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體解剖學作為護理專業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應以培養護理職業能力為導向,改革教學內容和模式,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醫學人文素養,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
關鍵詞:護理 專業特色 解剖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c)-0217-02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對護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專業教育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新時期的護理人才應既掌握一定的基礎醫學理論知識,又熟練掌握各項臨床護理操作技能,樹立服務病人的良好職業素養,以更好地適應現代醫療衛生改革的需要[1]。人體解剖學是護理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作為一門形態學科,實驗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集基礎性、應用性、實踐性于一體。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主干專業,護理學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臨床操作技能的培養十分重要,而臨床護理操作技術則是建立在正常人體解剖學基礎之上[2]。所以,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要積極開展教育與教學研究,探索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促進護理專業教育進一步發展。
1 護理專業解剖實驗教學現狀
現階段,護理專業解剖實驗教學單純地作為理論課堂的補充,只重視對標本的識別,未突出護理專業的特色,忽視與臨床護理操作的結合,同時缺乏人文素質教育和創新思維培養。課堂教學不能將基礎知識學習與護理專業相結合,致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目標,影響教學質量和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傳統教育模式的陳舊,已不能滿足當代社會對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需求。
2 結合護理專業特色,構建實驗教學新模式
2.1 整合實驗教學內容
目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大多是照搬臨床醫學專業,學習內容多為系統解剖學,與臨床專業共用一套教材,教學內容相對于護理專業學生來說偏多、偏深。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從護理解剖學臨床應用性強的教學特點出發,編寫護用解剖學教材。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與臨床護理操作技術緊密結合,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取舍。注射、穿刺、插管等嚴謹性臨床護理操作技術,都需要人體解剖學知識做指導,而操作技術完成的熟練程度與質量高低,往往和護理人員所掌握的各種醫學基礎知識,尤其是解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3]。通過融入臨床護理操作技術,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解剖學知識對臨床護理操作的重要性。這樣既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又突出了護理專業的解剖學特點,為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術的技能型護理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2.2 建設解剖實驗中心,提升實驗教學條件
良好的實驗教學條件是圓滿完成實驗教學的硬件基礎,包括高質量的教學標本、現代化的實驗室以及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首先,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必須有豐富的高質量實驗教學標本,它關系到學生動手實踐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高低。我校建設有生命科學館,陳列有大體標本、鑄型標本、斷層標本等各種類型標本,充分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實驗室技術人員依據教學內容設計制作臨床護理應用標本,如肌肉注射標本、各種插管技術標本等,緊密聯系相關的臨床護理操作。讓同學們在學習解剖學重點知識的同時,提前了解臨床護理操作,提高了實驗課學習效果,也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及臨床護理操作奠定扎實的形態學基礎。
其次,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發優質教學資源,對實踐教學進行強化。建立多媒體虛擬互動實驗室,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可充分顯示人體某局部或器官的立體構象,有助于學生形成立體概念,對這些內容理解掌握,顯著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同時,收集購買人體解剖學圖片資料、視頻資料,建立解剖學圖像素材庫、習題庫,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放式實驗室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創新實驗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傳統的實驗課堂以老師講解和學生觀察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其學習效率及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根據教學內容和側重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參與度,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例如,Sandwich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多個實驗小組,每組負責一個內容或問題的討論學習,然后交叉重組進行二次分組。每個同學將各組問題的討論結果與其他組同學分享,然后派代表走上講臺為大家講解,最后由老師點評總結。該方法首先培養了同學們小組協作學習的能力,大家共同討論解決本組問題。其次,具有較高的學習效率。通過二次分組,答案共享,讓同學們在短時間內獲得所有問題的答案。最后,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每個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每一個同學都肩負著將本組問題與其他同學講解的重任,鍛煉了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病例教學法將臨床病例導入教學過程,特別是一些常見病、多發病,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其臨床思維能力[4]。解剖興趣小組:開展第二課堂,指導興趣小組進行標本制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科研創新能力[5]。
2.4 重視醫學人文素養積淀
傳統教學模式對人文素質教育的缺乏,也是當今高職護理教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護理工作是整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人員職業素養高低,直接影響著醫患關系及醫療質量。人文關懷式服務已成為醫學文明和現代醫院的重要標志,注重人文素養教育,把培養讓病人滿意的護理專業特色人才作為教育目標。首先,重視教師的“榜樣作用”,它對學生的人生觀及職業素養產生深遠的影響。其次,將人文素養教育滲透于課堂教學中,把“授業”與“傳道”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比如在講解臨床實例的同時,告訴大家護理工作對病人康復的重要性;分組交流探討,培養其組織及交流溝通的能力;在實驗課堂上強調標本的重要意義,讓同學們愛惜標本并保持敬意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措,卻是潛移默化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環節。最后,建立教師醫學人文素養教育理念,樹立“立業先立人”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以及救死扶傷的奉獻精神。
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要發揮學科優勢,積極開展教育與教學研究和創新實踐。樹立為臨床護理服務的整體教學觀念,體現護理專業特色,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奠定扎實的醫學形態學基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慶金,孫英,李桂成,等.護理操作技能引導下的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4,22(1):41-43.
[2] 李雷,孫偉偉,袁小琴,等.本科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的特色研究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6):1162-1164.
[3] 聶政,雍劉軍,肖莉,等.解剖虛擬仿真系統在護理專業解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解剖學研究,2015,37(4):328-329.
[4] 隋樹杰,于方,李虹毓.基于教學改革創新護理專業第二課堂活動[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8):46-47.
[5] 李亞光,李占生,李文明,等.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第二課堂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