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所謂“新銳”表現在億蜂平臺上就是打造線上線下雙服務的模式,正是這種模式讓億蜂避免了僅僅是打造線下產業園區那種模式的困境。
“傳統的電商平臺解決了貨物貿易領域的企業賣產品的問題,可中國還有一半以上的企業他們并不賣有形的產品,他們賣的是服務。但是中國沒有一個綜合領域的、為這些賣服務的企業提供一個交易市場的平臺。而我們正在做這件事情!”說這番話的人叫張濤,80后新銳創客,豪言要打造服務業的“阿里巴巴”。
而就在與記者交流的前一天,張濤榮獲了《2016~2017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新銳人物》獎,他一手創辦的億蜂同時榮獲《2016~2017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最具影響力企業》獎。張濤與億蜂的雙雙獲譽,標志著這顆“新星”已然跨入江湖視野。
試錯后尋找剛需
張濤是江蘇人,創業前曾在商務部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做主編,后擔任北京市國際技術貿易協會秘書長。那個時候,他心里就一直有個聲音在說:“我不喜歡這樣循規蹈矩、相對安逸的生活,趁年輕,去挑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帶著向往自由的叛逆,適逢國家的經濟大環境對創業者的鼓勵與支持,張濤走上了創業之路。
SAAS(軟件服務)是張濤一開始最早關注到的一個領域,他發現這個東西在外國很受歡迎,中國市場沒人敢做。憑借著職業的敏感,經過幾番深思熟慮,2010年,他離開體制和其他合伙人共同創辦了北京瑞克博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博云網。做云計算,SAAS,目的在于把那些可憐的中小企業廠商,都線上化,開端口出租軟件,開通API單點登錄功能,用戶注冊以后可以通租。
但是,由于當時的中國市場用戶付費意識的淡漠、知識產權的意識不足使得該項目未能獲得成功。
“首先是不掙錢。人家都用的是免費的軟件了,為什么還花錢租?其次財務軟件和客戶關系軟件內容怕泄露。如果放到博云網上,公司如何做賬都會被看到。”這是張濤后來總結的教訓,不過,這一次的失敗讓他建立起一支團隊并積累了大量的資源。
“雙創”帶來轉型靈感
意識到項目漏洞之后,整個團隊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轉型的問題。直到李克強總理到中關村提出了“雙創”的概念。
在之后的政策大力扶持和市場資本虹吸的雙重作用下,眾創空間站上了風口,成為一場席卷全國的“風暴”。相比于傳統意義上的孵化器來說,眾創空間的低門檻、開放式、便利化等優點為更多的草根創業者提供了成長和服務的平臺,吸引了一大批現代初創企業的入駐,而巨大的行業張力,也誘惑著新從業者的加入。
于是,張濤的“轉型”調研團隊開始把目光投向“雙創”以及“火熱”的眾創空間,但是最終還是禁住了“誘惑”。“我們之所以沒有選擇眾創空間作為切入點,基于兩點考慮,一是我們真正做的是搭建一個為中國數量上超過50%的服務型企業進行業務服務的平臺,而不僅僅是孵化內容。二是我們長期服務于中小企業,知道企業的最重要的剛需痛點并不是場地,而國內很多眾創空間的服務職能是弱化和缺失的。真正能為企業提供‘一攬子服務的機構太少,這加劇了初創企業的生存危。”
“我們的團隊多來自于體制內、大數據平臺公司以及產業園區的運維方,他們大多服務于政府和企業,對中小企業的痛點抓的比較準,和更多的理論家比較起來,他們更實戰,長期處于一線服務的角色。”結合自己和團隊的優勢,張濤認為,雙創大潮的來臨,有必要搭建一個綜合性平臺,為服務型企業提供服務的機會到了!
基于此,在2015年,博云科技打造O2O創新創業大數據平臺——億蜂平臺,為廣大創業者提供找投資、組團隊、租場地、孵化項目、請導師等全方位服務。之后,建立了以“億蜂企業服務交易平臺”為統領、“億蜂創新發展研究院”為指引、“億蜂城市產業基地”為抓手、“億蜂雙創眾投基金”為推力的“四位一體”的企業級資源服務生態系統,為滿足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對企業級資源的迫切需求,助力企業實現價值創造和發展能力的可持續提升。
和孵化器相比,億蜂的區別在哪里?張濤始終強調,億蜂是一個類似于阿里巴巴網站的平臺。“我們把自己的目標定位于服務業的阿里巴巴,通過搭建一個賣場,讓更多賣服務的企業在平臺上開展交易。這個和孵化器有著本質的區別,甚至不在一個維度上。孵化器和億蜂的是酒店與攜程的關系,億蜂是所有孵化器的服務方,可以把所有孵化器的服務推送出去,為他們進行服務。”
模式創新 厚積薄發
切到了一個痛點比較精準的轉型入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打通不同類似企業服務交易的各個環節。億蜂最初聚焦于“雙創”領域,要想打通創業服務的各個環節并不容易,特別是服務型企業的交易有著自身的特點。
張濤坦言:“線上很難完成交易,因為他們的服務是非標準化的,和商品貿易不一樣,貨物貿易更多的是標準化的產品。我們在模式上類似于1688平臺,通過線上信息匹配、大數據的對接去撮合交易,線下完成并實現交易。也就是我們對過程負責,而不對交易的結果負責,給廣大服務型企業提供一個獲得交易的可能性是我們的價值所在。團隊最困難的時候是盈利模式的建立的時候,我們花了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代價去尋找盈利模式,終于找到了幾個穩定性、健康的收入模式。”
在張濤眼里,所謂“新銳”就是指商業模式的創新,表現在億蜂平臺上就是打造線上線下雙服務的模式,正是這種模式讓億蜂避免了僅僅是打造線下產業園區那種模式的囧境。而且基于企業數據平臺,知道有哪些行業的企業、哪些行業的服務、哪些企業擁有哪些需求。“我們會將需求落地到線下運維的產業園區中去,這樣和企業園區運維方比起來,擁有一個大數據庫的支撐實在是一個幸福的事情。對于專門做細分領域的平臺來說,服務型企業的交易往往是線下需要落地的,我們又擁有線下的園區和產業服務來落地,這也同樣幸福。”
找到剛需,團隊靠譜,擁有行業資源,又有新銳的商業模式,清晰的自我發展定位。同時,億蜂的發展,也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關注和支持。于是,天時地利人和,之后的億蜂正式步入正軌,迅速發力。
2017年4月,億蜂完成6000萬元Pre-B融資,投后估值近20億元人民幣。目前聚集超過40萬家服務型企業入駐經營與交易,計劃年底突破150萬家中小型服務類企業,努力打造成國內最大的服務型企業交易市場。并且已在上海、北京、西安、寧波、鄭州、無錫等十多個城市打造及合作打造產業園區和孵化基地,預計今年年底線下業務將覆蓋22個城市,計劃于2018年底擁有能夠孵化1500家企業的服務能力和載體規模。另外,億蜂基金目前已形成全國母基金和地方子基金兩套服務線。
臨近采訪結束,張濤向記者透露,下一步億蜂將爭取在近一兩年內完成上市工作。而距離打造服務業阿里巴巴的目標,他也有著充分的信心:“在服務型企業的支持下、在國家雙創和產業幫助的力度持續加大的利好條件下,盡管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堅信后發優勢,有很大的信心完成我們的目標,更好的為廣大服務型企業搭建一個市場、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