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江蘇省徐州市第三中學)
摘 要:牛津高中英語教材中的Project板塊旨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將聽、說、讀、寫訓練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教師在Project板塊設計針對學生特點的任務型語言活動,采取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與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的方法,實現學生在展示階段的順利呈現。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對Project板塊展示階段的學習興趣和培養自信心,而且可以使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以提高。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Project板塊;展示階段
隨著新課程標準在高中階段的實施,自2005年起由牛津大
學出版社和譯林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教科書牛津高中英語在江蘇省被廣泛使用。在這本書中,Project板塊是完全嶄新的部分,它由兩部分內容組成:Part A是和本單元主題有關的一篇閱讀材料,圍繞要進行的某一任務,提供其背景材料,以幫助學生擴充知識、開闊眼界和提高興趣。Part B即為Project的任務板塊,分為四部分:
(1)Planning(計劃):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確定任務的主題,小組內完成分工;
(2)Preparing(準備):各小組成員查找、收集信息,通過調查、討論、問卷等形式準備材料;
(3)Producing(制作):完成初稿,小組成員合作修改潤色。
(4)Presenting(呈現):各小組呈現任務。
由此可見,對于Project板塊來說,側重點應該放在任務板
塊,其目的旨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把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調查、問卷、信息搜集和交流等形式用英語完成某一特定任務并呈現出來,有利于培養其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許多教師仍然把
Part A 閱讀材料作為另一篇Reading板塊教學,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分析篇章結構,然后講解單詞、詞組及語言點。還有一些教師在按步驟操作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學生準備不足、課堂時間和教學材料的局限等各種因素的制約無法完成預定任務;或者僅僅把任務的完成停留在簡單的模仿對話或寫作上,忽視學生準備階段的分工、調查和合作以及呈現階段的自我展示。這樣的話,進行展示階段只是形式主義,不能得以充分實施。長此以往,教師會認為此板塊的處理浪費時間且沒有價值而日漸放棄,而學生也因不知如何呈現而漸漸不愿意花費時間準備。因此,上述兩類教師處理
Project板塊教學的方法均不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是和新課程標準相違背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扭轉部分教師的錯誤理念,必須提供行之有效且可操作性強的解決辦法,筆者認為任務型教學非常適合應用到Project板塊呈現階段的教學中。
Project板塊呈現階段的設計和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要義不謀而合。Project板塊圍繞一個主題,通過使學生積極參與完成各種形式的任務如思考、討論、合作、交流等,以完成呈現的任務,最終達到讓學生在做中學的目的。在進行活動、完成任務和呈現的過程中,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逐漸提高,這將會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任務型教學法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它強調的“在做中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潛力,通過課堂交際運用輕松掌握語言。另外,較之傳統的語言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還有以下優點:
(1)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僅僅充當組織者,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活動及呈現。
(2)課堂活動針對學生而設計,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會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自信心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課堂氛圍輕松愉快,使得學生更輕松且樂意表達和展示自己,積極參與完成任務。
因此,將任務型教學法運用到牛津高中英語Project板塊呈
現階段的教學中,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英語語言的學習都是有用且有效的。
參考文獻:
[1]魯子問.中小學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踐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劉書林,劉春燕,林躍武. New Concept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2004.
[4]盧莉.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實驗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3):6-11.
[5]馬英華.傳統閱讀教材的任務型學習活動設計[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2):78-80.
[6]林荔仙.在閱讀課中開展任務式教學[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2(3):74-76.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