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解放
中圖分類號:G8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7-000-02
摘 要 自行車作為一種周期性的競技項目,按照賽程的長短進行劃分,由于其訓練初期的使用技巧與工具較為簡單,因此,是一門常規性的運動方式。素質建設的大力推行,促進了自行車運動領域迅速發展。在此基礎之上,本文根據自行車運動的發展狀態與心理因素對選手的影響,對加強自行車運動員心理建設的主要手段進行探析。
關鍵詞 環境適應度 心理問題 專項控制
一、自行車運動的發展現狀
自行車運動是一項應用范圍廣泛的體育項目,由于體育賽程的申報程序并不復雜,業余比賽使用的體育器械基礎要求不高,已經逐步成為人們運動健身的主要選擇之一。與此相對應的是,現代化技術在自行車研發領域的大范圍應用,使得專業自行車運動員的訓練為順應體育賽程的改革與發展,逐步將先進的訓練課程理念引入到運動選手的訓練計劃制定過程中來。在注重自行車運動選手的體能與耐力訓練的同時,也開始強化運動選手的心理素質建設。競技比賽是在運動員進行身體力量與耐力比拼的基礎上,對選手綜合素質進行考量的運動賽程,在比賽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選手體力經驗并不突出,但最后卻取得了良好的賽事成績的情況發生。每一個比賽的選手的成績都是未知的。正是這種不可預見性才使得競技項目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
二、自行車運動選手的心理狀況
當前階段對于自行車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的控制鍛煉還處于基礎階段。一些運動員的心理狀態與身體素質的發展并不均衡,通常會造成在比賽過程中由于心理因素使得自身的實力無法全部發揮,或表現不穩定等情況的發生。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運動選手的心理調節方式,針對學員的心理特點與體力特點設計積極有效的訓練方案。在比賽過程中,運動選手主要會產生以下幾方面的心理問題:
挫折問題:運動員挫折心理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制定的訓練或比賽目標與實際的結果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有所差距,形成心理落差。這種心理狀態的落差感會使運動選手對自身能力產生不信任,自卑等情緒,日常訓練中經常出現悲觀、情緒萎靡、心不在焉、甚至對比賽或訓練產生逃避的心理。對運動選手的培訓效果與賽程成績都有著較為不利的影響。
焦慮問題:運動選手的焦慮問題戶要是由于運動比賽的壓力過大,競技比賽的性質決定了運動選手比賽競爭的嚴酷性,競爭對手與同隊選手的不斷進步,培訓課程對體能的訓練效果不顯著、身體健康等方面的原因都會為選手帶來沉重的負擔。由此引發的焦慮會在訓練或比賽過程中使得運動員過于緊張降低訓練的效果,無法保持其原有的成績,對于自行車運動員體能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三、加強對自行車運動選手賽前的心理建設
自行車運動選手的賽前心理素質建設對選手能力的發揮與比賽的成績有著直接的聯系。良好的心態是將體能與自行車技術相結合,取得優秀的賽事成績的基礎。研究表明,影響運動員比賽成績的因素分為 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乳溝運動選手對比賽成績有著強烈的求勝欲,那么這種好勝心理將會幫助自行車選手克服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會幫助運動員忽略身體的疲憊等負面狀態,因此,教練在賽前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選手取得優秀賽事成績有著積極的幫助。具體來講,教練可以定期模擬比賽,幫助選手消除賽前的緊張心理。與此同時針對自行車選手的心理狀態,教練可以適當的調整訓練的強度。在選手進入倦怠期時,轉變訓練的模式,幫助選手重建對自身能力的的自信,對選手心理進行定期的疏導,增強受訓人員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四、強化對特定情景的心理建設
自行車比賽是對選手日常訓練與自身能力的測評,部分選手如果心理承受能力長期處于失衡狀態,對比賽成績與能力的發揮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這時,在訓練計劃中適當的添加一些對專項心理問題的控制訓練,會對選手在賽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提供重要的幫助。尤其是,教練可以針對選手的不同心理問題。做出個性化的比賽狀態模擬,以便選手在面對突發情況時也可以有效控制心理建設。但由于這種訓練狀態的模擬與自行車正式比賽的狀態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專項心理控制更側重于對突發心理問題的預防與減輕。心理壓力不同、戰術規劃不同、身體狀態的不同、體能耐力等方面的不同,也是的選手的比賽心理有所不同,在進行常規訓練的課程設計時,要保證綜合考慮影響選手的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專項訓練計劃。