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 要:該文通過結合松花江大橋擴建工程詳細介紹了30mT梁的臺座布置、T梁預制工藝,著重對預應力的準備工作、張拉作業、壓漿工程進行了闡述,為工程實踐提供參考作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成本,取得了明顯的效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松花江大橋 30 mT梁 預應力 工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U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c)-0032-02
1 工程概況
該項目為哈爾濱松花江公路大橋的擴建工程,工程位居原松花江公路大橋的上游區域,與原松花江公路大橋水平直線距離為25 m。該工程橋梁全長為1 198 m,橋梁的高度、孔徑長度以及全橋長度對應一致。現將原有大橋作為下行路線(由南向北),新建大橋作為上行路線(由北向南)。引橋采用的結構為15×30 mT梁結構。該擴建項目北岸引橋工程采用15×30 m預應力混凝土剪支轉連續T梁,每4孔為一聯,每聯間設置160型伸縮縫裝置,樁號范圍為K1+996.07~K2+449.548。T梁混凝土為C50。
2 臺座布置
根據該工程的實際地理位置以及方便作業的情況,預制梁場選址在江北的引道上。制梁臺座與存梁臺座都應設置在龍門吊行走軌范圍之內,以方便梁的澆筑和運移存放。制梁臺座局部軟土基底出采用塊石或片石換填處理,然后回填碎石并碾壓密實,換填及其回填碾壓均要求符合規范要求。然后按照T梁的尺寸設置臺座表面尺寸安裝模板,澆筑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時應預埋好包邊角鋼的連接筋,便于角鋼的固定,固定角鋼時必須在與臺座表面形成的凹槽內鑲嵌一橡膠條,以防止漏漿現象。
臺座埋置深度為55 cm左右,底座頂寬與梁底相同,底座制成后需要標定出預制梁體所處中心點及其各個坐標位置,為鋼筋、波紋管以及梁模板的安裝起到定位的作用。
3 T梁的施工流程
3.1 鋼筋的制作安裝
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及其工作環境的要求,鋼筋骨架需要在人工在鋼筋制作場內加工完成。綁扎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圖紙規范進行綁扎作業,不得少筋或低標號替換高標號的現象。主筋焊接要求雙面焊搭接焊,焊渣必須清除干凈,焊接長度不小于5 d。預制成的鋼筋骨架必須嚴格按照圖紙上的尺寸、鋼筋間距及其形狀要求,并具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以便在運輸、吊裝和澆筑混凝土時不致松散、位移、變形。
綁扎鋼筋時采用專用的墊塊保證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做到不漏筋,不得采用石塊木塊代替,墊塊的間距要保證合適,以防止保護層厚度薄厚不一。
3.2 預應力筋制作及其預應力管道工程
(1)鋼絞線制作。該T梁規格為φj15.20的鋼絞線,用鉛絲綁扎成束,在運移存放的過程中嚴禁在地上進行拖動或與其他有腐蝕性或潮濕性的構件直接接觸以避免其表面損傷、生銹腐蝕。
(2)波紋管安裝。波紋管安裝時務必按照焊接好的井字架的坐標值進行安裝,如波紋管與鋼筋有不協調的地方而變得不順直,應采用管道為主的原則適當調整鋼筋的位置,使波紋管變得順直無死角。波紋管的連接方法一般采用粗套管套細管的連接方法,套管的連接長度為5~7 d(d為波紋管內徑),在連接縫出用膠帶紙纏繞3~5層,防止混凝土澆筑時水泥漿滲入管內影響張拉管道的通暢性。波紋管安裝后要焊接牢固,防止在后續的施工過程中產生大幅度的轉動或移動,影響預應力的受力方向從而影響整個T梁的彎矩分布。
3.3 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鋼模按照梁的形狀分塊定制而成,安裝時將每塊模板之間用螺栓連接拼裝而成,靠近梁端的第一個中橫梁與腹板變寬點間通過增加調整節板來調節梁長;橫橋向通過調整外翼板寬度來適應曲線變化。
模板安裝采用龍門吊進行安裝,安裝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板斷面尺寸,嚴格避免尺寸不足或者過度脹大的現象發生。模板安裝前,先檢查模板的端部、底部是否有缺陷或者變形,模板表面要保持干凈無塵土及其水泥殘渣,用刷子均勻的涂上隔離劑,防止拆模時不易拆卸或對混凝土造成破壞。安裝時要保證模板的橫平豎直,滿足平順度和垂直度的要求。側模間采用螺栓連接;側模與底模用對拉螺栓固定,保證混凝土建筑過程中不得變形、位移。安裝端部模板時,應考慮錨墊板與模板的連接情況,避免因固定不牢固而發生錨墊板角度和位置應與設計不相符的現象。模板安裝時,所有的接縫需要用特制橡膠條進行密封,以免漏漿。
