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
全世界需要搬家、出長差的人們,都想有一個說帶走就帶走的家。因此,原本學建筑設計的李鼐含腦洞大開,顛覆了家具的形態,讓家具像變形金剛一樣好玩有趣。
李鼐含在英國倫敦的巴特利特學院學習設計和建筑,畢業后曾獨立完成各種不同規模的項目,包括在北京草場地藝術區的Keruo空間、御廚餐廳和故宮中的禮品店。對傳統文化和前沿技術的思考、探索與實踐讓她從建筑設計、裝置藝術到展覽設計,不斷跨界。
2010年的一天,李鼐含接到去米蘭布展的通知,需要打包作品和行李。很多裝置作品既重且大,裝起來十分麻煩。長途運到目的地后,拆解的工作也十分繁復。
在展場邊休息時,她想起之前租房住時根本不敢買喜歡的家具,因為一旦搬家就很麻煩。生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也因此大打折扣。每搬一次家,隨著物件的失散,都會丟失一些珍貴的記憶。后來,看到米蘭港口堆積如山的集裝箱,她突然想到,要是家具可以像集裝箱一樣隨意組合、輕松拖走就好了。
為了設計出心目中的“集裝箱”系列家具,李鼐含成立了一個藝術咨詢工作室Bao Atelier。她先畫出圖紙,然后團隊反復討論如何在技術上突破難點,讓藍圖成型。
六個月后,這套家具亮相北京設計周,一開始就吸引了大眾眼球。它們跟常用的家具尺寸沒什么區別,材質、設計樣式看起來比較巨型,但是可以靈活地折疊、展開,反而更節省空間。為了讓它們更像集裝箱,木板外殼還包了一層鐵皮。把箱子輕輕拉開,或者翻轉,可能是一個書柜,也可能是一個茶幾,甚至是一個廚房,鍋碗瓢盆灶臺都有。

李鼐含的設計引領了家具行業的設計潮流,宜家、紅星美凱龍等家具賣場都出現了許多類似的折疊家具。她的創意不止于此。既然家具外形可以是集裝箱一樣的,那么也能和建筑結合起來,做成摩天大樓的造型吧。
興致勃勃的李鼐含立即嘗試起來。她做了一個愛丁堡花園一樣造型的桌子,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造型的沙發,聯合國大廈呢,則變成了書桌。還有北京的標志性建筑CCTV大樓,大褲衩造型,底樓和兩側一一拉開,竟然是一個可以無限收納、使用的衣櫥。這是李鼐含琢磨時間最長的一件家具,歷時超過3年。CCTV大樓是開拓性的設計,把孤立的摩天樓宇變成環狀、可循環的環境,很顛覆。
就這樣,李鼐含這組兼具實用性、藝術性的“我是一個紀念碑”家具系列,重新定義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在銷往國外時,她選擇了在美國被認為是高檔物料的材質,與不銹鋼材質搭配。為了體現中式風格,亭臺樓閣那種細雕的局部,則需要用硬度很高的紅木。現在她打算在材料上做更多有趣嘗試,她覺得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生活也可以是游戲。
工作之余,李鼐含最喜歡的是背上旅行包去游歷祖國大好河山。國家的土地是有記憶的,山山水水中沉淀下許多的文化記憶。走多了,接觸的地方多了,有一種溫柔的被打動的感覺。李鼐含希望在不久,能把這些文化記憶移植到家具上來,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馮國偉摘自《莫愁·智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