統產業發展動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啟示。
只要思想重視方法得當,傳統產業的“老枝”也能發“新芽”。浙江傳統產業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強,提供了大部分的產值、出口值和就業機會,對浙江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新常態和新挑戰,要打造浙江經濟升級版,絕對不能視傳統產業為“雞肋”,而是要在大力發展八大萬億產業的同時,繼續將其作為浙江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通過改造提升,加以培育和壯大。諸暨的實踐證明,只要擺上位子、找準路子,傳統產業的“老枝”照樣能發“新芽”。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不能因循守舊,要走出路徑依賴。由于沉淀成本、規模經濟和既得利益的作用,浙江傳統產業發展具有較強的路徑依賴。如果任由產業結構定型在較低層次,就會嚴重制約產業發展和經濟質量效益提高,也會喪失競爭優勢。因此,亟須打破路徑依賴,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諸暨瞄準了“創新+”“創意+”“互聯網+”“資本+”“生態+”等新路徑,以科技創新撬動供給結構更新,讓傳統產業嫁接文化創意,以“互聯網+”推動現代營銷,以現代金融推動產業升級,用環境約束倒逼經濟轉型,使得襪業、珍珠、金屬加工等再典型不過的傳統產業艷光四射、光彩重生、活力迸發。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要打好組合拳,做到蹄疾而步穩。傳統產業存在的問題非一日之寒,改造提升既不能等待觀望、坐失良機,也不能急于求成、畢其功于一役。要借鑒諸暨實踐,突出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搶抓機遇,積極作為,在打造一支能攻善戰的改革鐵軍的基礎上,打好以“治理污水”為突破口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轉型升級“倒逼拳”,打好以創新驅動為主線的“四換三名”轉型升級“引領拳”,打好以提高綜合競爭力為核心的“浙商回歸”“特色小鎮”轉型升級“助推拳”。通過倒逼、引領、助推共同用力的“組合拳”,持之以恒、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讓傳統產業鳳凰涅盤、枝繁葉茂。
課題組成員:趙仿云 陳航許保國 張敏施方(執筆)邱志豐顧艷黃福國黃宏偉沈火江胡鋒吉姚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