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創新轉型勇立潮頭
——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2017-08-02 06:14:54浙江省統計局課題組
浙江經濟 2017年12期

□浙江省統計局課題組

創新轉型勇立潮頭
——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浙江省統計局課題組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浙江省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多措并舉,取得較好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需求結構不斷改善,創新驅動成效顯著,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更加優美,民生福祉全面改善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浙江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新使命和對浙江提出的“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地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全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質量效益繼續提高,新產業、新業態等新動能發展壯大,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更加優美,民生福祉全面改善,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居全國前列

生產總值逾四萬億元,穩居全國第四。全省GDP從2011年的32363億元躍升至2016年的4648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6.0%,年均增長7.9%,高于7.3%的全國年均增幅,GDP增長率從高速平穩換擋為中高速。GDP占全國的6.2%,列廣東、江蘇、山東之后,連續21年居全國第4位,約合7000億美元。

人均GDP列省區第二,達到上中等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2016年,人均GDP為83538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1年增長43.1%,年均增長7.4%,是全國(53980元)的1.5倍,列天津、北京、上海、江蘇之后,居全國第5位、省區第2位。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2013年開始超過世界人均水平,2016年為12577美元,已達到世界銀行最新收入分組標準上中等收入經濟體(4126-12735美元)的上限水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的比值居經濟發達省份前茅。2016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的比值為46.1%,比2013-2015年分別提高2.8、1.4和0.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44.1%)2.0個百分點。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9個省市區中,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的比值均居第1位;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的比值僅次于上海(47.8%)居第2位,高于北京(45.7%)、江蘇(33.7%)、福建(37.3%)、山東(36.5%)和廣東(41.6%)。

全面小康進程躍居全國第一。按照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測算,2014年,浙江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為97.2%,比2011年的94.3%提高2.9個百分點,居全國各省市區第一。

質量效益持續提高,百姓獲得感明顯提升

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財政總收入從2011年的5925億元增至2016年的922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3151億元增至5302億元,同口徑計算年均分別增長8.9%和10.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從3843億元增至6976億元,年均增長12.7%,其中,社保就業、節能環保、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科技、教育支出年均分別增長16.7%、15.6%、14.3%、14.1%、13.3%和11.6%。

效益效率持續提高。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4323億元,比2011年年均增長6.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從2011年的每人15.5萬元提高到20.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9.3%。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從2011年的8.9萬元/人提升到2016年的12.4萬元/人,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7.4%。全社會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增至2016年的5.61萬元/人,年均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7.5%。

圖/沈國強

居民收入增長與GDP基本同步。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29元,是全國的1.6倍,比2013年年均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7.0%。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37元,比2011年年均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7.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6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2011年年均增長10.0%,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7.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全國的1.4和1.8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6年居全國第3位,省區第1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2年居全國省區第1位,2014年首次超過北京,列上海之后居全國第2位。

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2011年的20437元增至30068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9644元增至17359元,分別增長47.1%和80.0%,年均增長8.0%和12.5%。2016年末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45.2輛,比2013末增加13.8輛;擁有計算機77.8臺,其中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69.4臺,分別增加8.2和10.3臺。

經濟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新動能不斷發展壯大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實現了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跨越。2016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966億元,與2011年相比,年均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20518億元,年均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24001億元,年均增長9.6%,三次產業比例由2011年的4.9∶50.5∶44.6,調整為2016年的4.2∶44.2∶51.6,2014年三產比重首次超過二產。2016年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2.9%,比2011年上升13.3個百分點,服務業稅收占稅收總收入的53.2%,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八大萬億產業較快發展。信息經濟核心產業總產出和金融產業總收入連續三年超萬億。2016年,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9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9%(現價),占GDP的8.4%,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達15.0%。金融產業增加值3057億元,占GDP的6.6%。年末境內上市公司329家,累計融資7484億元。在境內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占全國的15.9%和10.5%,居全國前列。旅游產業增加值330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占GDP的7.1%,比重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中,2016年與上年相比,環保、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2%、8.9%和9.6%,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6.2%的平均增速。2015年,文化及相關特色產業增加值2490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占GDP的5.8%,比重比2013年提高0.8個百分點。

工業內部結構優化。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全省從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邁進。2016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797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1年年均增長6.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009億元,年均增長6.6%。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9.1%、8.5%和8.3%,增速明顯快于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40.1%和38.8%,比2011年分別提升16.0和5.7個百分點;八大高耗能產業比重從2011年的39.8%下降到34.0%。去產能進展順利。堅決落實國家下達的303萬噸壓減鋼鐵產能計劃,杭鋼集團半山鋼鐵基地順利關停,五年目標任務一年完成。2016年淘汰落后和嚴重過剩產能企業2000多家,整治“臟亂差”和“低小散”企業(作坊)3萬多家,處置“僵尸企業”555家。2016年四季度,浙江工業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0.7%,比一至三季度分別提高2.4、0.7和1.8個百分點。

