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杰
(吉林省樺甸市第一中學)
葉圣陶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葉先生強調了學生閱讀的重要性。我對我們學校的閱讀課觀察了近一個月,發現有幾個共性問題:
1.目的性不強
教師沒有計劃性,學生沒有緊迫感。有時是由學生自己選擇內容,只要放聲朗讀就行。學生的鑒賞水平是有限的,選擇文章的質量不可能每一篇都具有可讀性,對他們的素質培養沒有多大的影響。
2.形式不靈活,單一、不科學
很多老師在課上采取的閱讀方式通常都是齊讀,剩下的一點時間就讓學生自由朗讀。慢慢地,有的學生就會偷著做別的內容,有的干脆什么都不干。
為了讓閱讀課發揮最大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閱讀課要明確任務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看文字比聽內容記住得更深刻。況且,口頭布置,動筆記下的學生耽誤時間,不動筆的學生記住的內容是有限的,甚至有的學生根本沒有記住,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在下發的材料上寫出閱讀任務。如果沒有下發材料,就在黑板上板書任務。這樣學生按照任務來做,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可以有計劃地去讀。
二、閱讀的內容
1.朗誦每學期都要求背誦的篇目
我們在課上必須把這些篇目列為必讀篇目。我在網上找到朗讀錄音,然后在班上播放,讓學生先聽,然后跟讀,最后自己讀,要求讀出韻味來。一定時間后,找學生讀,師生共同點評。如此,學生的朗讀水平自然會提升,閱讀的興趣也就培養出來了。聽有聲讀物,在感受名人閱讀文章的魅力的同時,激發學生讀文章的熱情,讓其更好地領會作者和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如聽《將進酒》便能感受到李白豪放不羈的性格,聽《春花江月夜》,即可沉浸在古典音樂的旋律中,從而對詩歌有了更深一步的體會,也培養了學生喜歡古典詩歌的興趣。對于找不到現成錄音的篇目,我就范讀,或者找學生范讀。
2.閱讀與教材有關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
高一主要是進行課內的閱讀、背誦,但還需要補充課內的資料,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例如,沈從文的《邊城》,尤其文中關于翠翠的萌動心理的描寫和結尾二佬的走,單憑節選的內容,根本無法領會。我把小說中有關當地習俗、大佬、二佬及其父的相關內容摘選出來,印發給學生,利用閱讀課讓學生讀,其間,我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師生共同討論,這樣學生才會明白翠翠的萌動心理和二佬的走,更利于學生理解人物的命運。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我印發了《水滸傳》中有關林沖的情節,與教材中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互為補充,讓學生在讀中對林沖這個人物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曉林沖也是凡人一個,也有性格缺陷。如他很怕事,在發配臨走之前,他對老丈人和妻子說的一番話,讓我們感覺他很想和他的妻子劃清界限,因為已經被發配了,他的老丈人都說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的女兒,一定會等林沖回來的,但是林沖還是一再要休書一封,顯然是怕了。而且對《水滸傳》的主題我們始終都認為是“官逼民反”,但是讀了有關情節,學生認識到林沖是京城里的教頭,可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他也是官,可見《水滸傳》的主題不是“官逼民反”這么簡單的。
3.印發名人名作和精華時文
高二的學生在思想上更成熟,而高三的學生又面臨著高考,所以我就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層面上,讓學生進行鑒賞方面的練習。比較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1)印發名人名作讓學生誦讀
名人是有著很深的生活體驗的人,他們的思想是比較成熟的,對問題的看法也是很深刻的。閱讀這樣的文章,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印發這樣的文章,我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誦,并且要寫出簡短的心得體會。如我們搜集了林清玄的幾篇文章:《生命的化妝》《心田上的百合花開》等。在讓學生讀《生命的化妝》一文時,我先布置以下任務:
①自由朗讀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妝》,勾畫出精彩語句,并說出理由。
②背誦精彩句子。
③再讀文章,寫一篇讀文體會。
林清玄的文章很具有哲理性,離我們的生活很近,能穿透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洗禮。學生也很喜歡讀他的文章,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朗讀的聲音很大,能勾畫出精彩的句子,說出其妙處。要求背的句子學生背得很快,最后寫出一篇體會。再如,畢淑敏的《孝心無價》,在本文作者列舉了兩個關于“孝”的例子:一種是求學的苦孩子,一種是游子。作者相信天下每一個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時間的流逝,將會帶走行孝的機會。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边@既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也是對學生進行很好教育的材料。
(2)印發精美時文讓學生誦讀
如我給學生選了《難免有霉運不可有霉相》《李嘉誠教子:子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自若不如我,留錢做什么》等一些精美的文章。不僅學生的文學素養有了積淀,還對人生有了深刻的認識。
總而言之,閱讀的多樣化能提高閱讀課的效率,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人文素養。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