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卓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7-000-02
摘 要 校園足球在中國被廣為認可,它究竟具有怎樣的功能,又能夠為中國足球的振興帶來怎樣的作用?而對于傳統足球學校、新型足球學校,他們又如何同校園足球實現互幫、實現協作,共同為培養中國足球人才發揮作用呢?
關鍵詞 足球 促進 影響
校園足球的促進作用,主要還是針對足球運動的普及和足球文化的形成。根據運動心理學理論,一個孩子從接觸足球到最終成為職業球員,需要經歷的過程很復雜:從接觸到興趣,從愛好到特長。在很多歐美國家,足球成為男孩子們的第一個玩具,他們能夠擁有良好的場地享受足球的樂趣。如今,中國的校園足球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首要任務便是讓更多的人接觸足球。只有接觸才會產生興趣,進而形成愛好。然而,如果在這個階段措施不當,急于求成,足球便不再是樂趣,而會成為一種負擔。
一、校園足球的開展面臨著諸多困難。
(一)首先是場地問題。盡管財政部有過設立校園足球專項資金,且部分省份已經或即將設立地方類專項資金,但若想在2017年實現全國2萬所足球特色學校,任務相當艱巨。很多學校并不具備場地條件,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從政策角度來講,如果能夠使得學校與公共體育場地、社區體育場地進行合作,并利用現有場地進行訓練,無疑是可行之道。而對于這些提供場地的單位,或可考慮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二)師資質量問題。發展校園足球,必須擴大足球師資隊伍。以2017年全國2萬所足球特色學校的目標為例,即使每所學校只會配備一名足球專業教師,全國總計需要2萬名。目前,教育部已將足球教師的培訓納入“國培計劃”,希望以每年6000人的速度進行培訓。與此同時,以國際先進經驗為借鑒,制定一份培訓大綱與教材也是當務之急。而對于那些擁有足球專業經歷且愿意進入校園教課的運動員,同樣可以發展為足球專業教師,期間也需要相關政策做到吸引。
(三)足球文化的培養。在中國,一切圍著高考轉的應試教育思想在學校、家長及社會根深蒂固。長期以來,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概念:即體育生=淘氣+學習成績差。然而,作為世界第一運動,足球既能強健體魄,又能增強吃苦精神;既可促進學習,又能打造團隊協作意識的氛圍,“踢球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手段”,這是急需營造的一種社會氛圍。此外,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需要打破壁壘,互相承認比賽,考慮讓更多踢球出色的學生可以享受考試加分的政策優惠。而到了大學平臺,鼓勵組建高水平足球隊,且招收足球特長生也是必備之道,從而打通人才持續成長的通道。
二、傳統足校的十字路口
校園足球的功能是足球人口的普及和足球氛圍的形成。從人才成長的角度來看,一個孩子從校園足球進入到職業足球,需要專業足球學校的過渡。足球學校,一直是中國培養精英足球選手的主陣地。但是,中國的足球學校從鼎盛時期的4000多所,急劇減少到現在的不足20所。該現象足以說明:傳統的足球學校在辦學模式方面遇到了嚴重挑戰。
究其傳統足校的衰落原因,主要在于培養的學生出路單一。當他們畢業后,除了踢球,便無法與后繼教育銜接,無法融入社會。具體表現為忽視文化課學習,學訓矛盾突出;封閉教學,不重視對學生進行“做人”的培養,所培養出的學生大多屬于單純的“足球人”,而不是應對當今社會激烈競爭的“社會人”。此外,足球理念落后,訓練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忽視青少年身體、心理和智力特點……這些都是現實的難題。至于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雖然在國內堪稱優秀,卻難以肩負沖出亞洲的重任。
目前,傳統足校已經走在了變革的十字路口,需要在辦學模式,辦學理念及訓練等方面做出艱苦的轉變。而若想成為校園足球發展的“加油站”、“深造地”,就必須從訓練理論、訓練方法方面進行變革,做到與世界接軌,形成更科學、更先進的足球教育理念。
至于同校園足球的協作,需要傳統足校將經過實踐檢驗的先進理念,在校園足球平臺進行培訓,普及,以普及層面提升中國足球的基礎水平。目前來看,校園足球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傳統足校的支持和幫助;傳統足校的提高,也需要校園足球提供更多優秀的足球苗子。雙方各司其職,共同提高,一同撐起中國足球的未來。
三、效仿恒大足校的探索與嘗試
傳統足球學校面臨挑戰,需要轉型和改革,同時也面臨著機遇。國家有關部門在大力提倡校園足球的同時,也應該充分認識到足球學校不可替代的功能與作用,充分發揮新型足球學校的作用,尤其是像恒大足球學校這樣的新型足校。
以恒大足球學校為代表的新型足球學校,除了完成培養本校精英少年的任務,仍可以在多方面為校園足球提供幫助。例如,培養校園足球骨干力量。據了解,恒大足校現有學生2600多名。隨著校園足球的開展,一些學生會回到家庭所在地學習?;氐疆數貙W校,他們應該是各校園的主力球員,屆時可以將恒大足校西班牙籍教練所傳授的理念傳輸給隊友們。
自創辦之初,恒大足校便在學習、訓練等方面做出許多深入的研究,并借鑒國外青訓的成功經驗,努力避免傳統足校舉步維艱的弊端。兩年以來,作為一所新型足球學校,辦學思路正在逐步得到驗證。除了寄宿制,同時具備所有校園足球的特征。眼下正處于中國校園足球的發展期,如此思路,也算是為未來提供一個范例,同時提供一條中國足球青少年培養的創新之路。
四、摒棄功利
在歐洲,90%以上的男孩都會踢足球。當然,這得益于當地良好的足球環境,包括充足的場地、紅火的足球氛圍等等,這些條件都保證了這些國家足球人口的數量。
由于歐洲各地在小學、業余俱樂部、甚至幼兒園階段均設有足球教育,使得孩子們在幼兒階段便得到足球啟蒙教育。例如,德國足協與教育部門緊密合作,為這些單位制訂了嚴謹、詳細的足球啟蒙教育教學大綱。其中,特別強調對足球樂趣的培養,以及對于人格全面發展的要求。
雖然在不同的歐洲國家甚至不同的俱樂部,關于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作法會有所不同,但基本要求則是相通的:具有充分滿足兒童、少年踢球愿望的足球場地;重視對球員進行“人”的培養,強調足球是生活的一部分;重視文化學習,強調學習對踢球的重要性;重視親情,強調家庭教育;重視科學安排訓練,強調訓練質量;重視比賽,但不以輸贏論成敗,一切以培養高水平人才為目標。
至于中國的學生們練習足球,從一開始便具有很強的功利性,練球的唯一目的就是成為球星。為此,學生遠離父母,遠離家鄉,到足球學校學習。這些均不利于對學生進行“人”的培養,沒有尊重身心發展的規律,人為地剝奪了足球少年享受親情和家庭教育的機會。因此,足球先進國家所具有的科學、系統的訓練體系和競賽體系、所遵循的技術提升規律,所重視的訓練科學性和合理性,十分值得借鑒。
基金項目:湖南工學院教研教改項目,題目:高校開展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利與弊——以湖南工學院為例,經費卡號A1531,1000元建設經費。
參考文獻:
[1] 袁玉濤,田振生,等.足球課實施教學目標的實驗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0(2).
[2] 茍俊龍.藍通高校足球選項課繼續深入改革的瓶頸[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3).
[3] 鄭和平.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基本思路[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