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濟民
(吉林省樺甸市第八中學)
師生之間的互動交往、精神溝通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實現的,而師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則是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得到實現。因此,在現階段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對話教學的重視。開展對話教學的方法則是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和探討的問題,本文從以下方面對高中語文課堂中有效對話進行了探討。
一、立足實際,把握高中語文師生對話目標
師生對話貫穿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課堂教育的有效性是由師生是否進行有效對話決定的,可是現階段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低效”和“無效”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主要是由師生對話目的的功利化太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處于被動狀態、師生對話意思過于表面、師生缺乏對話內容的針對性所造成的。教師教學的主觀目的在于應付考試,所以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對話時,以“著眼于考試”為主題,將教和學的關系看得不準確,不利于師生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從而影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現階段的應試教育體制教學中,教師會因為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而將師生對話演變成培訓學生的應試技巧,使師生對話的意義變得強硬,導致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另外,教師對學生不恰當的評價也會影響學生對師生對話的參與程度,由于生活閱歷不同,教師所提出和學生對話能力不符或讓學生不感興趣的話題,也會使學生被動進行師生對話。有的教師知識面不夠寬廣,研究不透教學內容,不能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導致話題缺乏針對性,也不利于課堂教學師生對話的有效性。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無效性”“低效性”產生因素有很多,我們要通過對實際生活進行考察,對造成原因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夠對解決問題的途徑有所了解。
二、基于現狀,思考高中語文課堂對話問題
理論知識不清晰、對話主體不明確、缺乏對話素養等都是造成現階段高中語文課堂對話教學不完善的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語文教師出現“表述無能”的情況是因為其過硬的專業知識缺乏,有的教師對教材文本不能有效進行掌握、教學的重難點不能進行準確捕捉、提出的問題不具備內涵和價值,是因為他們對廣泛涉獵知識、補充知識并不熱衷,所以他們只能對“教參”進行復述,做一個知識的傳聲筒。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教師生硬的解讀、缺乏思想深度的講解、語言缺乏感染力等會將學生進行深入對話的興趣扼殺,不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教師如果對自己不會的問題或知識結構持消極回避的態度,不利于在課堂教學的師生對話中鍛煉學生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能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出來。
其次,對學生而言,如果在學習中沒有“主人翁”的觀念,對于對話主體的責任就不能承擔,也意味著他們不能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提出問題、積極創新。有的學生在學習中持一種“受教育者”的想法,依賴于對知識的學習,習慣了教師將知識“灌”入腦海的方式,大包大攬所有教師傳授的信息,不對信息來源、可靠度、可信度進行獨立思考和質疑,這種心態對于學生參與師生對話是極其不利的,會使他們的思想僵化、表述能力變差,影響學生創新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的培養。閱讀面較狹窄、閱讀積淀較少是高中階段學生的特點,他們的生活閱歷和教師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和教師之間的話題存在一定差異,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引導學生對這種劣勢進行轉換,讓學生學會傾聽,影響師生對話的因素多種多樣,如學生性格、學習風格、情感體驗等。
三、巧用方法,構建高中語文課堂有效對話
要實現課堂的有效對話,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通過完善課堂教學方法來進行。對文本要立足,文本是對話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依托,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備課要精心準備,不要對教參完全依賴,要對文本有自己的解讀,將文本的知識點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生和文本有一個有效的對話,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通過創設問題的方式,來將文本和生活相結合,能將學生品讀文本的興趣重新喚醒,有利于學生思維空間的開拓,對文本內涵有更深刻的領悟。例如,對《懷念紅狐》的內容進行講解時,可以通過設置“生活中人們常以‘狐假虎威、狐朋狗友等詞來代表反面人物,為什么在課文中作者要懷念紅狐呢?”這樣一個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文本閱讀,將文本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情感的升華。
另外,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加強師生交流的方式。學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講解知識,讓學生深入進行思維,能夠讓學生對文本進行高度思考。教學《直面苦難》時,可以設置這樣一組有梯度的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1)課文中的自然悲劇有哪些?(2)自然悲劇和社會悲劇對人類而言有什么不同?學生閱讀文本回答后,再提問“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對悲劇進行理解?”這樣一個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實現課堂有效對話,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對對話教學加強重視,對文本進行仔細揣摩,在這個基礎上對有效對話的教學策略要合理實施,充分發揮有效對話教學模式的優勢。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