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培軍
(甘肅省甘南州合作一中)
摘 要:第二課堂活動是第一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以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從第二課堂活動的意義、原則、模式及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從而提高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擴大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第二課堂;意義;原則
一、中國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
如果要對中國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從總體上做一概括的話,那就是:其一,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個結構,具有方向性、理念性、價值性、落實性的召喚,因而它是一個召喚性結構。其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根本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探索、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立德樹人的育人模式。其三,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深植于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土壤中,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既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又具有時代特點,兩者融合、互動和支撐。
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意義
1.理論依據
北京大學英語系胡壯麟教授認為,在中國外語環境下學好外語,誰能在模擬或構建接觸和使用外語的環境上下工夫,誰就將獲得好的教學效果。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學習和提高外語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應用性的實踐練習,課堂內教學與課堂外實踐練習的比例至少應該為1∶4。
2.意義
(1)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主導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加上課時緊、任務重,很多教學活動無法在課堂內得到充分開展。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除課堂教學外,還應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束定芳認為外語教學的一個最基本的目標是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對各種學習資源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權,且獲得充分運用英語知識和展示能力的機會,若他們的良好表現能得到教師和同伴的肯定,其自信心會得到提高,從而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這樣學生會愿意學、樂于學。
(3)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二課堂活動涉及活動的策劃與組織、交流與合作,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組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高中英語第二課堂活動設計
1.知識技能拓展活動
(1)課堂延伸型活動。指導老師要依照《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語言知識目標(七至九年級)中各級別的教學要求,以鞏固和加深學生第一課堂所學知識為目的,對第二課堂活動做出整體的安排,統籌安排每次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和形式等,如每次圍繞教材主題同步開展活動,使課堂教學內容得到延伸和補充。
(2)知識傳授型活動。專題講座是該類型活動的主要形式。指導老師可以邀請嘉賓就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想了解的知識展開系列講座,提升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克服學英語的困難。
(3)基本技能培養型活動。在學校的支持下,指導老師可以把數字化語言實驗室、自習室和與之相配套的網絡軟件等開放給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這一學習平臺所提供的課文朗讀、聽力練習、人機對話訓練、在線閱讀、寫作和測試等功能和資源來提高自己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基本技能。
2.素質拓展活動
(1)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培養活動。英語角是廣受學生歡迎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英語角可以由學生社團負責管理,由英語教師和聽說能力強的學生提供協助并發揮他們的示范作用。除了自主組合、自由交談方式外,英語角經常采取話題討論法,如預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選擇國內外近期發生的熱點事件以供討論,來激發學生交流的欲望。
(2)課外英語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外英語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通過組織演講比賽、英語短劇、英文歌曲大賽等形式,為廣大學生提供展示英語水平、演講才能的平臺。同時,在集體活動中,學生的團隊精神、競爭意識、創新精神和參與意識等方面的素質可以得到加強。
(3)網絡輔助型活動。學生通過論壇、電子郵件、視頻聊天等網絡所構建的交互式虛擬環境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不僅能獲得真實的語言交流機會,而且可以學習如何處理好學習過程中與同伴的關系等,這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合作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四、第二課堂活動建設措施
1.規范化、系統化第二課堂
教研組制訂周密細致的方案、管理措施和激勵政策,使第二課堂活動的部署、檢查、評估等工作協調一致。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和干部的作用,制訂第二課堂活動項目評分細則,定期對班級學生第二課堂學習行為、參與度及完成情況作出評價。
2.加強教師的指導幫助和管理作用
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教師的管理和指導作用非常重要。由于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強、學習策略和認知能力需要提高等問題,指導老師應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充當好活動參與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
作為英語課堂教學主渠道的延伸,第二課堂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可以引導學生不斷拓展知識,培養基本語言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因此,優化并逐步完善英語第二課堂教學,使之與第一課堂教學相輔相成是增強英語教學效果的理想途徑,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銘玉.外語教學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鄒議[J].外語界,2006(4).
[3]鄧琪.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建設實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4]李娜,楊馥卿.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現狀及教學方法探討[J].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7(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