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在潘雋看來,‘游學成敗的關鍵在于既要把旅游服務做好,又要把課程內容做精。這也是探知游學的核心競爭力。
“我喜歡旅行和攝影,我覺得我天生就是一個應該環游世界的人?!边@是2013年,潘雋在即將步入四十歲人生階段時,心里不斷出現的話。
在通信和互聯網行業工作了將近二十年之后,潘雋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愛好變成事業。而后來一次“特殊”的游學經歷激發了她創業的靈感。
經過兩年時間的沉淀后,潘雋創立了一家垂直于旅游業的新品類公司——探知游學,旨在通過連接文化旅行愛好者和頂尖學者,為用戶提供全新的旅游體驗和獨特的旅游服務。
緣于一次“特殊”的游學經歷
說起那次“特殊”的游學經歷,還要追溯到2010年。
那個時候的潘雋正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讀EMBA?,F在回憶起來,她覺得那段時間的系統學習為其后來創業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2012年臨近畢業的時候,學校請了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教授為他們講授關于“一帶一路”的人文課程。正是張教授的課程成為她一年后創業的重要契機。
“課程很精彩,張信剛教授是我們國家專門研究‘一帶一路文化的專家之一,我們聽了他大概一個星期的課程,都萌生了想去‘一帶一路上的這些國家實地走一走的念頭,而張教授似乎看出了我們的意愿,很快表示可以帶我們一起走一遍。”潘雋至今還記得當時得知這個消息之后的激動心情。因為同學們都知道她是一個酷愛旅行的人,就提議由她來組織籌劃。于是,一個由教授與35個學生組成的游學團正式成立,開啟了一段“一帶一路”的探知之旅。
平時的旅行大多是走馬觀花,拍拍照片。一些人文景觀的歷史意義、文化價值、藝術特點在簡單的介紹里都是讀不到的。而在這次游學過程中,潘雋強烈感受到,由教授帶領著探知到了每一個所經之地存在、發展的歷史進程,以及這個進程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義,啟迪了“我”對“世界”的思考。
“我們后來才知道,當時國內還沒有人走過這個路線,我們走的這個路線供應商就有四家。雖然過程中也有一些不順,但是我們普遍覺得收獲頗豐。”于是2014年,潘雋正式決定創立公司,專門做這件事情。而張信剛教授就成為公司的第一位教授,也成為公司的“貴人”,因為后來的一些教授尤其是重量級的教授都是他推薦的,他幫助潘雋把公司的專家體系初步構建了起來。
從“悅途旅行”到“探知游學”
實際上,在公司成立之初,名字并不是“探知游學”,而叫“悅途旅行”,名字的變化其實也代表著公司品牌經歷了一個摸索、試錯的蛻變過程。
剛開始做游學,包括投資人在內并不看好,因為當時游學的市場太小眾,人們對海外的游學是很低頻的。“我們想做一個能服務更多人的業務,于是我們做的是家庭親子游。我發現,創業成功與否,起點真的很重要。如果你想做一個東西,覺得人人都是你的用戶,那可能意味著失敗——因為用戶群定位不精準?!迸穗h說。
“怎么能做出我們的特點呢?”后來經過調研,潘雋團隊發現,那些常年旅居海外的華人太太對當地的教育以及旅游資源非常清楚,可以成為家庭親子游的提供者,而且她們也很愿意配合?!爱敃r我們在海外華人的公共圈子發了招募消息之后,報名者踴躍。當時一天能收到四五十封郵件?!庇谑且源藶榍腥朦c,潘雋帶領團隊打造了一個叫做“世界媽媽”的品牌。但是,她并沒有放棄“游學”,而是兩條腿走路,兩條線同時開展。結果試錯了一年之后,兩條線的發展差距極大。
“我到現在還十分慶幸,幸虧當時沒有把‘游學砍掉”,潘雋對記者說:“‘世界媽媽這個品牌,雖然看著很好,但是作為產品,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其實我也不認為這是是失敗,我認為我們是該及時地轉型了。我們應該把‘世界媽媽做成‘游學的一個長尾服務?!?/p>
