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春蓮
2017年5月份上映的電影《摔跤吧!爸爸》是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與兩個女兒的真實故事改編的。主人公馬哈維亞曾是印度全國摔跤冠軍,因貧困退役的他有一個未能實現的世界冠軍之夢。偶然發現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比塔的摔跤天賦后,馬哈維亞毅然帶領兩個女兒走上摔跤之路。經過多年努力,兩個女兒均以優異成績名揚全國,吉塔還在英聯邦運動會中力奪女子55 公斤級摔跤冠軍,終于實現了馬哈維亞多年的夢想。
在現實的日本社會,也有一位女摔跤選手吉田沙保里,她與印度的摔跤姐妹有著極為相似的經歷:同樣師從其父吉田榮勝,同樣面對困窘的家庭環境,同樣是國民心中的體育明星,最為相同的,是她們都有一位夢想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的爸爸。
夢想的執著
《摔跤吧!爸爸》自始至終表現了馬哈維亞對夢想的執著:他為順利收看奧運摔跤比賽而尋找“人肉天線”穩定電視信號;他相信印度的摔跤水平并將挑戰者“教訓”得落荒而逃;他為了能實現“子承父業”夢想,絞盡腦汁想要“早生貴子”……這些看似滑稽的場景都說明了他的夢寐以求。他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兩個女兒身上,并對她們實行“魔鬼”式訓練:女兒們被父親勒令脫下長裙換成短褲并剪去長發,像男孩子一樣去跑步、去摔跤;在偏僻的印度鄉村,女孩子從事摔跤運動被村民視為大逆不道,她們的行為轟動了村莊,也受到無數冷嘲熱諷,馬哈維亞更被當成“偏執狂”和人們茶余飯后的笑料;面對親人的不理解、輿論的壓力、生活的拮據以及體育局官員的種種不作為,執著的父親卻堅持每天5 點起床指導女兒進行各項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在莊稼地深處自制摔跤場,在沙土上將孤獨的夢想摔打成堅韌;為了女兒的營養狀況,他打破宗教習慣讓女兒們吃雞肉喝牛奶,還要不得不與商販討價還價;面對體育官員的傲慢無禮,他也只能忍氣吞聲……他不辭勞苦“陪讀”女兒的大學生活,根據女兒的實際情況為她們量身定做訓練計劃,面對國家級教練的不屑與粗暴,獨自承受莫名的羞辱與壓力……所有這些努力,都源自夢想的支撐。

與印度的摔跤冠軍馬哈維亞一樣,吉田沙保里的父親吉田榮勝也曾是日本全國摔跤冠軍,遺憾的是直到退役他也未能踏上奧運賽場,甚至連選拔賽都沒有通過。面對競技賽場上的殘酷現實,大學畢業后的吉田榮勝中止了自己成為一名職業摔跤選手的夢想,選擇早早退役,回到家鄉三重縣開了一家自己的訓練場,走上了摔跤教練之路。他經營著偏僻小城的摔跤訓練場,同時也在經營著自己的冠軍之夢。吉田沙保里的兩個哥哥都由吉田榮勝親手帶大,他們曾有過出席國際賽事的經歷,不過都未能達到在國際賽場獲勝的水平,吉田榮勝內心的不甘我們不得而知。《摔跤吧!爸爸》中馬哈維亞被指責:“沒有飯吃的時候吃什么?吃金牌嗎?”當時吉田榮勝的生活也同樣捉襟見肘,培養高水平摔跤選手所需的生活費用和外出參賽費用,對他來說是非常沉重的負擔……因為經濟壓力放棄競技之路的選手很多,但吉田沙保里和吉塔姐妹很幸運,因為他們都有一位執著追尋自己夢想的父親。
吉田榮勝和馬哈維亞都意識到“金牌就是金牌,和性別無關”,想要為國爭光,想要讓自己的夢想實現,他們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兒身上。在現實的種種困境下他們執著忍耐的最大原因,是他們發現了自己女兒身上寶貴的摔跤天賦,這是兩位父親夢想的根源,而事實恰恰證明了他們的慧眼:吉塔姐妹小小年紀就叱咤印度摔跤賽場,吉田沙保里從3歲開始就與兩位兄長一起接受父親的摔跤指導和訓練,從小耳濡目染形成了其自身獨有的技術風格。她手法多變,假動作逼真,進攻積極主動,技術連貫。這種獅子般的進攻精神和出于“本能式”的高超進攻技術,完美體現了其父吉田榮勝的訓誡:要么充滿斗志,要么退出走人。吉田沙保里在15歲時就獲得了全日本女子摔跤錦標賽51公斤級第三名,業內人士認為,吉田沙保里的技術沒有短板,而對手一旦出現失誤她馬上就能找到破綻,在賽場上“有獵犬一樣的嗅覺”, 這充分表明父女二人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所付出的辛苦努力。吉田沙保里1998年初登國際賽場即獲得青年世錦賽冠軍,并從此成為日本女子跤壇的常青樹。
夢想的合一
吉田沙保里是吉田家族的自豪,更是其父吉田榮勝的夢想與驕傲。2002年她榮獲世界女子錦標賽55公斤級金牌,2003年開始連續四年榮獲摔跤世界杯55公斤級冠軍,也是2004年開始連續三屆的奧運會金牌得主。培育出了如此優秀女兒的吉田榮勝,2009年開始成為日本國家隊教練,2010年擔任亞洲錦標賽女子隊教練,2012年也成為倫敦奧運會女子代表隊總教練。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吉田沙保里,曾將父親扛在自己的肩頭,父女二人為他們夢想的實現振臂高呼——這個畫面也被定格為日本摔跤史冊的經典。2014年10月12日,吉田沙保里在女子摔跤世界大賽中因實現了史無前例的“15連冠”而獲頒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當時的她實現了世錦賽的12連冠、奧運會3連冠,成為日本摔跤界神話級選手,與父親的夢想實現了完美合一。
