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惠萍
(安徽省合肥市第29中學)
思想品德課程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課程本身的需要,也是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和責任。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研讀課程標準,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課程中的具體化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闡述課程設計思路時指出: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進一步學習正確處理與自我、與他人和集體以及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也是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三個層面提出了具體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思想品德課程的設計思路與其是一致的,具體為:
1.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對應的思想品德內容為:
(1)最直接: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富強”:基本國策及發展戰略等相關內容。
(3)“民主”:基本政治制度、黨和國家的性質等相關內容。
(4)“文明、和諧”:公民素養等相關內容。
2.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對應的思想品德內容為:
(1)“自由”:權利與義務等相關內容。
(2)“平等、公正”:平等、公平、正義、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等相關內容。
(3)“法治”:法制意識、依法治國、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權利、履行應盡的義務等相關內容。
3.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1)“愛國”“敬業”: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人生價值、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等相關內容。
(2)“誠信”“友善”:誠信、與他人交往等相關內容。
教師只有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品德課程的銜接點,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二、利用課本資源和課堂教學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課程的融合
課堂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有效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進行如下嘗試:
1.新穎、直觀的新課導入,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融入
新穎獨特的導入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一些理論較為深奧、抽象,在教學中增強直觀的效果,可以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如在講授個人層面“敬業”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選用全國道德模范事例。考慮到這些人物畢竟離學生比較遙遠,而我校就有一群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老師,我讓學生分組去采訪、了解他們熟悉的老師并拍成視頻,作為導入新課的方式,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位教師在談到他學生時代的理想時,說到教師這一職業并不是他的選擇,但是既然在教師的這個工作崗位,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必須“敬業”。通過采訪,學生了解了我校很多畢業的優秀學子,覺得老師在這個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深化了學生對“敬業”的理解,提升了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2.創設教學情境,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能讓學生體驗、感悟、參與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我校80%以上的學生是外來務工子女,所以在講社會層面“平等、公正”時,從國家為實現“教育公平”采取的惠民政策切題,讓班長就同學們和家長比較關注的入學和升學問題采訪了校教務主任,制成了視頻《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并請學生展示課前準備需要收集的我區在教育方面的惠民措施。學生體會到外地的孩子也同本地的孩子一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資源,國家在為實現教育公平而努力。這個切入點情境的設置,切合我校學生生活實際,教師努力挖掘其中蘊含的教育因子,傳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實現三維教學目標。
3.勤于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將生活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會貫通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現實生活中自主建構形成的。所以,一節課的課尾應向生活實踐中延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有機地延續到現實生活中去。如在學習國家層面“富強”部分國情教育時,我就在學生放寒假要回老家過年前,布置了一項創新實踐活動:用手中的相機真實記錄家鄉發生的變化。很多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拍攝了一組照片中有體現富裕先進的,也有體現貧困落后的。由此大家得出結論: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貧富差距較大,但是我國已采取各項措施,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通過這次課后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信心,有效地延伸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師要加強學習,提升個人修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師之德乃教之魂,尤其是初中生正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學習,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中,傳播正能量,幫助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要肩負起責任,在教學實踐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師生共同努力,為早日實現我們的中國夢作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