2017年2月21日下午,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一場以“多維度的我與世界”為主題的發布會上,潘雋在會上從四個價值觀出發,描繪出了多維度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并正式完成了由“悅途旅行”向“探知游學”的全新品牌升級。
潘雋認為,定制化的家庭親子游本質上是個低價競爭的市場,又難以通過標準化的產品擴大市場規模;從長遠來看,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根本仍是完善旅游產品服務,這與低價競爭相矛盾。所以利潤率和復購率雙收的游學領域,成為團隊關注的重點。目前的游學市場中,主要由旅行社、課外教育機構和學校三類機構構成。旅行社以游玩為主,學術能力較差;教育機構則是平時教學活動的補充,更加注重文化培訓;學校有著很高的學術追求,但卻沒有完善的旅游服務。將品牌轉變為“探知游學”,專注游學服務,潘雋想做的,是將好的學術與好的服務結合起來,通過提高產品質量,用產品來獲取市場的信任流量。這種結合,需要從團隊、師資等多個方面來入手。
團隊方面,探知游學的每一個游學旅程當中,都會配備1~2名專業的領隊,一名負責輔助教授授課,由文史哲科班出生的人員擔任;另一名負責旅行服務,由具備豐富領隊經驗的人員擔任。師資方面,探知游學聘請了高?;蜓芯繖C構的學者教授作為游學旅途中的游學教授,據了解,目前探知游學已聘請了來自于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社科院等國內知名高校和機構的 20名教授,預計明年將到50名。課程方面,探知游學的課程研發形成了以專家團隊(教授)為核心的一套模式,匹配不同的旅行線路打造標準化的學習課程,配備統一的教學課件,并為所有游學參與者制定了標準化的日程安排。
在潘雋看來,‘游學成敗的關鍵在于既要把旅游服務做好,又要把課程內容做精。這也是探知游學的核心競爭力。
深耕服務,肩負傳播使命
雖然擁有著互聯網背景的先天優勢,但是潘雋并沒有盲目“互聯網”化,而是更有針對性地把互聯網當成提升用戶體驗的一個工具,而且表現在一些具體服務的細節上。
探知游學的技術人員正通過技術實現來提升用戶體驗,比如由于客戶在旅行的過程中經常丟東西,有的客戶會在游學的過程中掉隊,團隊就由此開發了一種“安全扣”,只要是它系在客戶或者行李上,這樣領隊在手機上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到。再比如,游學過程中,教授只需要帶一個小小的隱形耳機,聯在自己的手機上面,客戶也拿著手機,戴著耳機。教授就可以不用太大的聲音,這對教授是一個保護,不用扯著嗓子喊,而且不受天氣及網絡的影響。而教授講的這些內容,客戶在在手機里面就能直接錄制和回放。這些都將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
“我不認為互聯網在游學方面是一種商業模式,包括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這些東西可能會引發旅游消費的沖動,但是并不能取代你真實地去實地走一遍的感受。我們就是踏踏實實地做旅游和教育,不是跟風。”潘雋說。
如今,經過兩年時間的探索與試錯,潘雋的創業之路正式走上正軌。目前,探知游學已向大約400位中國高凈值客戶提供游學服務。潘雋表示,探知游學預計2017年的銷售預期為2000萬,將能實現盈虧平衡。
“我們還有一部分非常有意思的工作就是我們的未來?,F在是我們商業模式1.0的階段,不久之后我們會走向商業模式的2.0?!迸穗h說,“現在,我們每個月在北京和上海都會有至少兩場線下的講座和讀書會,和游學一樣這些內容作為文化的IP輸出出來,這些內容包括文字,視頻,音頻。我們要把它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這是我們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