新興服務業發展迅速。高技術服務業是驅動科技發展的新興行業,比其它行業發展更為迅速。2016年,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0573億元,比2013年增長61.3%,年均增長17.3%。其中,高技術產業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5336億元,比2013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28.4%,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的50.5%,比重比2013年提高12.0個百分點。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6291億元,比上年增長27.4%。細分行業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最快,營業收入4297億元,比2013年增長1.3倍,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的40.6%,比重比2013年提高12.4個百分點。據初步核算,批發零售業增加值5611億元,比2011年年均增長9.4%,占服務業的23.4%,仍是服務業中占比最高的行業;交通運輸業發展平穩,年均增長6.2%;房地產業在調控中穩步發展,年均增長7.6%。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調整,2016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比例為54.6∶5.7∶9.7∶28.2,與2011年相比,農業和漁業比重分別提高2.1和4.0個百分點,牧業比重下降6.0個百分點。新型經營主體、經營方式、新業態正在加快形成,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態勢良好。至2016年累計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9131個,面積760萬畝;現代農業園區818個,總面積516萬畝,其中,現代農業綜合區107個,主導產業示范區200個,特色農業精品園511個。2016年,農業產業化組織5.5萬家,農業龍頭企業7600多家,銷售收入3500多億元。經工商注冊登記的家庭農場2.9萬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率達53%。農業領域“機器換人”進程加快,高性能機械逐步取代傳統機具。2016年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2%以上。

需求結構不斷改善,內需拉動力增強

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增強,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轉變。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額分別達到29571、21971和17666億元,與2011年相比,年均分別增長16.0%、11.9%和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國第4位。對外依存度明顯降低。2016年,進出口總額22202億元,比2011年年均增長2.0%,相當于GDP的47.8%,其中,出口相當于GDP的38.0%,外貿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別比2011年下降14.0和5.0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投資更多地投向基礎設施和新興產業。2012-2016年,基礎設施累計投資31206億元,年均增長22.8%;服務業累計投資76737億元,年均增長18.0%,均快于全部投資年均增速。在工業投資中,以“機器換人”為重點的工業技術改造累計投資27617億元,年均增長19.8%,占工業投資的比重從2011年的55.8%上升到2016年的78.3%。在2016年制造業投資中,裝備制造業投資比重為49.3%,比2012年提高2.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比重為30.2%,比2012年提高7.0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重為35.1%,比2012年提高4.0個百分點。重點領域投資大力推進,2016年,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高新技術產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投資等重點領域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35.3%、17.6%、14.3%和51.9%,均快于全部投資增速。

消費升級態勢明顯。與住房和文化消費有關的商品零售額快速增長,傳統消費增勢平穩。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看,增長最快的是建筑及裝潢材料、家具、通訊器材、五金電料、文化辦公用品類,2012-2016年年均分別增長67.3%、46.7%、28.3%、25.9%、15.9%,均快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零售規模最大的是汽車、石油及制品類,2016年分別達到3351和1225億元,占限額以上批零貿易業零售額的36.7%和13.4%。

出口結構優化調整。2016年,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至42.4%,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下降至37.4%。私營企業出口主體地位凸顯。私營企業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從2011年的54.3%提高到2016年的72.7%,提高18.4個百分點。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和跨境電子商務成為外貿增長新亮點。2016年,市場采購貿易出口1872億元,比上年增長5.9%,占全省出口的10.6%。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約占全國的20%,居全國第2位,其中,跨境電商出口比上年增長41.6%。服務貿易發展初具規模。國際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由2011年的238.8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478億美元(3173億元),年均增長14.9%,占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011年的7.2%上升到2016年的12.5%;國際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相當于GDP的比例由2011年的4.7%上升到2016年的6.8%。

創新驅動成效顯著,對經濟增長貢獻提升

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補齊科技創新短板,集聚創新資源,激活創新要素,轉化創新成果,建設科技強省。據《中國區域創新指數報告(2016)》,浙江區域創新能力列江蘇、廣東、北京和上海之后繼續居全國第5位,國內科技綜合實力(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列上海、北京、天津、江蘇和廣東之后居全國第6位。據2016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評估報告,浙江省信息化發展指數達95.89,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國第3位、省區第1位;兩化融合發展指數為98.15,僅次于廣東,居全國第2位。

