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教育理念,即人人數學觀,它體現了數學的個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數學學習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齊劃一地發展,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習上存在個性差異,承認差異才能結合實際,承認差異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上發揮他的才能,獲得他應該得到且能夠得到的數學知識。遵循這一教學新理念,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進行了分層教學的一些探索。現就分層教學法的具體操作方法談談自己的一點粗淺看法。
一、層次劃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據學生的智力因素、數學基礎和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等將全班學生大致分為三個類別:a類:學習態度端正,能主動學習,接受快,成績較好,一些同學還能涉及課外書籍,學有余力,即優等生。b類:能完成作業,但作業質量不高,學習成績和能力一般,對數學課的學習有一定興趣,即中等生。c類:學習基礎差,成績不好,甚至對數學課的學習有畏懼心理,且學習難度大,消極厭學和頑皮不學的學生,即學困生。
二、分層教學法的具體要求
1.掌握各類學生的特點。a類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較強,反應敏捷,學習得法,數學思維能力強,有可能成為數學學習的尖子;b類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強,但學習不夠踏實、勤奮,學習方法欠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一部分向a類學生轉化;c類學生的學習信心不足,有畏懼心理,提高他們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使他們其中的一部分向b類轉化,多鼓勵,多提問,多輔導,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題趣味,要求他們在測驗中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績。
2.與各類學生采取不同教法。對b類學生要重點加強提高,端正學習態度,指導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其更上一層樓。a類學生學習得法,只需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難度不大的教材內容通過自學即可,重在提高自學能力和數學思維以及解題能力的培養。c類學生要求他們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對與他們微不足道的進步也要及時表揚激勵。
3.對輔導作業也要區別對待,提出不同要求。對于a類學生必須完成課本上的全部習題,同時還應補充一些課外習題,甚至于難度比較大的習題,以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滿足旺盛的求知欲;對于b類學生應要求他們正確、獨立、較快地完成課本全部習題,必要時面批作業;對c類學生要求他們按時完成作業就可以并保證面批,以便個別指導。
三、分層教學的基本原則
1.學生分層原則。學生分層主要參考學生成績、學習狀況和學生分層自愿。我們首先按學生成績給予所有學生排序,分出理論上的A、B、C三層,然后每個學生填寫分層自愿,并說出其理由,我們將理論分層與學生自愿不相符的學生征求原科任教師意見,進行必要調整。通過權衡,對不能按自愿給予調整的同學,及時耐心地做好其思想工作。
2.分層教學動機。分層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清楚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各層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施以不同的教學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且與其基礎相適應的教育,獲得相同的發展權利,讓每個同學都有進步。對A層學生突出了個“扶”字,讓他們學會學數學,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對B層學生突出一個“推”字,推他一把,讓他在數學學習上盡快上路;對C層學生突出一個“激”字,激勵他們努力探索和研究數學問題,培養創新意識。
3.動態管理原則。學生所在層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的學習狀況在不斷發生變化,學生的思想也在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對學生實施動態管理。由學生申請,每個實驗組三個教師協商,對學生所在層次隨時進行調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心理需求,把學生盡量調整到他比較滿意的層次,二是在實驗中形成競爭機制,激勵學生不斷追求進步,抑制學生中極易出現的“退步無所謂”心理。
四、實施“分層教學法”需要明確的幾個問題
1.分層教學法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便于各類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也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盡管給科任教師增加了工作量,但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2.分層教學法可克服“兩極分化”。“分層教學法”是一種較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克服學生“兩極分化”的輔助方法,它的根本是從一開始應防患未然,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采取各種措施,避免“兩極分化”。
3.在“分層教學法”中必須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要考慮學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安排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步驟,以適應學生的特點。運用“分層教學法”,雖然教師講課的難度大一些,速度也慢一些,但卻有利于學生.分層教學法實際上就是因材施教,其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4.實施分層教學法應向學生和家長講清楚,分層教學法并非是對“學困生”的放棄,而是更有效地促進,從而消除心理障礙,能積極配合教學。
總之,分組分層教學一方面充分利用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內在的需求,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了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