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全剛
摘 要:由于學科本身的特點,對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有時會難以理解,甚至望而卻步。久而久之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步衰減,日積月累數學學習成為他們的負擔。于是逃避數學,討厭數學,排斥數學。要改變學生數學學習的這種狀況,讓學生真正丟掉包袱學數學,就必須從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開始。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會擺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數學;興趣培養
一、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重要性
學生的數學興趣就是指學生力求認識數學的心理傾向。表現為對數學學習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情緒。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注意集中,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讓大腦處于活躍狀態。這種狀態使學生接受教學信息的最佳時期。它能夠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對數學是否有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數學,理解數學,明確數學學習的意義,曾搶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動力,使學生變“要我學”為“為我要學”。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笨梢?,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有效措施。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推進素質化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正處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初級階段,對于新事物有著積極、活躍的心理因素。
二、多用適合兒童的語言和語氣進行授課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喜歡聽形象生動的動畫片式語言。形象的語言才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使孩子們主動參與并集中注意力。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課本中的連加運算時,教師可給孩子們編這樣一則小故事帶到課堂上:“今天是森林里小猴子的生日,有很多小客人來祝賀它的生日,然后陸續來了大公雞、小山羊和小狗。正在小猴子招待客人的時候,小猴子家的門鈴又響了,小猴子急忙開門一看是大象和小熊,于是它們幾個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不一會兒小燕子也飛來給小猴子過生日了?!惫适轮v到這里的時候,教師可出示問題:“為小猴子過生日的共有多少位客人呢?”這時能夠看到孩子們各個都興高采烈躍躍欲試的舉著小手要回答故事里的問題,然后教師可邊講故事邊把動物卡片貼到黑板上,最后再引導學生列式解答。
三、微笑式授課,積極創設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當前的孩子是家中的“明珠”,飽受了爺爺奶奶和父母的矯慣,對傳統教育“橫眉冷對”式的教師教態很不能適應。作為低年級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除了要有恰當的教學方法、高超的語言表達藝術外,課堂教學中的微笑往往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微笑是師生間溝通的一座橋梁,也是促使小學生形成興趣的關鍵所在?!坝H其師”方能“信其道”;“老師雖然是老師,同時也是親密的伙伴”。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才可能創造一種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
四、創設游戲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持續的時間至多也就8~10分鐘,在課堂上易于疲勞,精力容易分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游戲引入課堂,采用形式新穎、靈活多樣的游戲活動,可以調節他們的精神,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8”的組成時,可采用教師和學生對口令;男女生對口令;小組和小組對口令的游戲等。讓學生通過做拍手做湊數的游戲,可以有效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內容之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新知識。還有在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可和孩子們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戲,課前準備一些頭飾。上課后,教師找三位小朋友分別戴上有數字“6、5、8”的頭飾,再把得數是“6、5、8”的加減法算式卡片發給座位上的學生。游戲開始后,讓頭戴“6、5、8”頭飾的小朋友下來找自己得數相應的加法、減法算式的小朋友。這樣同學們一邊拍手一邊唱:“朋友,朋友你在哪里?我們一起做游戲。”這時手拿“3+2=、6-1=、8-2=、1+7=、10-2=、4+1=、5+3=”等算式卡片的小朋友紛紛被請上講臺,分別與頭戴6、5、8頭飾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這樣在愉快的活動中讓學生掌握了“8”的組成。
五、變課本中的插圖為動畫課件,引起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科書,配有許多生動的彩色插圖,這些插圖上畫了很多形象的人物和各類動物。但這些畫面都是靜止的,教師可用課余時間多學習制作一些多媒體課件,將靜態的畫面變成動態的事物。如在教減法的時候,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技術先給學生演示“樹上有9只小鳥,飛走3只,然后求還剩幾只小鳥?”動畫過程。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動畫演示課件,各個保持興趣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快就能說出了算式“9-3=6”,從面更好的理解了減法的含義,培養了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多給學生創設動手操作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是智慧的起源和思維的起點,小學生最初的思維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的。教師在低年級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地多給學生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讓學生眼、耳、手、腦、口多種器官并用共同參與到課堂教學。如在教學“9”的組成和分解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讓學生拿出“9”根小棒,問可以分成幾和幾相加的算式,這時學生很快在桌子上用小棒擺出了“1和8、2和7、3和6、4和5”這幾種算式。接著教師可提問:“看到這幾種分法,同學們還可以想到什么呢?”學生很快擺出了“8和1、7和2、6和3、5和4”也能組成“9”。教師通過給學生創設動手操作情境,使枯燥的練習變得生動有趣,達到寓教于樂,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教學“大于號和小于號”時,教師可先讓學生伸出他們的小手,用手來演示符號,并給學生編一首好記的兒歌:“開口朝著大數笑,尖頭跟著小數跑?!弊寣W生邊做手勢邊唱兒歌,這樣使學生手腦結合,使學生學得有興趣,記得還較為牢固。
總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做為我們一線教師無論在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師角色、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都要進行深入的變革。在低年級就給孩子們打好數學基礎,為以后數學學習與運用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