3.4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澆筑澆筑混凝土前,必須保證模板內和鋼筋上清潔干凈;鋼筋骨架及其預埋件的位置是否準確且牢固可靠;保護層墊塊是否間距合理;保護層厚度是否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T梁混凝土設計強度為C50,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制,制備混凝土時必須嚴格按照設計的配合比進行稱量攪拌,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
先澆筑T梁腹板底部擴大部分并振搗密實,再澆筑其上部腹板及翼緣板。模板外每個1.5 m安裝一臺附著式高頻振動器,在澆筑預應力孔道以下部分時采用附著式高頻振動器振與人工插釬配合的密實方式;預應力孔道以上部分采用插入式振動棒的振搗方式。波紋管下部、錨墊板下螺旋筋等部位對振搗密實的要求較高,應特別注意這些重要部位混凝土振搗密實的程度。當混凝土表面呈現平整泛漿、停止下沉,不再口出氣泡,表明混凝土已振搗密實,嚴禁出現漏振或過振現象。混凝土澆注采用分段、分層的方法連續澆注,從梁的一端按順序向另一端推進作業,每次推進長度為4~6 m,分層下料的厚度不得超過30 cm,分層澆筑的間隔時間要求嚴格,必須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澆筑上層混凝土,以保證接縫處混凝土的良好結合。頂板澆注后,及時整平,抹向收漿。待混凝土初凝后,用木抹子抹平并作拉毛處理。
3.5 預應力工程
預應力張拉前,混凝土強度要達到設計強度的90%以上,并且必須嚴格檢查梁體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較大缺陷,修補后方能進行張拉工序。預應力張拉前應將孔道內的雜物和積水清理干凈。按規定檢驗錨具、預應力鋼絞線合格,要求鋼絞線無銹蝕、無硬傷。檢驗張拉孔道的沒有破壞、孔洞等質量問題。錨墊板孔口及喇叭管必須保持干凈,不存在砂漿、混凝土等附著物。需要張拉的橋梁的梁型及其錨具、工具錨具的型號要保證配套統一。鋼絞線直徑每增加0.1 mm,限位板限位量相應增加0.4 mm。鋼絞線直徑為15.20 mm時,限位板限位量應為8.0 mm。
(1)預應力張拉采用兩端同步對稱張拉的施工流程,要同時控制張拉應力與伸長量的參數即“雙控”工藝。張拉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錨外控制應力、伸長量以及持荷時間。張拉時,做到“三同心、兩同步、三控”。
(2)預施應力按預張拉、初張拉和終張拉三個階段進行,張拉力及其張拉伸長量要嚴格按張拉作業指導書和張拉技術交底進行控制。
(3)每一次張拉作業后,都應該在錨具夾片后鋼絞線上沿鋼絞線周邊用記號筆等畫標記,檢驗無滑、斷絲現象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其中終張拉都必須經24 h的復查,確認無滑、斷絲并經主管技術員認可,方可切除多余的鋼絞線。切斷的鋼絞線露出夾片的長度要控制在30~40 mm左右,切斷鋼絞線后要對其進行封錨,要求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35 mm。
(4)在張拉過程中,張拉力不得超過千斤頂的最大張拉荷載,更不準超出千斤頂規定的行程。
(5)張拉過程要緩慢充油張拉,兩端鋼絞線的應變量要基本保持一致,兩端伸長量之差不得超過兩端總伸長量的10%。
(6)鋼絞線必須嚴格控制張拉應力,嚴禁超張拉。錨固前必須先計算伸長量,并與理論計算值相校核,實測伸長量偏差控制在理論計算值的±6%范圍內,當超限時,必須停止張拉,分析原因再處理,并記錄在旁站記錄中。
3.6 壓漿工程
壓漿前,操作人員必須做好相應的機械設備檢查和壓漿孔道檢查,采用壓縮空氣的方法將梁體孔道內雜物和積水清理干凈,首先開啟壓漿泵排除壓漿管路中的空氣、水和稀漿。當排出的漿體均勻時,才可將漿水壓入梁體孔道。精確控制和保持壓漿是的壓力值,最大壓力不得超過0.6 MPa。漿液注滿并流出均勻時關閉出漿口,并保持注漿壓力不小于0.5 MPa的壓力情況下持續注漿,持壓3 min。T梁張拉壓漿完畢并且壓漿強度達到規范要求,壓漿后從錨墊板壓、出漿孔出檢驗壓漿的密實程度,如發現有壓漿不密實的情況,應及時進行補灌,以保證孔道漿液完全充滿,達到完全密實的地步。
4 結語
通過對松花江大橋預制30 mT梁施工過程的研究控制,對梁場的臺座布置、鋼筋安裝、總結了較為成熟的施工工藝,在保證T梁施工安全和質量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成本,取得了明顯效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歐陽磊.公跨鐵50 mT梁先簡支后連續施工方法[J].科技創新導報,2011(27):42.
[2] 張峰.淺談后張法預應力T梁的張拉工藝控制[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110.
[3] 預制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鐵路橋簡支T梁技術條件(TB/T3043-2005)[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
[4] 尹中先.后張法在鐵路混凝土簡支箱梁預應力施工中的運用[J].云南水利水電,2014(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