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修
機器人的智商不斷提高,其靈巧性、柔韌性、智能性越來越好,所能勝任的工作范圍也不斷擴大,不僅能干重復性體力活,而且在復雜的智能領域不斷突破。
如果說之前谷歌“阿爾法圍棋”(AlphaGo)擊敗韓國著名棋手李世石九段,被認為人工智能實現了里程碑式的一步。那么緊接著谷歌稱又在訓練AlphaGo玩迷宮游戲,稱其已具備人類水平,這就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機器智慧很快就要超越人類智慧了。
拿手好戲是程序性工作
忽如一夜春風來,周圍許多工作崗位已換上機器人,這種現象以往只是發生在工廠流水線,現在從物業保潔到餐廳服務員,從大型表演中的群體伴舞到醫院里的醫療診斷,機器人似乎已全面走進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機器人的“工作喜好”有規律可循,主要是程式性工作和智能性工作。
程式性工作是機器人的傳統優勢項目。受軟件程序的驅動,工業流水生產線上的程式化工作,機器人全能勝任,無論是切割、焊接、裝配、噴漆,還是包裝、搬運等,都能比工人做得更精細、更精準、更完美,而且它們還不怕臟、不怕累、不怕危險,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總是做得至善至美、無可挑剔。
近年來,智能性復雜工作也被機器人盯上。像智力搶答、下象棋等“腦力”勞動,流水線上那些工業機器人干不了,但對智能機器人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以往根據現場情況做出選擇和判斷是機器人缺失的一環,進入物聯網、大數據時代,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大數據能夠告訴機器人以往人類的經驗,物聯網和傳感器能延伸機器人的神經感知系統,這樣機器人就會具備學習能力和自主判斷能力。
圍棋一直被看作機器人難以超越人類智慧的堅固堡壘,但谷歌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已在比賽中戰勝了世界職業圍棋冠軍。智能機器人綜合智力正在接近人類,其靈活度、準確率和自主判斷能力與人類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譬如無人飛機、汽車自動駕駛設備,它們自行判斷路線、躲避障礙物等,靈活得像生命體一樣。
難以取代人類的個性化和創意性
與人相比,機器人更便宜且具有不消極、不怠工、不抱怨等可愛之處,但是,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智能機器人,畢竟屬于“物”而不是人,不具備情感、個性、意識、道德等人性,也不具備創新、創意、創造能力,這就決定了這些與人性相關的領域,機器人難以覬覦。
前面提到智能機器人可以讀X光片并作出診斷,還可以負責放射或掃描,實施麻醉、進行手術,分藥取藥。這些工作,許多醫療服務機器人都可以干,而且比人做得更好,但是機器人不會情感安慰,不會感情護理,不會心理疏導,不會實施個性化診治,不能與患者心靈溝通與互動。中醫望、聞、問、切這些需要針對獨特性進行個性化綜合判斷的領域,機器人還難以上手。
藝術設計類工作機器人也沒法沾邊。這類工作需要鮮明的個性、獨特的創新創造性思維,機器人可以做出至善至美的畫面,但不能在其中體現情感、創意、心態、靈感、道德、意識等個性特征。例如演藝明星,粉絲們既對其出神入化的表演如醉如癡,也對其本人乃至私生活有興趣,換了機器人這種微妙之處將不復存在。藝術是人類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個性化表達,人工智能智商再高,也只能表達共性。
情感類工作機器人亦無法涉足。機器人可以護理和照料年老體弱者,但是不能進行感情陪護;機器人可以授課,但不能進行個性化、差異化輔導,更不能替代家長或老師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許多服務性工作語言和文化背景很重要,有了共同的背景會讓客戶感到親切溫暖安心,這是機器人所不具備的。
體育競技運動機器人也難以取代。世界上有著數千萬運動愛好者,他們是各種職業球賽或體育競技運動的座上客。在綠茵場上擺機器人踢足球,人們可能會覺得很新鮮,但無法給人應有的興奮感。
發明創造類工作,改革創新類工作,同甘共苦類工作,傳情傳神達意的領域,機器人也無能為力。相對來說,機器人更直接影響中等技能工作,對于高技能和低技能工作,目前影響并不大,甚至管道工、電工、建筑工等這些普通崗位機器人暫時也難以取代。
未來即將消逝的10種職業
1. 記者
也許有一天,90%的記者都會失業!這不是危言聳聽,美國的NarrativeScience公司,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利用軟件開發的模板、框架和算法,瞬間撰寫出上百萬篇報道,《福布斯》雜志都已經成為他們的客戶。除此之外,互聯網的出現讓紙媒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
2. 銀行柜員
《商業周刊》中文網稱,未來10年,中國大陸80%的現金使用會消失,人們逐漸開始選擇網銀或移動支付。未來20年,絕大多數中小銀行如果不把前臺業務外包,將難以生存——無論這個預言如何,傳統金融業和科技行業正在進行一場生死時速。
3. 司機
如今看到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在硅谷101高速公路上穿梭,或是自己停靠到舊金山大街上,都已經不足為奇。而奧迪、豐田和奔馳等汽車廠商都計劃開發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因為汽車已經不需要人來駕駛,司機這一職業會消失。包括駕校老師、停車執法者等等職業也將隨之消失。
4. 裝配車間工人
全球最大代工企業富士康百萬“機器人大軍”計劃公布后引起外界矚目。專家稱一線工人短期內被擠占不可避免,一批生產工人將下崗成為共識。
5. 有線電視安裝人員
只要身處帶寬足夠的WiFi環境,就可以在電視上免費觀看在線視頻內容。有線電視這回事最終會消失,甚至電視臺的構建都會被打亂。相關產業鏈上的人都要當心,有線電視安裝人員只是一個小小的代表。
6. 加油站管理和工作人員
加油這回事可能會消失,因為石油在枯竭。未來,新能源充電站也許會遍布。不過,充電站也會實現自動化。不需要人來服務。而且,連駕駛都已經實現無人化了,當然也不需要人來負責加油、充電等工作了。
7. 經紀人、中介商
實際上中介商這一職業的悄然隱退已是正在發生的事情,信息高速公路的無限發達必將“奪去”別一群人的飯碗———經紀人。未來人們可能會需要更多專業的規劃師,而不是經紀人。
8. 職業模特
“超微科技”的運用使整容業更趨完美,已經有人在研發用電腦“勘測丈量”臉部細節,度身制作完美五官“零件”,以求“一勞永逸、完整美麗”效果的新技術。從這個意義上講,漂亮的臉蛋與高挑的身材人人都可以擁有,職業模特失去存在的意義,時裝秀真正地從T型臺走向每個人身邊的大街。
9. 各種工業樣品、小商品制造者
3D打印將顛覆制造業。這種方式最大的革新之處在于成本將比供應鏈產品便宜,而且有些東西不需要專門的人來制造了,你只需要有一個程序就行。所以,各種工業樣品根本不需要專人制造了。
10. 個體商戶
李寧實體店關掉1800百多家,電商的銷售額已經超過實體店的銷售額。未來三至五年全國有近80%的書店將關門。服裝店、鞋店有近30%的將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