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湘玲
23年前,在瑞士蘇黎世上大學的Freitag兄弟非常崇尚環保,也熱愛騎行,但讓他們感到頭痛的是,蘇黎世每年有超過四個月的時間都在下雨,因此包包經常被淋濕。看著濕漉漉的書本和材料時,兄弟倆都十分懊惱。他們決定購買最防水的包包,然而,找遍了商場也沒發現一只既輕便又實用的防水包。無奈之下,學設計的哥倆兒準備自己做一款,但是卻找不到合適的防水面料。
有一天,哥哥在公路上看到一輛蓋著篷布的卡車,想起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中國人用紅白藍帆布做成的蛇皮袋,便突發奇想:為何不用廢舊篷布來做一款包包呢?他將這個想法告訴弟弟,弟弟笑道:“廢舊篷布雖然防水好,但是,破舊不說,還臟兮兮的,用它做成的包包肯定很難看。”哥哥堅持要試試看,弟弟只好同意了。
于是,兄弟倆先研究了包袋的制作工藝,設計好圖紙,再從廢品站買廢舊的篷布和汽車安全帶,還臨時學習了縫紉技術。幾天后,一只普通的郵差包問世了。讓他們失望的是,包包和想象的樣子差距很大。于是,他們開始反復修改。
幾經周折后,他們做出了一只較為理想的包包。雖然看起來毫不精致,還帶著一股篷布的膠皮味兒,但是,它的防水效果非常棒,簡單而獨特的造型吸引了很多路人的眼光,于是他們決定生產更多的篷布包包。
為此,兄弟倆注冊了Freitag商標,并成立了公司,還聘請了多名優秀的設計師和工匠。他們在公路上掛出“回收廢舊卡車篷布”的告示,將收來的篷布清洗消毒,在精心設計和裁剪后,交由工匠手工制成。雖然包包表面看似粗糙,但棱角分明,很有質感,內部還有多個人性化的夾層,能滿足多種物品的存放要求;用汽車安全帶做成的背帶既時尚又耐用;為了讓包包更具特色,他們還確保每一只包包的圖案和配色都與眾不同。
當第一批包包投放市場后,購買的人并不多。Freitag兄弟倆很納悶:包包新穎時尚,質量上乘,價格也很合理,為什么不受歡迎呢?
一天,弟弟突然想到:如果人們了解了背后的故事,不就增加了包包的賣點?他將這個想法告訴哥哥。哥哥擔憂道:“可我們上哪兒去找故事呢?”弟弟說道:“我們可以讓顧客了解包包的制作工藝和過程,以及它們的獨特性,尤其要宣傳我們的環保意識,讓人們知道包包的特殊意義。”
于是,他們在電視等媒體大量宣傳Freitag包包的環保理念和制作過程,還展示了包包被叉車碾壓也毫發無損的視頻。果不其然,有“故事”的Freitag包包很快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鐘愛它的實用和時尚,更青睞于它們的環保與可持續利用的制造理念。
如今,獨樹一幟的Freitag包包不僅早已被瑞士人奉為“國包”,還在全球開了400多家分店,被親切地譽為“廢品做出的世界名牌”。
有時候,很多看似無用的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只要你能發現它的價值并充分利用,就能創造變廢為寶的奇跡。
(馮國偉摘自《東方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