在自行車比賽后,可以讓運動選手進行賽后總結,將比賽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進行總結,在下一階段的練習中適度的進行薄弱環節的強化。將賽程中面臨的心理問題進行模擬,達到強化心理控制的目的。專項情緒控制的另一種有效的方式是將負面的情緒進行轉移或替代。在自行車比賽過程中,將運動員的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通過自我控制、動作引導等方式轉移到其他較為積極的情緒上,可以有效強化心理狀態的控制。如,在長途自行車賽程中,由于耗時較長,運動員在比賽中途常常會出現倦怠、焦慮等心理問題,這是運動員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到沿途的風景或通過回想輕松的事情,將這種焦慮的心情進行轉移。
五、加強自行車運動員對比賽場地的適應程度
在對選手進行自行車訓練時,教練比較常用的一種訓練方法是情景模擬。然而,訓練場地與實際進行比賽的環境有著較大的差距,常常會使運動員產生緊張的情緒。在比賽的準備環節如果無法消除這種負面狀態,進入比賽環節時,僅會影響其正常水平的發揮,影響心理控制狀態,導致比賽失利。因此,教練在強化訓練學院心理建設的同時,提高選手對比賽環境的適應程度。教練可以通過對訓練學院多場地、多模式的訓練方式,提高選手的環境適應能力。在賽程開始之前,對市級比賽的環境進行實際的考察,消除選手因環境陌生而產生的不適心理。通過多種途徑加強選手心理建設,保證其自身能力的全面發揮。
六、強調運動員自身修養,完善運動員的心理素質
運動員作為比賽的主角,始終是賽場上的焦點。因此對于運動員來說,應該不斷地加強學習,用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張揚的個性來感染賽場上的裁判和觀眾,使外部環境趨向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同時,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在任何場合或出現任何情況時,都能冷靜對待,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能夠面對現實,客觀地評價自己。不會因為一時的失敗或成功而改變自己的心態,始終以正確的比賽動機,根據具體情況與教練員指定的適當目標,正確對待比賽。實踐證明,心理素質的提高,有助于技術水平的正常甚至超常發揮。因為良好的心態給運動技能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適宜的內部環境。運動員應該在實踐中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堅定的和敢于面對現實的人。
七、淡化比賽名次,減輕心理負擔
名次等一些硬性指標,對于運動員來說可以是一種動力,但是在壓力過重的情況下,這種指標壓力往往會給運動員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想贏怕輸,在比賽中患得患失。對于這種運動員,教練員在比賽前應該盡量避免給運動員下達硬性的指標任務,可以采用婉轉的方式,比如,只要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就可以等等,來淡化運動員對名次的追求,從而減輕運動員的心理負擔,輕裝上陣。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教練員要講究一個語言的藝術。同時,學員可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能在行為的改變和主觀經驗方面產生一種效應,引起心理、生理上的某些相應的變化。通過自我暗示進行適當的自我控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較好地解決心理能量的恢復問題,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堅強的信心,確立長遠的目標,更好地進行比賽。
八、結語
自行車運動作為一項常見的體育運動項目,不僅需要運動選手具備良好的體能與耐力,專業的自行車運動技巧,同時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在自行車比賽中,心理因素已經成為影響賽事成績的重要因素,加強自行車選手在比賽過程中的心理控制,已經成為強化選手實力發揮的重要舉措,在運動員培訓課程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步增加。
參考文獻:
[1] 尹磊.淺談自行車運動員合理安排力量訓練及科學恢復的方法[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2012.
[2] 房有利.自行車運動員應用BT-ATS功率車—訓練效果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3.
[3] 李珊珊.平交路口機動車自行車行人及其相互干擾微觀行為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3.
[4] 唐金妹.關于射擊運動員比賽心理準備幾個方面問題的簡要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