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東
“一帶一路”的浙江使命
□張漢東
浙江作為率先發展走在前列的經濟大省,完全應該也可以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當好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重點構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先行區、“一帶一路”物流樞紐區、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區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央著眼全球,面向世界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浙江作為率先發展走在前列的經濟大省,完全應該也可以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當好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
“一帶一路”(英文:TheBeltand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合作共贏,共同打造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總體來看,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世界經濟將延續低速增長態勢,國際競爭加劇;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亟需化解產能過剩;國際貿易規則面臨重構,國際話語權爭奪更加激烈。“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助于深化區域合作,促進亞太繁榮,更有助于解決中國當前及未來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要素稀缺、產能過剩、市場容量不足等“短板”問題,有利于我國更好地參與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融入國際市場,獲取國際資源,更好地促進合作共贏與可持續發展。
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需要。浙江是經濟大省,卻是資源小省,一方面產能過剩嚴重,一方面嚴重依賴國際市場,這就決定了浙江必須要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利用境外資源要素對促進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可以有效化解產能過剩,解決自身資源儲量不足,是浙江騰籠換鳥拓展發展空間的必然選擇和有效途徑。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我國正面臨著第四輪開放大潮的到來。第四輪開放的核心動力是“一帶一路”建設,其受益的區域是深度參與的沿線省市。浙江抓住了“一帶一路”的大好機遇,也就抓住了新一輪對外開放的牛鼻子、搶占了發展先機,是開創開放新格局的有力保障。浙江作為開放大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打造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經貿合作先行區、“網上絲綢之路”試驗區、貿易物流樞紐區,構筑陸海統籌、東西互濟、南北貫通的開放新格局,機遇難得。
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中國經濟進入了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浙江經濟進入轉型調整的關鍵期,面臨著經濟增長乏力、產業轉型較緩、資源要素制約等難題。破解發展難題,必須從“跳出浙江發展浙江”轉變為“布局全球發展浙江”,以“大進大出”的理念來突破。“一帶一路”為浙江提供了“大進大出”的大平臺,必將帶來大規模的雙向貿易投資,通過配置全球資源為浙江所用,有效破解發展難題,建設經濟強省。
率先發展走在前列的需要。“一帶一路”是我國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浙江落實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投資建設的重要時機。“一帶一路”將掀起新一輪投資高潮,我國已出資400億美元成立了絲路基金,和沿線國家建立亞投行,資金規模為1000億美元。此外,我國將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量信貸配套支持。初步估計,每年投資于“一帶一路”的資金將超過2000億美元。中央正在遴選一批基礎好、可行性高的重大合作項目,這對浙江區域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浙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古代絲綢之路的主要產品絲綢、茶葉、陶瓷,浙江都是主產地。寧波舟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航地之一,東漢初年寧波地區已與日本有交往,唐朝時成為中國的大港之一,兩宋時外貿大量發展。
浙江與“一帶一路”國家經濟互補性強。浙江作為我國率先發展的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和外貿大省,是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輕工、日用消費品生產和流通集聚區,“一帶一路”沿線尤其是中亞、中東歐國家對日用消費品的需求量極大而其自身生產供給能力較弱,浙江的日用工業品產業和市場發達,與這些地區具有良好的供需互補性;同時,上述國家自然資源豐富、原材料價格低廉,與浙江資源能源、銷售市場“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相契合,非常適宜開展國際產業分工合作。
浙江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基礎良好。2016年,浙江出口增速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的出口增勢良好,出口5769.8億元,增長4.2%,占全省出口總額的32.7%;對東盟出口增長7.5%,對獨聯體國家出口增長10.2%。2016年,浙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144個,對外投資額74.7億美元,占全省總額的44.4%,完成工程營業額23.5億美元,增長56.7%,占全省總額的35%。義新歐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自2014年開行以來,到2016年底共發運92次總計7610標箱,回程21次600個標箱。成為全國開行線路最多運行效率最高的中歐班列。浙江在“一帶一路”建設4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包括坦桑尼亞(義烏)經貿合作區、泰國羅勇工業區、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合作區和越南中國龍江經濟貿易合作區。
浙江地理區位優勢突出。浙江地處南北海運大通道的交匯處,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資源居全國首位。從貨物吞吐量來說,寧波舟山港已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大港,2016年更是成為全球首個年吞吐量突破9億噸的港口。2016年寧波舟山港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56萬標箱,比上年增長4.5%,增幅位居全球前五大港口之首。今年一季度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88萬標箱,首次超過深圳港,成為國內第二大、世界前三甲的集裝箱港口。良好的海港發展條件,為浙江推進東西雙向開放、打造連接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大通道,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先行區。核心是圍繞“五通”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做實經貿基礎,成為我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積極推動浙江企業走出去,重點爭取并推動一批能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重大經貿合作項目,爭取承建國內及沿線國家的港口、鐵路、公路等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加強與沿線國家的資源開發、農業合作,全面布局銷售網點、生產基地、研發中心等,做強現有境外工業園區,并在條件成熟的沿線地區新設若干個境外工業園區。擴大傳統產品出口,提高裝備制造、成套設備等高端產品出口比重,著力推動影視、動漫、金融、物流等服務出口,加大緊缺性資源品進口。切實引進一批優質外資、技術和服務。
