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黨的十九大代表、茂名石化首席技師張恒珍在裝置巡檢。柯裕清 攝
弘揚工匠精神是振興現代制造業、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在我國古代傳統社會體系里,匠人是獨特群體,師徒相承襲,代有才人出,創造出不可勝數的精美絕倫的器物,承載著中華文明。新中國成立后,工匠精神一度極大弘揚,八級工的薪酬待遇、職業榮耀和社會地位為人艷羨,并帶動一大批產業工人精研技藝,成為各領域的高手大師。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大潮涌起,自我實現途徑增多,與此同時浮躁心態多有浮現,匠心回歸成為時代的要求。
近年來,我國就業觀念發生深刻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技能,但是“官本位”“白領地位高于藍領”等傳統觀念仍有市場。2016年,一項對17個省區市40多家企業的調查發現:只有1%的人愿意當工人,九成多的受訪者認為工人地位不高。而在當今德國,一個普通公務員的收入可能比不上管道工,高級技工的待遇可能會超過大學教授。
工匠精神,無土難培。要增強職業技能人才的吸引
工匠精神需要長期沉淀
□ 徐正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