印度的吉塔姐妹,年少時曾反抗父親的“魔鬼訓練”,處處與父親作對。但一個偶然的機會,姐妹倆在參加朋友的婚禮后思想發生了轉變,因為新娘對她們說:“我倒是希望能有你們這樣的父親,能為你們的未來著想,而不是從小就只讓你們做家務,到了14 歲便要你們嫁人,甚至要嫁給從未謀面的人……至少你們的爸爸重視你們,他和全世界對抗,為你們忍辱負重,讓你們能擁有自己的人生,這有什么錯?”這番話頃刻間讓兩個女兒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她們懂得了要和父親一起為夢想而拼搏。

日漸成功的吉塔升入國家體育學院后曾一度脫離父親的掌控,她甚至對父親傳授的摔跤技術產生質疑,向父親發起挑戰。但在參加世界級摔跤大賽失敗后,吉塔選擇了重新相信父親,父親也再次成為女兒技術與精神的引領者,父女間平等溝通,互相包容,形成了父女為夢想而共同拼搏的良好狀態,吉塔在父親的指導下步步為營,并向世界冠軍發起沖擊。在吉塔最后一場關鍵比賽前,父親對她說:如果你明天贏了,并非自己獨享勝利,是有幾百萬個女孩兒跟你一起得勝: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兒的女孩兒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兒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兒們;明天你不僅是跟澳洲選手比賽,更是跟那些輕視女孩兒的人比賽!
這是整部影片中父親馬哈維亞最震撼人心的一段話,此時父親的夢想、女兒的夢想和千萬人的夢想已融為一體。夢想的感召徹底點燃了吉塔的斗志,她終于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贏得了勝利,也實現了多重夢想的合一。
夢想的傳承
2014年3月,年僅61歲的吉田榮勝因腦出血猝然離世,吉田沙保里悲痛萬分,當時全日本都擔心她是否會就此放棄競技生涯。而5天之后,女兒手捧父親的遺照登上了世界杯冠軍領獎臺……女兒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她沒有選擇就此沉寂,而是繼續行走在競技道路上,并且擔任了父親遺留下來的訓練場教練。2016年,因為具備豐富的參賽經驗、超強的戰術和堅韌的意志,作為日本歷史上最出色的摔跤選手和日本奧運代表團最耀眼的明星,吉田沙保里當選巴西里約奧運會日本代表團的隊長,成為日本奧運歷史上的首位女隊長。
馬哈維亞曾對吉塔說:“你要記住,爸爸不可能永遠保護你,你要學會自己救自己……”父親可以與女兒并肩戰斗,但父親不可能永遠陪伴女兒成長,父親為女兒留下的是一種拼搏的精神,一個閃光的夢想。“進攻是摔跤的精神,成為金牌!成為榜樣!”“要么充滿斗志,要么退出走人!”父親的話語是女兒應終生銘記并傳承的箴言,只有如此,才不會辜負父親那句發自心底的“我為你自豪”。
夢想的力量
體育運動能帶給人身心挑戰,讓人活出快樂激情,活出自己的亮麗人生。摔跤的父親引導女兒進入摔跤領域,也徹底改變了女兒的命運走向,最終使女兒成為擁有世界格局的現代女性,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理想的親子關系,是兩代人在跌跌撞撞、摔摔打打中不斷磨合形成的。本文中的兩對父女,他們共同的夢想成了兩代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也達成了他們彼此間更深層面的精神交流。世界上沒有最理想的父母,沒有最成功的孩子,也沒有最完美的教育,那些摔跤的父親們,以“強迫”的方式,給予了毫無選擇機會的女兒們一種全新的可能性,他們基于自己的夢想,也基于女兒的天賦,為女兒策劃、成就了她們的未來,當然那也是父親們一直夢想的自己的未來。
1988年首爾奧運會時,印度的馬哈維亞還只能在破舊的辦公室里,帶著滿臉艷羨觀看電視中的比賽,那個時期的他與日本的吉田榮勝,還只是活在與世界冠軍沒有任何關聯的平行世界;這一年吉塔出生,日后在摔跤賽場上大放異彩的吉田沙保里6歲。在隨后的日子里,兩位父親因為共同的夢想殫精竭慮培養各自的女兒。吉田沙保里獲得世界冠軍的那一刻,是她實現了其父未能實現的夢想的一刻;吉塔與巴比塔剪成短發的那一天,是她們朝著印度傳統女性命運告別的一天。摔跤的女孩子們所承載的是親人的夢想,國家的夢想,也是千千萬萬人的夢想;在她們光芒的背后,有她們人生最堅強的后盾,那就是時時刻刻與她們同在,比任何人都相信她們會成功的她們摔跤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