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天陽
(浙江省紹興魯迅中學)
摘 要: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主要是由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若干法律行政法規或司法解釋等共同構成,是保護我國市場經濟秩序有條不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國正在由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努力過渡,十分需要完善的知識產權法保駕護航,因此,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十分重要。以下將結合自身對我國該法的認識,談談看法。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保護措施;認識和體會
隨著我國經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同世界各國的經濟和政治交往日益密切,在保護我國正常市場經濟的前提下,要想使我國的民族企業、民族工業掌握世界頂尖核心技術,優化知識產業,就應當加大對知識產權的投入和保護力度。
一、完善我國知識產權法的重要性
1.是保護我國市場經濟秩序井然有序發展的重要依據
在市場經濟中,部分人會找尋法律的漏洞,實施智力成果侵權行為,由于實施侵權行為的成本較少,加之被侵權人的維權成本高,因此被侵權人往往會選擇忍氣吞聲。如此,便增長了侵權行為人的囂張氣焰,造成惡性的侵權循環。因此,筆者認為,通過完善我國知識產權法,加大對侵權人的懲罰和打擊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2.是普及我國知識產權法,消除此領域法盲現象的必然之舉
通過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加大普及力度,讓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知法、懂法、用法、護法,形成良好的法律風氣,從而消除知識產權管理的基礎工作薄弱,文化系統現有的文化資源知識產權家底不清、權屬不明,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培育不足以及民間文藝資源保護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等現象。
3.是促進知識產權法律全球化的重要舉措
知識產權法律全球化,是指在經濟發展階段,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始形成的一種在知識產權領域和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一切法律相交融發展且逐漸一體化的趨勢。“TRIPS”協議,即《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便是知識產權全球化的一種重要體現。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采取無償使用他人科研成果、技術發明的做法,一直到市場經濟代替計劃經濟起始,知識、技術作為有價值的商品,資本才不斷為社會公眾所認可接受。因此,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法意義重大。
二、我國對知識產權法的保護現狀
1.對知識產權法在權利歸屬上的保護
任何國家發展和完善知識產權法,其目的之一無非是激勵本國國民不斷進行知識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不竭動力,是改善人民生活方式的重要過程,尤其是在經濟和科技發展的今天,誰能夠站在知識領域的尖端,誰便擁有主導的力量。隨著知識產品的商業化生產,知識產權歸屬于創造者的原則漸漸讓位于保護投資者的需要。
2.對知識產權法在權利客體上的保護
傳統上認為構成知識產權法客體的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識別性的知識產品,如商標、字號等,另一種則是創造性的產品,如文藝作品、專利技術等,所以具有知識產權客體的必要特點是需要具有創造性和識別性,而并不是但凡具有無形性或非物質性特點的財產都會受到知識產權法的保護。但近年來的知識產權立法,開始緩慢動搖知識產品傳統上應具有的創造性或識別性特征。
3.對知識產權法在權利內容上的保護
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建立和健全的過程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較為迅速,直至今日已經建立起了符合國際先進標準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的知識產權權利類型日益豐富,一面通過調整舊法增加新的權項,一面通過頒布新法,增加權利種類。例如,在我國的專利法上就增加了許諾銷售權;著作權法上也增加了信息網絡傳播權、禁止規避技術保護措施權
等。與此同時,知識產權的權利內涵也日益增加,文化產品的復制權也涉及將作品數字化的權利上。筆者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還會滲透到無形財產法。
三、完善我國知識產權法的建議
我們應當與時俱進,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法的革新和優化,力圖運用先進的知識產權保護理念完善著作權法,保護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位健康發展。其一,積極借鑒國外的做法,學習世界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理念和意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應當取其精華。其二,協調好本國知識產權法與其他各法之間的關系,通過不斷地修正、完善等方式,消除法與法之間相互矛盾的現象。其三,明確權利歸屬。要將知識產權保護的責任真正落實到單位、落實到個人,避免“踢足球”、互相推諉的現象。
概言之,為了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促進我國智力成果不斷發展以及經濟貿易全球化,我們應當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認識到實踐中存在的諸多不足之處,積極總結經驗,優化我國的智力成果保護機制,將我國由制造大國帶向“智造強國”的康莊大道上。
參考文獻:
[1]范曉波,郭強.中國知識產權管理報告[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
[2]楊晨.用知識產權管理贏得競爭優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