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星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鯉南中心小學)
作文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題,進入中年級,學生由寫話進入寫文,難度陡然增大,產生畏難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他們才能樂寫、愛寫。但這個興趣又該如何培養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在執教四年級時,進行了一些有益的作文教學探索。
通過認真研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針對第二學段的作文要求,我發現以下一些表述可以作為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立足點。“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在這兩個要求中,都強調了新鮮有趣,也就是說,只有新,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讓他們要寫、有的寫。其實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尤其喜新厭舊,對于小孩子來說更甚,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找到了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立足點,作文教學便能有的放矢,在新字上面作文章。根據一年來的實踐,我用”三化”總結我的一些做法。
一、童話化
童話是給兒童最大快樂、最多生趣的文學樣式。英國兒童文學家達頓說:“兒童讀物是為了給兒童獲得內心的快樂而推出的印刷品。”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整個單元都是童話,學生從中能更深刻地了解童話的特點,感受童話的魅力。在布置自由作文時,我也發現,如果我說可以寫童話,許多學生會歡呼起來,可見在他們心目中童話不僅好看,而且好寫。李肇星部長寫的《兒子三歲》中的童心、童真、童趣,令人拍案叫絕,支玉恒老師就專門用這篇文章上過一節課,看完樂盈心間。我在教學生寫童話時,也把這篇文章拿過來上,作為學寫童話的預熱,學生的童心大發,童趣盎然,效果不錯。
看到學生對童話的熱情,我一直在思索,如何也用童話的形式使一些比較枯燥無味的課文變得有趣。機會來了,學習《蝙蝠和雷達》一課后,學生都知道了動物是人類的老師。按以往的經驗,接著就是讓學生查找另外一些動物是人類老師的信息。學生如果做了這些,也僅僅是多了解一些有關知識罷了。不能停留在這一層面上,我突然想到了童話。我故作神秘,我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童話故事,《蝙蝠坐免費飛機》。學生一聽來了興趣,我又向他們發問:“平常我們坐飛機都要買票,為什么蝙蝠可以免費呢?”這一問,學生七嘴八舌就說開了,答案各種各樣。有一些孩子就提到了雷達是模仿蝙蝠發明出來的,所以它可以坐免費的飛機。我一看達到目的了,便拋出了讓他們把這個故事編出來的要求。學生都笑嘻嘻地動筆了,有的還說:“我不編蝙蝠的,我要編豬要拿免費防毒面具的故事。”
二、陌生化
所謂“陌生化”,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創作者為了更好地表達情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種異于常規的表現手法。在中國古詩中,這種陌生化手法的運用處處可見,偶讀宋之問的《渡漢江》,其中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讓我拍案叫絕,那種經歷戰亂,歸鄉心切又害怕歸鄉的矛盾心理,不也是陌生化手法的運用嗎?如果讓學生學這首詩,相信通過引導,在學生心中是會引起共鳴的。但我又想,僅僅學了這首詩還不夠,生活當中類似的心理也是有的,何不以這首詩為引子,來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呢。我首先想到了發考卷時,心理跟宋之問的心理很相似,但需要一個契機。
過了幾天,正好考試了,我覺得這正是一次寫作的好時機。我把改好的試卷帶進教室,但我先不發,而是出示了《渡漢江》這首詩,學生有點奇怪,可以看出他們的期待與不安。
接著我讓學生和我一起體會這首詩。果不其然,學生對這種矛盾心理先是感到不解,但看他們都來了興趣,再經思考,覺得這樣的描寫才是真實的,水到渠成,我說:“孩子們,那生活中我們碰到什么事情也會有這種矛盾心理呢?”孩子們一愣,我指了指考卷,孩子們恍然大悟:“老師拿考卷進來時,我們不就是這種心理嗎?”接著,我又說:“今天,我們就來寫一篇作文《發考卷》,注意了,我開始發了,這就是你們作文的好材料!”學生樂了,有個學生說:“老師,我是近卷情更怯,不敢看老師啊!”我一聽,接過話頭:“看來你可以稱為小宋之問了。”
三、生活化
在作文教學中,我發現有時不是學生不想寫,而是他們缺乏生活經驗。在中年級作文教學編排中,有時作文要求又離學生的生活太遠,所以生活化作文教學顯得尤為必要。但這樣的教學,需要老師真正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及時把握生活中可以用來寫作文的好材料。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作文是寫校園一角,學生雖然在校園中時間較多,但可以說他們沒人認真感受過校園中的美。如果沒有引導他們發現、感覺校園中的美,他們寫出來的作文是要打折扣的。正好我們學校中有個剛建的小植物園,里面花草甚多,但包括我自己都沒有參觀過。我覺得只有組織學生參觀這個小植物園,他們才能寫好這篇作文。于是在教這篇作文時,我向學生提出:“這次的作文課到學校的小植物園去上,請你們備好紙筆。”
這種作文課對于我的學生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他們特別興奮。在園中,我引導他們運用視覺、觸覺、嗅覺等多角度感受各種植物,也讓他們實時記錄下來。同時,我用手機把這些植物拍下來,發到家長微信群里,以備忘之用。
在參觀過程中,突然下起了蒙蒙細雨,有些學生趕緊離開避雨。但我要讓學生體會到我被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住了,這其實也是教他們寫作的一種方式。令我欣慰的是,有幾個學生提到雨中賞園,竟然用上了“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詩句,這意境真美。
可以說,通過以上多種方式,我班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知道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可作文。他們樂寫、愛寫,盡管稚嫩,但是真實。我想只要我們能認真實踐,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們的作文興趣,他們的作文水平是會越來越好的。
編輯 彭 鎖