“一帶一路”物流樞紐區。充分發揮浙江港口、物流等集疏運優勢,實現“一帶一路”貨物在浙江的貿易、中轉和集散。著力把義烏打造成集出口、進口、轉口于一體,傳統產品走向全球的國際貿易大通道;打造寧波舟山成為大宗商品全球集散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完善江海、海鐵等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浙江與絲綢之路各節點城市的鐵路骨干網、支線網和場站網形成無縫對接的交通集疏運網絡,構建面向中西部、對接海內外的海鐵、江海聯運體系。
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區。浙江是全國電子商務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7萬億元人民幣,約占中國大陸的六分之一,網絡零售額約占中國大陸的五分之一,第三方網絡零售平臺開設網店數約占中國大陸的七分之一。浙江應充分發揮電商尤其是跨境電商的獨特發展優勢,面向“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一個由沿線數十億消費者以及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服務提供商等組成的網絡經濟體,為“一帶一路”沿線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從事跨境電商貿易提供更全面、專業的綜合性服務,使浙江引領全國打造一條“網上絲綢之路”,推動形成“一帶一路”線上線下協同共進新格局。
推動開放平臺建設,打造區域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完善寧波—舟山港國際大港功能,率先整合省內、國內各類港口資源,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港口、鐵路、內陸港站,組建國際港口聯盟。推進“義烏港”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的始發港和目的港。發揮“寧波-舟山港”的傳統海運優勢和“義新歐”中歐班列的陸運新優勢,加快甬金鐵路的規劃建設,拓展海港和陸港貨源腹地;協同協作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真正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大力支持寧波舟山港與義烏港開展戰略合作,實現海港與陸港的無縫對接,構建起一條“義甬舟”開放大通道。
加快體制機制突破創新,完善開放政策支撐。完善與中央、省區的對接交流機制,加快與中央部委對接,爭取省內重大建設項目列入國家“一帶一路”總體規劃。加快建立省內專項資金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進行融資支持的政策體系。爭取絲路基金、亞投行等機構的資金支持。深化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浙江口岸與西部省市內陸口岸的通關便利化。推動境外投資企業符合條件的境外資金、能源、礦產、農產品等輸入國內的政策便利化。

圖/新華社
積極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著力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黨中央統籌全局,同時推出了加快建設自由貿易園區的戰略。2016年8月,浙江成為國家第三批自貿區的一員,這為激活浙江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找到新的突破口。今年3月30日浙江自貿區總體方案獲批,4月1日掛牌。浙江自貿區的主要任務是探索建設舟山自由貿易港區,推動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根據總體方案,浙江自貿區實施范圍119.95平方公里,有陸域和相關海洋錨地組成,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將自貿區建設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海上開放門戶、國際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的先導區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源配置基地。經過三年左右的探索,基本實現投資貿易便利、高端產業集聚、法制環境優良、金融服務完善、監管高效便捷、輻射帶動效應突出,以油品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顯著提升,對接國際標準的自由貿易港區。
推進寧波舟山港建設,打造國際物流樞紐。2016年,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浙江省海港集團,這標志著浙江推進全省港口資源整合、實現海洋港口一體化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建設港航強省和海洋經濟強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要以此為契機,大力推動其成為浙江集聚配置國際貿易、港航、物流資源的戰略高地和全球一流的現代化多式聯運國際樞紐港,打造浙江向東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支點。
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打造“一帶一路”貿易大平臺。著力推動義烏將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與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試點等相結合,在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先行先試,為全國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大力推動義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境外分市場或展銷中心,探索和推進“市場采購貿易+海外倉”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義烏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和“義新歐”中歐班列的獨特作用,為沿線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優良的低成本共享型貿易大平臺,將其打造成浙江向西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
發揮跨境電商發展優勢,打造“網上絲綢之路”。加快杭州建設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改革試驗區,進一步激發金華、寧波、溫州、臺州、嘉興等地的跨境電商發展潛力,加快創新突破,爭取在單一窗口平臺、大數據建設、數據統計等公共服務及貿易便利化上有重大突破;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理念、新技術,有重點地支持一批教育、旅游、文化、影視等服務貿易電商化,加快浙江服務通過電商與沿線國家互聯互通。推動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交通樞紐和節點城市建立倉儲設施和分撥中心,推動與有條件的地區設立電商產業園或物流基地等。
作者為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