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鵬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步伐在不斷的加快,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理念,同時對自己住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基于此,人們更加希望擁有一個與自然合成一體的生態環境。而園林施工在城市建設中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為了營造一個更能夠適宜人們居住的生態環境,我們一定要注重生態價值的發展,本文就探討了園林施工中生態理念的融入,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理念;園林施工;對策分析
引文
園林不但能夠使城市環境得以改善,而且還能使人們生活的質量提高,因此,必須對園林施工工作加以重視。在施工時,對生態理念的融入可結合園林工程發展與社會生態環境,從而保證營造出更加安全、穩定的環境,從而更適合人們的生活和居住。
一、生態理念對園林發展的重要性
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造成水土資源短缺、生物棲息地喪失、熱島效應顯著等帶來的空氣污染、水污染一系列嚴重的人居環境問題,如何能通過綠化手段改善空氣污染與水污染等來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已提上日程。限于生態理念是將會產生人類、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三者間的復雜關系,因此,要在城市、城鎮建設的多個方面所體現生態理念。生態理念的融入無論對于經濟利益還是環境效益都將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和意義。當前,人文主義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和生態理念園林工程的不斷建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促進和發展。
二、園林施工中融入生態理念的幾個重要原則
(一)合理搭配原則
園林施工融入生態理念的一種體現就是搭配合理,對植物進行選擇時,要對當地的優秀植物品種進行篩選,同時還要注意對外來植被的引進,從而很好的結合這些植物,進一步組成一個平衡的植被生態系統,使園林工程既能使美觀功能所體現出,又能使其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最大化實現。在此基礎上同時還應注重綠化景觀、水體景觀與硬質景觀的呼應結合,使主景與配景的搭配合理得到保證,重視韻律、節奏的體現,從而達到豐富景觀效果的同時力求打造復合型的更優城市生態系統。
(二)因地制宜原則
在對園林施工植物進行選擇的時候,不但要對因地制宜原則進行遵循,而且要對植物的生長條件全面分析,對當地的氣候環境綜合評估,從而對最適合生長環境的植物進行選擇。在對當地氣候環境分析時,需要對有利因素和有害因素進行分析,要對能夠促進城市環境修復和城市綠化的植物進行選取,從而讓生態理念在園林施工過程中完全的融入,使城市的土壤環境條件得到改善。
(三)成本節約原則
生態理念不僅僅在環境上所體現,而且還在成本的節約上有一定的表現,所以在工作環節,要求園林設計者和施工者對園林的施工成本要素充分考慮,在保證園林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的使園林的成本降低,而不僅僅是在環境方面追求生態理念的融入,使成本的節約忽視。因此,為了更好地將生態理念融入到園林的建設中,在爭取節約成本的基礎上,一定要將環保節約作為基本的指導思想。
三、城市園林施工中融入生態理念的舉例
G20主會場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屋頂花園項目不失為一個將生態理念融入城市園林施工的不錯體現。此工程為屋頂綠化工程,離地面高約45米,園林綠化面積約65000m2,包括了喬灌木植被綠化、園路園橋、古建鋪裝、循環水系、望石假山等等景觀,被譽為國內生態最優的屋頂花園。
(一)綠色建筑節能與環保
首先,博覽中心的屋頂綠化使得屋面能夠吸收大量的太陽輻射熱量,發揮植物蒸騰作用帶走部分熱量達到直接降溫的目的,屋頂綠化對于建筑體來說是一個天然的“綠色空調”,能有效阻止夏季烈日對建筑體的暴曬以及室內氣溫的調節。屋頂綠化同樣具有顯著的保溫效果,由于屋頂覆土層以及植物層的保護,冬季外界冷空氣不易侵入,室內的溫度不容易散失,起到了較好的防寒保溫、增強建筑節能以及改善室內外環境。其次,屋頂綠化生態小環境環保體系能夠控制廢棄物污染、優化水文過程、清新凈化空氣、提升環境形象。屋頂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由交通工具、空調設備等工業化產生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增加空中負離子含量、吸附重金屬、空氣中的粉塵如PM2.5等有害元素,能有效提高空氣質量,對減輕環境污染具有顯著的作用。另外,建筑屋面構造的破壞很少因承重構件導致,未綠化的屋頂在夏季高溫曝曬、冬季冰雪侵蝕等因素作用下,結構面經歷較大的溫度變化,經常處于熱脹冷縮狀態,較容易破壞建筑屋頂結構,城市屋頂綠化可以有效地調節屋面溫度、抑制熱脹冷縮等導致的裂紋情況發生、避免防水層損傷、防止火災和機械性破壞,對建筑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從而達到改善建筑屋面性能,延長使用壽命的效果。
(二)優化雨水利用及養護效率
雨水是自然水循環系統的重要環節,也是區域水資源補充的重要來源,一般的城市屋頂無法更好的對雨水進行有效收集和利用,影響城市排水系統壓力,降低了城市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博覽中心的屋頂綠化通過綠化植被層、土壤層、陶粒層、排水盲管和雨水管溝、水池泵房等系統的分工協作,可以分別起到吸收過濾存蓄雨水、延緩雨水徑流時間,排滲、回收雨水等對屋面水系、綠化養護等用水進行循環利用的作用。再有值得一提的是,博覽中心還引進德國先進的技術自動灌溉和微噴技術。本項目在所有的綠化種植區內都埋設了仿生滴灌管系統,于地下近植物根部處間距30公分道道布設,遇喬灌木處采用環繞布設,由總管接支管放射性覆蓋到整個綠化區域。系統工作時通過在灌溉區安設的多個土壤濕度傳感器和空氣質量監測傳感器檢測到的數據,經由物聯網傳送到遠程管理控制中心,數據分析后來控制自動灌溉和微噴裝置的啟閉,形成仿生滴灌管對苗木、草皮根部直接給水的養護。這種給水方式水分蒸發損失小,幾乎沒有水分的浪費,且不影響地面景觀,大大降低了人工澆水養護的頻次,提高了苗木、草皮的養護質量和效果。
(三)因地制宜及搭配效果
博覽中心屋頂花園受限于屋頂荷載的條件限制,施工中多方面考慮減重措施應對:采用輕質的陶粒作為蓄排水層:對土壤進行改良:對部分堆坡地形處進行輕質高強泡沫球換填等等。在綠化搭配方面以綠色為主色調,搭配色度的深淺不同,春可觀花、秋有彩葉,豐富了感官效果:由于覆土荷載原因無法實現大幅度堆坡造景,施工中主要通過苗木組團分隔構筑空間,增加層次的高低錯落并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再輔以亭廊軒假山等蘊含西湖文化以及中國特色的襯托,可謂畫龍點睛相得益彰。
四、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各大城市在不斷增加園林工程和景觀數量,不斷美化城市面貌的同時,更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也進一步提高了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園林施工過程中,為了使園林景觀對大自然更加接近,一定要進一步融入生態理念,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