創新投入不斷加大。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技支出269億元,與2011年相比,年均增長13.3%,五年累計科技支出1086億元。R&D支出總量于2015年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預計2016年達到1130億元,列江蘇、廣東、山東、北京之后居全國第5位,比2011年增長84.4%,年均增長13.0%,相當于GDP比例為2.4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35個百分點,比2011年提高0.53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11個百分點。R&D人員總量穩居全國第3位。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快速增長,質量提高。2016年,發明專利授權量26576件,比2011年增長1.9倍,年均增長23.8%,占專利授權量的比重從2011年的7.0%上升至2016年的12.2%,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國前五。

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2016年末,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107家(含分中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95家,累計9474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7654家,累計31584家。技術市場成交額為288億元,比2013年增長77.2%。全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加快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寧波新材料科技城、嘉興科技城、舟山海洋科學城建設,支持溫州浙南科技城、金華國際科技城加快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根據各自特色、科技發展特點,布局建設科技城,大力推進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

集聚區平臺提升發展。產業集聚區成為全省產業創新引領、轉型升級和集聚示范的窗口。2016年,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重點規劃面積1061平方公里,已開發建設面積462平方公里,投產企業4901家,比2011年增加2024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61家,比2011年增加38家。集聚區固定資產投資4017億元,比2011年增長2.0倍;工業總產值7946億元,增長96.7%;服務業營業收入6997億元,增長4.9倍;企業從業人員92.5萬人,增長62.3%。

特色小鎮成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至2016年,78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共入駐企業2.75萬家(2016年新入駐企業1萬家),共入駐創業團隊4161個,大學生、大企業高管、科技人員和留學海歸等創業人員12566人。2016年,78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投資1128億元,平均每個小鎮投資14.5億元,其中時尚、高端裝備制造、金融產業和信息經濟類小鎮的鎮均投資較大,分別為18.6、18.3、17.3和16.8億元。78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營業收入4615億元,平均每個小鎮營業收入59.2億元,其中金融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和信息經濟類小鎮的鎮均營業收入在90億元以上。

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穩步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呈逐年提高態勢,2011-2015年分別為51.5%、52.8%、55.3%、56.0%和57.0%,預計2016年提升至58%。經初步測算,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五分之一以上,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五分之二以上。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達23861億元,比2011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16.8%,新產品產值率為34.3%,比2011年提高12.3個百分點。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據省商務廳統計,2016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網絡零售額突破萬億元,達10307億元,均穩居全國第2位;網絡零售額比2012年增長4.1倍,年均增長51.2%,相當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從14.3%提高到46.9%。列入全國電子商務百強縣和淘寶村的數量分別為41個和506個,均居全國第一。擁有全球最大的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網絡零售平臺,建有電商產業基地301個。電子商務直接解決就業超過235萬人,間接帶動就業約605萬人。同時,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物流配送能力持續提升,2016年,快遞業務量59.9億件,快遞業務收入541億元,分別居全國第2位和第3位。新服務、新模式不斷涌現。創新設計、共享經濟、網絡約車、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等新型服務模式對居民生活帶來便利,進一步拓展了消費領域。至2016年末,浙江省醫院預約診療服務平臺接入醫院260家,注冊用戶600多萬人,預約總量超過2700萬人次,預約成功率70%以上。集休閑、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快速發展。農家樂不斷創新升級為民宿和鄉俗旅游,成為農民增收的途徑。2016年,全省農家樂經營村點達3484個,接待游客2.8億人次。

浙商創業活力和優勢持續提升。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創業主體持續增長。至2016年末,在冊市場主體528.6萬戶,與2011年相比,五年凈增206.9萬戶,增長64.3%;其中,企業168.4萬家,增長94.5%;個體工商戶352.9萬戶,增長53.1%。平均11個人中就有一位業主,平均30個人擁有一家企業。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946家,擁有企業301戶,市場主體總量居全國第四,人均市場主體擁有量居全國第一。成功舉辦兩屆世界浙商大會,實施“千萬招引行動計劃”,推進浙商產業回歸、總部回歸、資本回歸和人才回歸等。2012-2016年,浙商回歸資金累計超過1.18萬億元,其中投資重大項目到位資金占全部到位資金的70%以上。積極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制訂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不斷鼓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近三年“小升規”工業企業達1萬家以上,2016年工業增加值1410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高16.1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0.6%。民營經濟活力增強。近年來,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在65%,民營經濟稅收、投資、出口、就業人數占全省的比重分別在5、6、7、8成左右,2016年分別為54.0%、55.6%、75.7%和80.2%。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上榜數為134家,居全國首位,連續18年蟬聯全國第一。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更加優美

