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石化生產運行維護中心搭建起四通八達的微信“掌上平臺”,把企業思想文化建設、生產運行組織等工作與互聯網+時代的高科技工具相結合,促進企業效率效益雙提升。
齊魯石化生產運行維護中心在推廣微信平臺的過程中發現,微信平臺能改變原來單一的信息傳遞模式,幾何式輻射傳播特別適合需要快速反應、多方協同配合的運行維護工作性質,還能迅速覆蓋對外來承包商的管理、對非在職黨員管理等管理盲區。兩年多的探索,微信平臺這一新興工具的應用收到了凝心聚力與提高組織運行效率的良好效果。
2014年至2015年,齊魯石化專業化重組陸續完成。2014年8月,涉及10個生產廠、26個車間的機電儀專業化重組進入籌備階段,其地域廣、人員分散的特點,成為齊魯石化改革進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當年10月,在公司宣傳部的幫助下,運維中心率先開通微信公眾號。他們通過微信公眾號策劃運維中心試運行、正式運行、一百天、大檢修、一周年等系列宣傳報道。特別是重組初期組織的“重組方案解讀”系列文章,通過微信及時推送到員工手機,解答大家的疑問,對穩定干部員工思想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各項工作逐步走向正軌,運維中心黨委班子經過研討,一致認為還需要一種高效便捷的溝通手段團結干部員工。為此,組織嚴密的“微信群矩陣”逐步開始建設、擴大。
如今,運維中心已有38個微信工作群,每個基層車間也建立了各自的微信群。微信群與微信公眾號相互配合,使中心和中心黨委的聲音在幾分鐘內便傳達到基層,基層的意見建議也順暢高效地得到收集整理,及時提交答復。微信平臺像一根神奇的紐帶,把運維中心干部員工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通過不斷的學習、摸索和實踐,運維中心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微信平臺不僅僅是一個宣傳的工具,更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手段。
2016年初,運維中心先在烯烴區域試點,建立“運維服務烯烴群”,把運維中心的領導干部、機關科室長、車間主任及技術人員、班組長,與烯烴廠的領導干部、技術人員、車間主任等“捆綁”在一起,大家隨時可以在微信群里就疑難問題進行溝通;同一區域的機電儀技術骨干共同研究制定解決方案;遇到搶修,運維中心更是通過微信平臺發布指令、調劑配件、反饋進程。隨后,運維中心的9個微信群先后建立起來,成為服務生產的新陣地。
2016年6月14日21時,暴雨。齊魯石化第二化肥廠丁辛醇車間設備故障。這一信息在“二化運維生產服務微信群”上發布后,半小時內,分散在張店、臨淄、二化等方圓幾十公里的各路專業人員便聚集微信群,通過圖文并茂的網上會診,找出故障原因,確定了維修方案。同時,運維機修人員、建設公司吊車、生產車間技術人員也趕到現場,按照方案迅速展開搶修。15日凌晨1:30,設備修復,裝置生產恢復正常。
運維中心不斷探索和開發微信平臺的新功能、新用法,努力將其打造成一個團結凝聚廣大員工的精神家園。
微信課堂提升員工文化和技術素質。從2016年下半年至今,運維中心共組織4次大型微信答題活動。活動共收錄黨建基礎知識、形勢任務教育、安全知識、臨時用電管理等員工應知應會題目數百道。答題完畢,各個車間的參與率,每名員工的成績等都一目了然,系統自動判分、自動匯總。員工利用工余時間在手機上反復答題,不知不覺中牢固掌握了相關知識,培訓效果顯著。

運維中心微信群矩陣圖
各專業、各單位還搜集經典技術資料及各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及時上傳到微信群,定期利用微信平臺開展技術培訓。各專業的專家主動把工作經驗發到群里與大家分享,開闊員工視野,幫助其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
微信平臺上的文娛活動,活躍了員工文化生活。中心組織開展的網上“我愛我家—尋找最美全家福”評選活動,吸引了37個家庭曬出全家福,述說全家福背后的感人故事。這次活動在7天時間內,共有7萬人次瀏覽,2.4萬人次投票,有效地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心在微信群里開辦EAP心理幫扶課堂,定期給員工普及EAP知識,進行心理問題幫扶,及時疏導員工心理上的“郁結”,增強員工的幸福感,促進員工身心健康。
“微信+”為企業管理插上雙翅
□王衍青
齊魯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