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占飛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第五中學)
摘 要:縱觀人類的發展歷史,故事一直都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傳播知識的重要途徑。歷史故事主要是以史料為基礎的,以簡單通俗的語言進行表達。歷史故事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索秘密的愿望。同時也能和歷史資料融合,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歷史。
關鍵詞:高中歷史;歷史故事;載體;運用探究
歷史一直被外界認為是枯燥的學科之一,因為主要講述的都是老舊的知識,缺乏新意,其實這種觀點是很片面的。所謂歷史,是對一特殊時間段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作出了高度的總結,學習歷史有助于現代人從先人的經歷中吸取教訓,達到“前車之鑒,后事之師”的效果。課本上的知識有時是尊重史料的記錄的,理解起來會很乏味,但是通過引入歷史故事,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歷史知識,更好地去理解史實,進而達到全面掌握。
一、高中歷史教學引入歷史故事的必要性
1.歷史故事充滿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的先決因素,如果有足夠的興趣那就會有專注的態度,這是學習的一大動力。歷史故事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的情節性的,好比電視電影一般,有特定的主角,這相較于書本的文字表述會顯得更新穎。教師在歷史事件的講解過程中引入歷史故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對該歷史作深入的探究。其次,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還可以了解掌握知識,不斷完善認知體系。再次,在歷史教學中適當引入歷史故事,可以讓學生的精神狀態保持一定的集中,這樣就不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教學很無趣。歷史故事對于學生的思維是一種刺激,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
2.歷史故事有情感內容和教育意義
新課改一直強調學生全面綜合素質教育,運用歷史知識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如教師可以通過名人故事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鴉片戰爭前夕的林則徐進行虎門銷煙;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時期的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壯烈犧牲,當敵人剖開他的胃,發現里面全是樹皮草根與棉絮;解放戰爭時董存瑞在隆化戰斗中舍身炸碉堡等等。教師在講解歷史故事的同時,可以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對英雄的高大形象必會肅然起敬,從而培養了愛國決心,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二、歷史故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1.通過故事引出教學內容
在歷史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先講述一個歷史故事,通過故事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要注意設置懸念,學生會感到新奇和有趣,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集中注意力,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加入到課堂中來。一般所選的歷史故事要短小精悍,避免過于冗長,而且要與即將講解的歷史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能夠快速導入正題。
2.課堂教學合理穿插歷史故事
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在適當時間點合理引入歷史故事,能夠維持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分心走神的現象。如,在講解唐朝時,講到唐太宗李世民,一般來說,李世民是公認的明君,自古就為人所津津樂道,頌揚備至,但是他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殺兄屠弟,囚父逼宮。從古至今,很多歷史學家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持理解、同情甚至贊賞的態度。但是學生有什么想法自然由他們去思考,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究,辯證地看待玄武門事變和評價李世民。
3.通過歷史故事做到“以事說事”
歷史故事往往是對某一歷史時段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實進行描述,通過歷史故事往往可以見微知著,讓學生更加真切地了解所學的歷史知識。歷史故事往往說明了歷史現象、歷史規律的演變,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4.強化歷史知識的理解
高中歷史相對于初中歷史,在理解和理論基礎上都有大幅的提高,理論知識強使知識的理解變得抽象,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歷史教師在教授這些內容時就必須化繁為簡。歷史故事可以當作學習的素材,由于其本身通俗易懂,學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因此,如果在教授教學難點時引入歷史故事,讓歷史故事代替難點問題,會大大促進學生的吸收理解。
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的知識面和情感基礎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運用歷史故事開展高中歷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而是要通過歷史故事來創造教學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歷史的真相,理解歷史的內容,全面掌握歷史知識。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自我探究,結合書本知識和歷史故事辯證地看待在特定背景下的歷史文化。“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講歷史故事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歷史,要善于利用歷史故事開展歷史教學,廣大歷史教育者還要在此方面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尤平.歷史故事與德育教育[J].時代教育,2012(18).
[2]劉麗紅.歷史故事在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09(Z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