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深成
摘 要 現代初中生一直生活在高濃度的教育氛圍里,班主任無時無刻進行著各種說教,學生就像生活在教育的霧霾里。陪伴而不嘮叨,用愛陪伴,用心引導。陪伴本身就是一種教育,但這樣的教育沒有了痕跡,陪伴教育如水般柔和,直抵心靈,浸潤生命。因此,文章將對此展開深入的探究,希望借此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 陪伴教育 用愛陪伴 用心引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5-0029-02
一次偶然的機會拜讀了家庭教育專家劉稱蓮的《陪伴走過初中三年》一書。劉老師的教育理念:能夠影響小孩成長的因素——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所以如果孩子出現了一些讓人理解不了的行為偏差,家長們一定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給了孩子負面的影響。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記得:陪伴而不嘮叨,引導而不控制!用愛陪伴,用心引導!突然感悟:當了二十幾年的老師、班主任,我們的學生一直生活在高濃度的教育氛圍里,班主任老師無時無刻不滲透各種教育,無時無刻在進行各種說教,無時無刻在試圖影響和改變學生。我們的學生就像生活在教育的霧霾里一樣,已經到了窒息的程度。因此,把陪伴教育應用于德育工作中刻不容緩。
一、陪伴教育的涵義
陪伴從表面意義上說就是“隨同做伴”,但是從學校德育層面上,其內涵更豐富,不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授。在陪伴過程中,對同學們進行思想和行為上的引導,矯正由年齡特征、性格偏差,或外部因素影響造成的行為偏差,從此意義上了解,陪伴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而且比重復說教或制定規矩更有價值。因為陪伴教育是寂寞時有人陪伴,迷惑時有人指引,成功時有人鼓勵,失敗時有人理解。陪伴不僅僅是衫隨,更重要的是心隨,是老師的心跟著同學的內心一起成長,一起相伴。陪伴教育更讓同學們心靈成長上有了安全,自信,愉悅和榜樣。
二、陪伴教育的實施和成效
(一)陪伴而不嘮叨:陪伴讓學生們愛上讀書
早讀、晚讀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最令班主任頭痛的事情:自由讀往往堅持了幾分鐘就沒有了聲音。學生帶讀、放錄音跟讀可以做到讀書整齊,聲音響亮,但也只能用于應付年級檢查。苦口婆心說教、嘮叨開聲讀書的好處,制定班規獎勵積極讀書的,或者對不讀書者扣操行分等等,均改變不了學生不讀書的現狀。2016年9月開學第一天的早讀,我們一改往日逐個督促學生讀書的做法,取而代之是班主任坐在講臺上,認真的大聲地讀英語課文,只是一心讀著英語課文,暫時沒有關注教室里誰在讀誰沒有讀。開始時同學何滿臉疑惑而竊竊私語,慢慢地班干部加入了讀書的行列,再慢慢地讀書聲淹蓋了所有竊竊私語。以后的每一天,班主任堅持早讀、晚讀陪伴同學們讀書。偶爾班主任會遲些回來,教室里也早已讀書朗朗。
如果教育只是這樣的陪伴,充其量的意義不過是營造了一個讀書的環境。我們作為教育者,陪伴教育是落實在行動中的責任和智慧。以平等的心陪伴學生,盡最大的所能給每個學生提供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給每個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我們陪伴同學們一起早讀、晚讀,發現同學們有不會讀,或發音不準,或語調把握不好等,都給予及時的幫助和引導。若是同學們讀書、發音準確、聲音響亮、語感優美,我們也會給予及時的贊許和鼓勵。讀書課上,學生感受到的是溫馨、和諧,沒有厚此薄彼。陪伴教育不僅僅是形隨,更重要的是心隨,是教師跟隨同學的內心一起成長,一起相伴。陪伴讓同學們愛上了讀書。
(二)陪伴而不嘮叨:陪伴,在體驗和觀摩中受到教育
班會課,是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講臺,每周一節,特殊情況隨時加課。班會課上嘮叨的內容基本上是根據學校,結合本班本周的基本情況,表揚表現優秀的同學,通報存在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對同學提出各種的要求等等,這些均是老生常談。班會課過后,也不見得班風好了,同學們的學習習慣形成了。為此,我們在班會課形式和內容上做了大膽的改革:確定主題,從身邊搜索教育素材,在班會課上與同學們一起分享。開學初為了上好《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主題班會,早上6:30分班主任來到學校捕捉勤早上學的同學的身影,并對這些同學進行了跟蹤調查,往往發現勤早上學的同學,普遍是學校各年級的優秀班干部、優秀三好學生及學習成績突出者。巧合的是在學校大清潔日或大型活動,工作最積極或最晚離開學校的人群里,我們往往可以輕易的找到相同面孔。我們把這些照片及調查內容制成ppt,在班會課上與同學們分享。無需解釋,不用說教。同學們遲到的現象明顯得到改善,值日工作不再需要老師操心。這是老師的陪伴與同學們體驗中受到了啟發。
陪伴就是教育。把收集到的材料制成ppt與同學們分享,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班主任對工作的認真與熱情,不計較個人得失,廣泛的愛好……必將對同學們產生深深的影響。這樣的教育沒有痕跡,如水般柔和、直抵心靈、浸潤生命,能影響學生的一生。美國教師雷夫說:我不會強迫孩子改變,我沒有這個權力。我的責任是讓孩子自己體驗和觀察,自己得出結論。
三、結語
用愛陪伴,用心引導——在學校生活中,班主任與同學們朝夕相處,是同學們學習生活的陪伴者。正在成長期的初中生隨時隨地都在用自己那敏銳的眼晴觀察著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著老師的言行舉止。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用愛陪伴,用心引導,要求班主任要不斷完善自我,時刻保持自己的形象,讓自己的一言一行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
參考文獻:
[1]鄭雪,王玲.西方心育教學模式評介[J].心理學探新,2000,(01).
[2]楊曾龍.師愛的誤區與師愛的藝術[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02).
[3]畢世響.直指精神靈魂出竅——心育作為教育學體系和教育范式的意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