新型城市化科學布局。由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縣市域中心城市、小城鎮構成的城鎮體系不斷完善,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建設積極推進。至2016年,浙江有特大城市1個、大城市7個、中小城市3個,市轄區36個,建制鎮655個,城鎮人口比重(城市化率)為67.0%,列廣東、遼寧、江蘇之后居全國各省區第4位,比全國平均水平(57.3%)高9.7個百分點,比2011年提高4.7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94個百分點。四大省域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達到71.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0個百分點;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長8.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城市基礎設施有效改善。2016年,城市用水普及率達99.97%,比2011年提高0.13個百分點;城市污水處理率93.2%,提高8.77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97%,提高3.57個百分點;城市燃氣普及率99.7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3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13.0%。

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貫徹實施《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11-2015年)》,積極推進鎮村規劃布局優化,同步推進農村生活、生態環境整治。至2015年,有58個縣(市、區)成為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有581個鄉鎮成為國家級生態鄉鎮,數量居全國第一。2016年,創建第一批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6個、示范鄉鎮100個、特色精品村300個,美麗庭院1萬個。至2016年末,累計完成23137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體系建設。86%的建制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開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村4500個,占建制村總數的16%。在建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131個,保護利用一般村653個。

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全省統籌城鄉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得分從2011年的83.7分提高到2014年的90.2分,已經進入全面融合發展階段。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011年的2.37縮小至2016年的2.07,小于全國(2.72),也小于上海、廣東、山東、北京等地。不僅城鄉差異相對較小,地區差異也小于其他發達省。從地級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看,2016年,浙江最高地區為最低地區的1.72倍,明顯低于山東、江蘇和廣東等經濟發達省份。從收入最低地區的收入絕對水平看,2016年浙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地區的衢州為26745元,分別相當于山東菏澤、廣東河源和江蘇宿遷的1.71、1.66和1.41倍。加大低收入群體幫扶力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戰略,不斷創新精準扶貧方式,有力地促進了低收入群體的增收致富。2015年全面消除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純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2016年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9元。“低保”戶除外,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000元的戶比重達到75.2%。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2016年異地搬遷扶貧2.6萬人。健全城鄉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逐年提高全省城鄉低保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最低月工資標準的最高一檔由2010年的1100元調整到2016年的1860元,保證了城鄉低收入群體分享經濟發展成果。2016年殘疾人小康實現程度為92.4%。山區和海島地區加快發展。深入實施“山海協作”“重點欠發達縣特別扶持計劃”等工程,加快山區和海島地區經濟發展,衢州、麗水、舟山等市主要經濟指標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淳安等26個縣集體摘掉“欠發達縣”帽子。26個縣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全國縣級平均水平。2016年26縣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055元。

治水拆違倒逼轉型。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堅定實施省委《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啟動實施新一輪“811”美麗浙江建設行動,全力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大氣污染防治等戰略舉措落實。2016年末,累計建成國家級生態縣(市、區)34個,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7個,國家級生態鄉鎮691個,省級生態縣(市、區)67個,省級環保模范城市10個。全面實施“十百千萬治水大行動”,建立健全五級“河長制”,并在全國推廣。2013-2016年,累計建設城鎮污水管網11625公里,河湖庫塘清污(淤)量累計13652萬方。累計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面積9.3億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面積6.3億平方米。2016年,221個省控斷面中,地表水省控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達77.4%,比2013年提高13.6個百分點,省控斷面劣Ⅴ類水質比例下降到2.7%。2017年將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

節能減排環境改善。GDP能耗降至2016年的0.44噸標準煤/萬元(2015年價),五年累計下降21.3%。GDP用水量降至2016年的39立方米/萬元,是水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最好的省份之一。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每年均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任務。2016年,11個設區城市環境空氣PM2.5濃度平均為4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2.8%;日空氣質量(AQI)優良天數比例范圍為65.6%-95.4%,平均為83.1%,比2013年提高14.7個百分點。

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公共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人口發展和就業基本穩定。2016年末,常住人口為5590萬人,比2011年增加127萬人,增長2.3%;出生率為11.22‰,死亡率為5.5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0‰。基本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網絡。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就業形勢基本穩定。2016年,全省從業人員3760萬人,比2011年增加86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7萬人。2012-2016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37萬人,平均每年新增就業1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3.01%、3.01%、2.96%、2.93%、2.87%,逐年下降。

