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摘 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承載這一目標的實踐活動在教學活動中開展存在著幾個難點,需要總結教學經(jīng)驗,運用各種資源突破難點,提高實踐活動的效率,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關鍵詞:通用技術;實踐活動;操作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中指出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和親身經(jīng)歷,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雖然目前通用技術的考查形式是紙筆測試,但是其中的考查內(nèi)容還是非常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若沒有經(jīng)歷過各方面的技術實踐活動,將很難達到提升技術素養(yǎng)的目的。
一、通用技術課程中的實踐活動
通用技術課程中的實踐操作能力就好比是物化生學科中的實驗操作能力,是體現(xiàn)學生技術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而承載著實踐操作能力的就是通用技術的實踐活動,參考蘇教版教材,通用技術實踐活動包括設計與制作類、技能操作類、技術試驗類,內(nèi)容涵蓋《技術與設計》和《電子控制技術》。實踐活動是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物化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筆者在平時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碰到了以下難點。
二、開展實踐活動存在的難點
1.缺少既適合教學又符合學校實際的實踐活動。教材中涉及設計與制作的有小板凳和臺燈項目,涉及技能操作的有小鐵錘和木制三腳架項目,涉及技術試驗的有紙筒強度試驗項目等。這些實踐項目來自教材,能和教學完美貼合,但還不足以覆蓋每個知識點,還需要有其他實踐活動項目來補充。
2.安排在課堂中進行的實踐活動,工具難以回收和整理。目前通用技術實踐教室里的工具都是集中放置,學生在取放過程中難免會放錯位置,而且40或45分鐘的課堂時間非常緊張,學生來不及收拾會直接將工具留在操作臺上。這就給下一節(jié)實踐課的組織帶來諸多不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難以養(yǎng)成整理工具的好習慣。
3.目前的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的配合程度不夠,往往是教師講授一節(jié)課,學生實踐一節(jié)課,效率低,學生不能及時應用學到的知識展開實踐,影響學生掌握技能的操作要領。若教師一邊演示,學生一邊操作,教師又無法清晰地掌握學生的操作情況。
針對以上難點,采取下列措施以突破技術實踐活動中的難點。
三、技術實踐活動中的難點突破
1.綜合分析,開發(fā)適合本校的教學實踐活動。這類實踐活動要具備以下要求:學生能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掌握教材中對應的內(nèi)容;實踐活動能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補充和深化;材料及工具準備較簡便以適應不同類型學校的需要。以手機支架設計和制作項目為例(見下圖),項目本身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生活,支架功能的實現(xiàn)需要融合結構穩(wěn)定性和結構強度的知識,各構件間的連接方式選擇又是對教材內(nèi)容的拓展,項目需要用到的木條、緊固件等材料方便購買,成本也較低,適合各類學校開展該實踐活動。
2.總結經(jīng)驗,教室配備收納金工和木工工具用的工具箱。改變傳統(tǒng)通用技術實踐教室工具集中放置的情況,將每組學生的工具集中在操作臺上的工具箱內(nèi),隨取隨用。工具箱內(nèi)各工具存放的位置做好標簽,學生在取放過程中能再次熟悉工具的名稱和作用。通用技術實踐活動中的大部分項目需要用到金工和木工工具,工具箱節(jié)約了學生課前分配工具和教師課后整理實踐教室所用的時間,提高了課堂實踐操作的效率。
3.融合方案,教師演示與學生實踐相互配合。技能操作類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各類工具的正確操作方法,可以將實物演示和多媒體播放結合起來,在課堂實物演示結束后,學生根據(jù)重復播放的視頻完成操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隨時指導和糾正學生的操作。對于電子電路的搭接操作,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方式,將演示和實踐融合在一起,提高實踐課堂的效率。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在通用技術教學活動中要開展實踐活動,不可避免地會碰到文中提到的難點,如果能夠提前做好準備,將會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打好基礎,真正做到實踐活動為通用技術教學服務。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