文化強省大力推進。2012-2015年,文化發展指數(CDI)分別比上年提高4.2、4.3、13.9和10.3個百分點,呈穩步提高態勢,其中公共文化服務力指數增速從2014年的22.8%躍升到2015年的33.3%,反映出近年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積極努力和顯著成效。省、市、縣、鄉、村五級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2016年末,文化館和公共圖書館均為102個,文化站1364個,博物館275個,隸屬文化部門藝術表演團體63個,農村文化禮堂6527個,村級文化活動室覆蓋率達100%;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為95.8%,比2011年高13.1個百分點,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9.6%和99.7%;共有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408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48所;省級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55個,國家級營地6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杭州、紹興、寧波、臨海、衢州、金華、嘉興、湖州8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總數居全國之首。2011年杭州西湖申遺成功,2014年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增至231處。大力推進“書香浙江”建設,推動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閱讀活動,包括在公共場所增加漂流書亭,開展閱讀學者進村、進社區、進單位巡展巡講系列活動等,2013-2014年,浙江成年居民綜合閱讀率達86.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6.7%)。

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著力促進教育公平,調整教育結構,提高教育質量。基礎教育全面普及。2016年末共有小學3269所,初中1717所,普通高中574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40所。學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普及率為98.7%,比2011年提高1.1個百分點。9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分別為99.99%、100%,普及程度名列全國前茅。高等教育穩步發展。普通高等學校108所,比2011年增加4所。普通高考錄取率為89.7%,比2011年提高4.4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7%,比2011年提高10個百分點,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由2011年的95.9萬人增至2016年的106.3萬人,增長10.9%;畢業學生由2011年的25.1萬人增至2016年的29.1萬人,增長15.9%。師資力量雄厚。幼兒園專任教師12萬人,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9%。義務教育中小學專任教師32.2萬人,專任教師合格率達99.99%。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專任教師3.35萬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6.6%,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比重分別為43.0%和79.5%。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所占比重為45.4%,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重為80.9%。

健康浙江建設積極推進。實施《健康浙江2030行動綱要》,著力推進健康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提升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衛生資源不斷增加,衛生機構由2011年的3.05萬家增至2016年的3.15萬家,醫療機構床位數由19.5萬張增至29萬張,每千人床位數由3.57張增至5.19張(按常住人口計算,下同),衛生技術人員由30.7萬人增至43.2萬人,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由2.28人增至3.01人,每千人注冊護士數由2.00人增至3.11人。重大疾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甲、乙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由2011年的261.76/10萬下降至2015年的193.24/10萬,2013年處于歷史最低水平。婦幼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孕產婦死亡率由2011年6.35/10萬降至2016年的5.73/10萬,嬰兒死亡率由5.78‰降至2.8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由7.37‰降至4.00‰。出生缺陷率明顯下降。2016年的人均期望壽命為78.4歲,列上海、北京、天津之后居全國第四。

社會保障進一步加強。加快社會保險制度城鄉統籌,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從制度全覆蓋提升到人的全覆蓋。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加強慈善公益服務。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2016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740萬人,其中,企業職工參保2323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5178萬人。在冊低保對象84.1萬人,低保資金(含各類補貼)支出33億元,比2011年增加17.5億元,是2011年的2.13倍,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678和631元。2016年,支出醫療救助資金12.5億元,比2011年增加6億元,是2011年的1.92倍。

平安浙江建設引領全國

加強社會治理方式創新,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加強城鄉社區建設,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加強食品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安全事故,保持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持續下降。2016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4566起、死亡3330人,比上年分別下降9.1%和7.8%,已連續13年“雙下降”,較大生產安全事故19起,比上年下降9.5%,未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刑事立案數比上年下降22.6%。億元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72,比2011年降低0.11。據“平安浙江”建設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抽樣調查,2012-2016年群眾安全感滿意率分別為95.9%、96.1%、96.2%、96.3%、96.4%,浙江被認為是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有3個市(嘉興、舟山和麗水)、47個縣(市、區)連續12年達到平安創建標準。

此分析系省委書記主持的《未來五年我省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研究》重點調研課題的子課題、省統計局重點分析和調研課題節選;課題負責人:王杰 王美福,執筆:傅吉青黃洪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玖玖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蜜臀|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日韩a级片视频| 天天色天天综合|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在线免费看片a|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亚洲av无码人妻| 她的性爱视频|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久久黄色影院| 2022国产无码在线|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久久黄色毛片|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a|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九色91在线视频|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97久久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99在线| 国产喷水视频|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亚洲无卡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婷婷丁香色|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丝袜|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91青青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欧美午夜性视频|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1级黄色毛片|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